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篇
  4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1.
<正>脑卒中后形成的瘢痕组织会阻碍神经元的再生,而且神经纤维组织的变性、坏死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微环境的改变等会妨碍神经系统的恢复,从而形成各种后遗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意识、认知、语言、记忆力、排尿排便、性功能等障碍;肌肉不同程度的萎缩等。过去,脑卒中属于难治性疾病,因为中枢神经被认为是无再生能力的,损坏的神经是不可修复和再生的,但是近年来经临床实验研究发现,损伤的神经轴突在周围环境改变后会产生再生能力从而恢复部  相似文献   
512.
庞春芬  李治 《河北医学》2010,16(5):606-60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通过心肌标记物测定排除非ST抬高心肌梗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低分于肝素、阿司匹林及调脂治疗,根据病情再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等药物。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氯吡格雷首剂300mg,随后每天75mg,1次/d,口服,共四周。观察治疗后两组胸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胸痛,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5),四周内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等主要终点事件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513.
514.
病例1.男性,44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1992年1月30日行右髂窝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1—3d常规应用琥珀氢化考的松3g、2g、1g冲击治疗,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及强的松(Pred)抗排  相似文献   
515.
细菌侵袭宿主细胞是许多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关键环节 ,侵袭过程常与宿主细胞信号转导的发生及其引发的细胞骨架重排有关。近期研究还发现了一些能促进细菌侵袭的特异性细胞蛋白质 ,它们也参与调节肌动蛋白 (actin)细胞骨架重排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516.
纳米穴位贴敷缓解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纳米穴位贴敷缓解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临床效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取受伤部位脊柱两侧夹脊穴各4个穴,及肾俞、上髎、次髎、阳陵泉、悬钟,应用纳米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贴敷氧化锌贴片,取穴、疗程与观察组相同。2天换贴1次,7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分别于1周和1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肌痉挛程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肌痉挛Ⅰ级15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1例,对照组分别为1例、7例、14例、8例,对两组数据采用Ridit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痉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治疗后肌痉挛程度分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统计结果亦如此。结论:纳米穴位贴敷疗法简单易行、安全无副作用,是缓解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51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T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肿瘤标记物表达、无疾病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中位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联合TP化疗方案在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控制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表达、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与总生存时间方面均优于单纯TP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18.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1(TK1)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经病理检测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予开胸肺叶切除术,2组均予纵隔淋巴结清扫。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患者静脉血,取血清后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EA、TK1水平。比较术前、术后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气指标。随访24个月,记录2组患者在此期间的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量相当(P>0.05)。术后2组患者血清PCT、hs-CRP、TNF-α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剩余碱(BE)水平均降...  相似文献   
519.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手术治疗肝胆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肝胆肿瘤患者(观察组)行全腹CT平扫+增强检查或常规MR检查,获取层厚为1.5 mm以下的DICOM格式原始数据,将数据导入电脑,并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将计算获得的STL格式文件导入zSpace,采用混合现实技术处理展示,术前结合虚拟模型探讨手术规划,预演手术流程,术中实时导航。对31例肝胆肿瘤患者(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结果 采用CT或MRI数据构建三维模型,可区分各组织、器官相对毗邻位置关系;以Mimics软件勾画病灶位点,经渲染可清晰测量病灶大小。以混合现实导航系统引导手术过程,可准确定位病灶,显示手术器械与病灶之间的相对关系。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96.25±65.37)min、(391.45±79.75)min(t=2.280,P=0.029),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18.75±99.20)ml、(560.32±227.53)ml(t=2.080,P=0.046)。结论 混合现实技术可为术者提供直观的立体图像,有助于明晰手术路径,增强术者判断力,在肝胆肿瘤手术中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0.
背景: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一些研究认为,干细胞移植可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利用Scopus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6年文献资料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分析。 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 资料提取:由第一作者以“neural stem cells (干细胞),spinal cord injury or spinal injury (脊髓损伤),cell transplantation (细胞移植),spinal transection (脊髓横断)”为关键词检索Scopus数据库2006-01/2011-12的相关文献,并将分析结果及资料导出,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检索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类型包括研究原著、综述、会议记录及摘要、快报文章、编辑素材。排除标准: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大于6年较陈旧的文献,未发表的文章以及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献。 主要数据判定指标:以文献的类型、出版时间、发表文献的作者分布、学科类别、机构分布、国家地区分布、来源期刊、及文献被引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Scopus数据库2006/2011收录的文献中共检索到1 080篇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相关的文献,研究原著以607篇位居首位,其中有15篇可以确定为经典文献。在时间分布上,文献数量2006/2011总体呈上升趋势,来源出版物呈分散情况。高被引研究原著类文章主要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神经科学杂志》)上,目前已发表文献中以美国为主,占全球相关领域发稿量的28.5%。中国在过去6年间在数据库中收录文章总量中排在第2名,共发表212篇相关文章,占全球相关文章的19.6%。 《神经外伤杂志》发表文献量22篇,占全部文献的15.09%。其次为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神经科学研究杂志》21篇。 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于Scopus数据库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了解该领域的概貌、现状和研究者进一步确定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