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mbocythe—mia Fr)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显增多且功能异常,骨髓巨核细胞显增生,临床表现常有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脾肿大等,尽快降低血小板、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是治疗PT的关键。传统治疗以口服羟基脲化疗为主,起效较慢,可引起严重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反应。近年来国内外运用血细胞分离术去除血小板,起效迅速,不良反应轻微,日益在临床广泛运用。本科于2004年7月至2005年5月,采用美国输血技术公司MCS加分离机进行血小板去除,配合临床治疗PT共13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运动对小肠铁吸收及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动性低铁状态在运动员中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补铁效果很不理想。运动时一氧化氮对铁代谢的调节活动以及功能关系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对了解运动导致铁缺乏的原因以及运动对铁代谢影响的生理或病理生理机制尤为关键,且有利于运动员铁状态的改善。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4—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xercise,iron,nitric oxid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运动,铁,一氧化氮”,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运动时一氧化氮对铁代谢的调节活动以及功能关系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0篇相关文献,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8篇文献中,4篇涉及铁代谢与一氧化氮的联系,8篇涉及运动过程中铁代谢与一氧化氮的关系,8篇涉及一氧化氮对小肠生理和病理研究的意义,7篇涉及小肠黏膜细胞对铁的吸收情况。 资料综合:铁是生命体中不可缺少的过渡金属,在对运动员及动物运动模型的铁代谢研究中发现,运动可导致运动性铁缺乏,甚至发生铁缺乏性贫血。小肠黏膜是机体铁转运的第一步,弄清楚铁在小肠黏膜处的吸收机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几个与铁吸收有关的大分子蛋白的结构的掌握,为研究运动状态下小肠黏膜铁吸收情况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运动性低铁状态在运动员中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运动员补铁效果不理想,耐力运动员体内铁储存量是否趋向于低水平仍有争议。运动对铁代谢的影响,一方面认为是很多原因引起的铁负平衡的结果,若是这种缺铁状况,对机体进行补铁应是有效的,应对运动员进行常规补铁。另一方面认为是机体正常的铁调节结果,应当尽量减少补铁,以免增加铁毒性。 结论:血清中的铁含量与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补充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可明显改善低铁状态,由此假设一氧化氮可能是改善铁代谢的因素之一。小肠黏膜上皮是机体铁转运的第一步,一氧化氮是否影响此处铁的转运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α(interleukin-α,IL-1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β,IL-1β)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 于生后3 d及7 d检测病例组32例HIE患儿与对照组24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IL-1α以及IL-1β水平.结果 生后3 d HIE患儿和正常新生儿血清中IL-1α水平分别为8.76±4.07 pg/ml,3.95±1.09 pg/ml;生后7 d分别为5.00±2.12 pg/ml,3.52±1.74 pg/m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后3 d HIE患儿和正常新生儿血清中IL-1β水平分别为64.00±13.80 pg/ml,33.89±18.32 pg/ml;生后7 d分别为54.30±13.10 pg/ml,36.91±18.02 pg/ml,两者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后3 d和7 d,HIE患儿血清中IL-1α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后3 d和7 d,HIE患儿病情愈严重血清中IL-1β水平升高愈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HIE患儿血清中IL-1α和IL-1β水平变化与HIE和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且在新生儿HIE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组基因c-Aβ-c的构建及其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HGhis/c-Aβ-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β-c的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法,分别扩增编码HBcAg的1~71、88~144氨基酸的基因片断(HBc1~71和HBc88~144),以及编码淀粉样肽Aβ1-42的基因。将后者连接于HBc1~71和HBc88~144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GEMEX/c-Aβ-c,并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HGhis中,构建表达质粒pHGhis/c-Aβ-c,通过温度诱导表达。用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以融合蛋白经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结果:经酶切鉴定、DNA序列测定证实,融合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之中,表达质粒与理论设计相符。诱导表达后,表达蛋白约占细菌沉淀的16%。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其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可达1∶16000,且检测不到抗-HBcAg抗体。结论:c-Aβ-c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剪管法用于解决分体式PICC导管堵塞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剪管法用于解决分体式PICC导管堵塞的效果。方法对30例分体式PICC导管堵塞患者应用剪管法。结果28例患者剪管处理后导管通畅,2例因堵管较长行拔管。结论分体式PICC导管堵塞时可用剪管法。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AP),临床上除常见的皮肤、腹部、关节、肾脏表现外,还可出现少见的神经系统、心血管、肝、肺、睾丸等损害,现将一组来稿综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神经系统有剧烈头病、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者7例①③;6例发生于病初,1例在治疗过程中;2例颈项强直,且布氏征阳性;检查脑电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又名含珠停)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 d 早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大月份需钳刮术的孕妇,药物流产能否将较大胚胎完整流出尚有争论。本院于2001年 3月-2004年3月对孕11-15周住院孕妇给予药物流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加强人体解剖学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管理 ,是高等医学院校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了解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现状 ,分析存在问题 ,提出应对措施 ,使实验室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必将促进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加强综合管理 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增加对外交流的机会,提高师资的综合素质,我院于1995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所有课程采用全英语教学。经过10年教学管理及教学实践,留学生管理人员、带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李月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4):534-53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中医辨证为水湿浸渍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宣肺健脾行水法、温肾利水和益气健脾法,健脾化湿、滋养肝肾法治疗两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好转率89.13%,缓解率58.7%(含完全缓解率和基本缓解率),24小时蛋白定量显著降低(P〈0.01),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