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地锦草提取物体外抗真菌活性,评价其抗真菌作用,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地锦草提取物对60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值,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细胞表面形态结构变化和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平均 MIC 为 446 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的平均 MIC 为 539 μg/mL;扫描电镜下观察地锦草提取物作用于皮肤癣菌后,细胞表面皱缩不平,有严重皱褶、破裂现象;透射电镜下可见,真菌细胞壁不完整,局部有缺损,厚薄不均;细胞膜轮廓不清,局部有破损;胞内细胞器损伤严重,多见空泡化,细胞内成分聚集成电子密度较高的团块。结论 地锦草提取物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可使其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32.
目的:确定地锦草不同洗脱部位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真菌作用贡献大小,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用HPLC研究地锦草不同洗脱部位的指纹图谱;用NC-CLS M38-A研究其抗真菌作用;用灰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地锦草不同洗脱部位的抗真菌作用是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各化学成分(以特征峰编号作为该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名称)对其抗真菌作用贡献的大小顺序为红色毛癣菌:2>5>3>4>1;石膏样毛癣菌:5>2>3>4>1。结论:地锦草不同洗脱部位指纹图谱与其抗真菌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土大黄不同乙醇提取物对ECV-3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土大黄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采用培养的ECV-304细胞,应用MTT比色法分析其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土大黄95%乙醇提取物总蒽醌成分可充分提取;在0.025~10μg/ml范围内,除水提物外均能明显抑制ECV-304细胞的增值。结论:土大黄95%乙醇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及其对ECV-304细胞的抗增殖作用明显优于其他提取物。  相似文献   
34.
维医目前尚无符合维医药理论体系的维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本研究针对稳定性心绞痛维医诊疗方案进行多中心临床病历回顾性调查,收集人口学、诊断学、治疗学、疗效评价、护理学资料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其维医证候要素的诊断指标及贡献度,建立以维医主症和次症条目及其症状量化表为证候要素的辨证分型标准,结合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停减率等指标,建立稳定性心绞痛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新药审评的技术要求,制订维药新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艾菲提蒙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灌胃给予大鼠,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分别采用治疗给药和预防给药两种方式,研究艾菲提蒙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MDA、T-SOD、GSH-PX、NO的影响。结果:艾菲提蒙汤在3.0 g/kg~12.0 g/kg剂量范围内,可明显降低MDA、NO水平。结论:艾菲提蒙汤具有显著地抗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鹰嘴豆总皂苷(TSCA)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腺病理结构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鹰嘴豆总皂苷治疗组,灌胃给药,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2周后,检测空腹血糖值(FPG)、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鹰嘴豆总皂苷各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对损伤的胰岛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结论:鹰嘴豆总皂苷各剂量组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并改善损伤胰岛的病理结构。  相似文献   
37.
新疆一枝蒿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不同类型的炎症动物模型评价一枝蒿(AR)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小鼠气囊肿实验、棉球肉芽肿实验等.结果 一枝蒿提取物对急性、慢性炎症及炎性渗出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产生,并抑制白细胞游走.结论 AR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其作用与抑制炎症介质PGE2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8.
地锦草提取物抗皮肤癣菌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锦草提取物对皮肤癣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参照NCCLS推荐的M38.A方案,将受试药与皮肤癣菌26℃共同培养7 d后分离菌体,按常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细胞表面形态结构变化与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地锦草提取物作用于皮肤癣菌后,真菌细胞表面皱缩不平,有严重皱褶、破裂现象;透射电镜下可见,真菌细胞壁不完整,局部有缺损,厚薄不均;细胞膜轮廓不清,局部有破损;胞内细胞器损伤严重,多见空泡化,细胞内成分聚集成电子密度较高的团块.结论:地锦草提取物作用皮肤癣菌后,可使其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制盐酸格拉司琼口腔崩解片,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崩解时间和口感为主要指标,优化处方和工艺,采用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盐酸格拉司琼口腔崩解片。结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盐酸格拉司琼口腔崩解片崩解时间在35 s以内,口感良好,其他指标均符合有关规定。结论:所筛选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适宜于大生产,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初步明确秋菊丸化学成分,研究秋菊丸对慢性高尿酸血症(HUA)模型大鼠尿酸(UA)升高及肾脏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初步鉴定秋菊丸的化学成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苯溴马隆(5.45 mg·kg-1,阳性药)组和秋菊丸低、中、高剂量(1.31、2.62、5.24 g·kg-1)组,除对照组外,通过ig腺嘌呤和乙胺丁醇制备大鼠慢性HUA模型,造模同时每天ig给药1次,连续28 d。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大鼠血清UA、肌酐(CRE)、尿素氮(BUN)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9 (GLUT9)、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蛋白3 (OAT3)、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ABCG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SMAD蛋白3(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水平。结果 秋菊丸中共鉴定出41个成分,包括黄酮类(9个)、有机酸类(5个)、生物碱类(3个)、苯丙素类(7个)、香豆素类(1个)、酚类(3个)、呋喃类(2个)、脂肪酰类(6个)、醌类(2个)、萜类(1个)、内酯类(1个)、脂肪酸类(1个)。给药28 d后,HE染色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肾损伤的病理学改变明显恢复,减轻了肾小球萎缩、肾小管扩张、肾纤维化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其中秋菊丸高剂量组及苯溴马隆组肾脏损伤最轻。与模型组比较,秋菊丸高剂量组的CRE、U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各剂量组BUN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高、中剂量组肾组织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高剂量组GLUT9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0.01),各剂量组OAT3、ABCG2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0.01);中、高剂量α-SMA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0.01),高剂量组TGF-β1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各给药组Smad3的mRNA表达量有减少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初步明确秋菊丸化成成分,秋菊丸具有增强UA代谢、减轻HUA所致肾脏损伤及肾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LUT9-OAT3尿酸转运体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