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迷迭香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迷迭香酸组。灌胃给药8周后,分别测定血糖、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ol-Ⅳ、FN的表达。所采用的技术包括生化、分光光度法、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超微结构等。结果迷迭香酸组大鼠的24 h UAER、GFR、肾组织MDA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均0.01),迷迭香酸组大鼠肾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迷迭香酸组大鼠肾皮质TGF-β1、FN、Col-Ⅳ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均0.05)。迷迭香酸组大鼠治疗前后血糖比较及与糖尿病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迷迭香酸对STZ糖尿病大鼠肾脏有降低UAER、提高肾组织SOD活性、降低肾组织MDA、改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作用,并可抑制肾皮质TGF-β1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增生。其保护机制与改善氧化应激、抗炎及抑制系膜细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32.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常合并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兔疫抑制剂及利尿剂的应用,可进一步加剧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该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抗凝治疗为目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治疗的关键之一。黄芪是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建立CAP间接和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 用重氮化法分别偶联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与BSA和OVA作为免疫原和检测原,腹腔注射8周健康雌BALB/c小鼠大量制备抗CAP的单克隆抗体并优化条件,建立了CAP的快速、灵敏、简便的直接和间接竞争ELISA方法.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25.411x 97.041,R2=0.9889和y=-27.768x 103.91,R2=0.9889,线性范围分别为1.87-75ng/mL和0.93-25ng/mL,对CAP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97ng/mL和0.35ng/mL.并利用所建立的两种ELISA方法对鸡肉模拟样品进行了检测,其检测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98.607%,85.152%.结论 为下步CAP的试纸条或试剂盒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4.
林志民  黄荣桂  李月婷  郑兴中 《海峡药学》2013,(12):46-48,F0003
目的 探讨肾茶两种不同化学提取物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与TGF-β1分泌、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肾茶提取分离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两种不同化学提取物,分别给大鼠灌胃后,采血制备含药血清.以肾茶提取物含药血清为干预因素,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s)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ELISA、RT-PCR技术,探讨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TGF-β1分泌及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的肾茶正丁醇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含药血清均明显抑制LPS刺激的大鼠MCs增殖及TGF-β1分泌(P<0.01或P<0.05);肾茶正丁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与乙酸乙酯提取物高剂量组的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LPS刺激的大鼠MCs TGF-β1 mRNA表达(P<0.01或P<0.05).其中,肾茶正丁醇提取物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乙酸乙酯提取物,二者同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P<0.01).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肾茶二种提取物含药血清可抑制MCs的异常增生及TGF-β1的过度表达,其中正丁醇提取物作用优于乙酸乙酯提取物,为肾茶开发新制剂治疗肾小球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珠芽景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珠芽景天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2)、环橄榄树脂素(3)、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4)、七叶内酯(5)、腺嘌呤(6)、原儿茶醛(7)、3-甲氧基没食子酸(8)、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9)、胡萝卜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9为首次从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6.
黄芩提取物是舒肝宁注射液中重要的组分之一。该研究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舒肝宁注射液及方中黄芩提取物的5种成分在大鼠胆汁、尿液和粪便中含量的方法,揭示舒肝宁注射液与单味黄芩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排泄过程差异,探讨黄芩配伍前后5种成分的体内排泄过程规律。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4.2 mL·kg-1的舒肝宁注射液和黄芩提取物,观察48 h内大鼠胆汁、尿液和粪便中黄芩苷、黄芩素、千层纸素A、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野黄芩苷的动态排泄情况。结果显示,大鼠静脉注射舒肝宁注射液和黄芩提取物后,除黄芩苷外,其余4种指标成分均以较高的比例以原型成分排泄。各成分在尿液中排泄量较大,在粪便和胆汁中的排泄量较少。黄芩提取物经配伍后,5种指标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累积排泄量均降低。其中,黄芩素在胆汁、尿液和粪便的累积排泄量显著降低了26.67%、48.11%、31.01%;黄芩苷在胆汁、尿液和粪便的累积排泄量显著降低了70.69%、19.43%、31.22%。研究表明,黄芩提取物中的5种指标成分主要经肾脏排泄,且注射液中其他组分可能会延缓其排...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辛芍组方中效应成分灯盏乙素、灯盏甲素和芍药苷在正常大鼠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比较上述成分在不同状态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体外酶代谢动力学差异。方法:制备不同状态大鼠的肝微粒体,将辛芍组方与大鼠肝微粒体进行孵育,选择UPLC-MS为分析手段,采用底物消除法,计算各成分在正常大鼠和MCAO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反应动力学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Vmax)及体外肝微粒体对药物的固有清除率(CLint),将各参数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灯盏乙素、灯盏甲素和芍药苷在正常大鼠体外肝微粒体中的Km[(0. 597±0. 065),(0. 166±0. 012),(0. 640±0. 046)μmol·L~(-1)]与MCAO大鼠中的Km[(0. 798±0. 031),(0. 213±0. 017),(0. 499±0. 029)μmol·L-1]均明显不同;与正常组相比,MCAO大鼠体内的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Vmax和CLint均明显减少(P 0. 05,P 0. 01),灯盏甲素的Vmax也显著降低(P 0. 05)。结论:辛芍组方的效应成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降低、消除减慢。  相似文献   
38.
研究辛芍提取物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该文建立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模型,采用UPLC-MS测定辛芍提取物中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咖啡酸、灯盏乙素、灯盏甲素5个活性成分在细胞裂解液中的含量。并用此模型分别研究p H,时间,温度以及药物浓度对辛芍提取物中芍药内酯苷等5种成分的吸收影响,并且考察在P-糖蛋白抑制剂存在与否时5种成分的转运情况,预测这5种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37℃下,辛芍组方提取物中5种成分的摄取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在0.5~12.5 g·L~(-1),摄取呈浓度依赖性,符合被动扩散过程;在pH 4.0~7.4,咖啡酸、灯盏乙素、灯盏甲素3个成分的细胞吸收量随p H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在4~37℃,咖啡酸的细胞吸收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其余4个成分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和环孢菌素A,咖啡酸与灯盏乙素的细胞摄取量显著增加(P0.05)。说明辛芍提取物中芍药内酯苷等5种成分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且灯盏乙素和咖啡酸可能是P-糖蛋的底物。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应变率成像对慢性肾衰竭心脏结构及功能的诊治价值.方法 采用传统超声心动图和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7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衰竭组)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同一个心动周期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并测算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质量、相对室壁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入应变率成像模式,得到应变率曲线,计算相关指标.结果 肾衰竭组Ⅳ、Ⅴ期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竭组Ⅳ、Ⅴ期患者肌酐清除率(CCr)和血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7±19.12)、(22.55±6.22)ml/(min·1.73 m2)比(120.55±22.74)ml/(min·1.73 m2)和(122.4±22.7)、(227.5±30.6)μmol/L比(60.1±10.2)μmol/L](P<0.05);肾衰竭组Ⅳ、Ⅴ期患者的LVDd、LVPWT、IVST、LV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竭组Ⅳ、Ⅴ期患者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结论 应变率能更加敏感地发现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室功能障碍,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40.
考察隔山消提取物中4个活性成分青阳参苷元、去酰基萝藦苷元、白首乌二苯酮和东莨菪内酯在正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尿液、粪便中的排泄情况。大鼠分为正常组和FD模型组,模型组采用灌胃冰盐酸结合不规则饲养诱导FD模型。按1 g·kg^(-1)的剂量分别灌胃隔山消提取物,分别在4、8、12、24、36、48、60、72、84 h收集大鼠尿液和粪便进行UPLC-ESI-MS/MS分析,比较4个成分在正常和FD大鼠中的排泄情况。结果表明,除粪便中的白首乌二苯酮外,84 h内青阳参苷元等成分在尿液和粪便中均未达到坪值。青阳参苷元主要经粪便排泄,正常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32%、0.66%;去酰基萝藦苷元主要经尿液排泄,正常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6.70%、7.56%;白首乌二苯酮正常状态下主要经粪便排出,FD模型状态下主要经尿液排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41%、0.52%;东莨菪内酯主要经尿液排泄,正常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83%、2.13%。总体来看,FD状态下各成分主要经尿液排出,与正常组相比,FD组中青阳参苷元、白首乌二苯酮、东莨菪内酯在尿液中的累积排泄率显著降低(P<0.05)。可见FD状态对隔山消主要成分的排泄有一定影响,同时各成分经尿液、粪便的排泄量均较低,提示其经口服给药后可能存在较为广泛的代谢途径,主要以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该实验为隔山消的新药开发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