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1例临床证实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螺旋CT影像学资料与临床资料,利用A/V值进行腺样体肥大分度,并结合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螺旋CT影像表现: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呈团块状增厚,弥漫性向下突出98例,23例呈丘样突出,46例Ⅰ度肥大,50%〈A/N〈60%,无腭扁桃体肥大,而临床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效果佳;37例Ⅱ度肥大,无腭扁桃体肥大.60%〈A/N〈70%,临床症状明显,16例保守治疗有效,21例保守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行鼻咽镜下腺样体刮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38例Ⅲ度肥大,腭扁桃体肥大A/N〉70%,伴显著的临床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行鼻咽镜下腺样体刮除术症状改善。结论螺旋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分度准确可靠,临床应用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中不同范围b值的平均ADC值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库,筛选出在不同b值下的平均ADC值及SD值.采用Medcalc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SMD值及SMD(95% CI ).结果 纳入文献10篇.当b值≤400 s/mm2、500 s/mm2≤b值≤700 s/mm2、800 s/mm2≤b值≤1000 s/mm2时,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平均ADC值的SMD(95%CI )分别为0.86 (-0.46~2.19)、1.50 (0.79~2.21),0.93 (0.40~1.46).当b值≤400 s /mm2时,良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的差异没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结肠癌的患者,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检查与分析,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62例中有34例显示肿块型结肠癌,23例显示为浸润型结肠癌;形态不规则和肠腔狭窄的42例,浆膜面模糊32例,淋巴结转移39例;结肠癌术前病灶诊断准确率100%,术前分期与手术后分期符合率为90.2%。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对结肠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影像介导下微波微创热凝固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肝肿瘤局部微波凝固疗法发展尤为迅速。因此,探讨不同成像方式在微波治疗肝肿瘤中的优缺点,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显得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 DWI及SWI在下肢肌肉血肿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经手术或穿刺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肌肉血肿15例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SE序列T1WI、T2WI和T2WI-Fs扫描,DWI及SWI扫描。结果急性期及亚急性早期血肿均呈与肌肉或肌间隙走形一致的长梭形,T1WI呈等或等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DWI呈中央低信号,周围呈高信号,SWI呈高信号为主,中央呈不不规则片状低信号,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环形低信号;亚急性晚期或慢性期血肿呈形态不规则圆形或长梭形,T1WI及T2WI均呈上部高信号,下部呈低信号,并形成明显液液平,DWI及SWI上部呈高信号,下部呈低信号。结论 DWI及SWI序列可以较MR常规序列提供更多的信息,作为常规序列的重要的补充,可以明显减少急性期及亚急性早期血肿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中腰椎体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对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收集年龄为45-5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常规腰椎体CT螺旋扫描及定量CT(QCT)骨密度检查,重组腰椎间盘矢状位及轴位图像,同时使用骨密度测量软件测量腰椎体平均BMD值及平均T值。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48例,平均年龄48.6岁,平均SMD值为127.4,平均T值-1.18;腰椎体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有相关性(X2=34.72,r=0.28,P0.05)。腰椎体骨密度与发生退变腰椎间盘个数有相关性(X2=49.15,r=0.35,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体骨质疏松可以促进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病例的螺旋CT影像资料,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性100%,对肠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约92.3%,肠梗阻病因判断的准确性约90.0%,对绞窄性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约94.2%;其中包括肠道肿瘤16例,粘连性肠梗阻18例,肠扭转7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粪石性肠梗阻1例,脐疝1例,腹股沟疝3例,阑尾炎5例,腹腔脓肿1例。结论螺旋CT在显示肠梗阻的存在、确定肠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以及对肠道血运状况判断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