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Nd:YAG激光对泪小管的损伤效应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Nd:YAG激光对泪小管的损伤效应实验观察李晓陵,尹素云,杨炳建,游联壁,程有权,顾瑛近二十年来,激光对眼科各种疾病的治疗己取得显著效果。在国内外诸多应用报道中,唯独对泪道疾病的治疗报道甚少。为了给泪小管阻塞激光再通术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我们用动物实...  相似文献   
12.
脑萎缩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退行性变和脑的不发育 ,是指脑实质萎缩缺失 ,常伴有继发性周围脑脊液腔的扩大。多在老年群体中发生 ,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往脑萎缩的诊断是靠尸检结果。自从CT问世之后 ,脑萎缩的诊断方便、及时而准确。现将我们自 1998- 10~ 2 0 0 1- 11CT明确诊断脑萎缩并临床资料完整者 86例 ,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86例 ,男 6 8例 ,女 18例。年龄 5 0~ 89岁 ,平均76岁。 5 9岁以下 5例 (5 8%,5 / 86 ) ,6 0岁以上 81例 (94 2 %,81/ 86 )。脑力劳动者 5 8例 (6 7 4 %,5 8/ 86 ) ,非脑力…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中风主要是指脑部血管病损 ,动脉系统的闭塞所致的脑梗塞而言 ,它的临床特点为多数病人神志清醒 ,发病呈逐渐出现口舌歪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塞语涩等。我们应用美国GE公司HispeedDxi螺旋CT机、GE980 0CT机对 44例病人全部进行CT诊断并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 ,及治疗后的CT观察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44例 ,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 5 4~ 83岁 ,其中 5 4~ 6 2岁 10例 ,6 3~ 75岁 2 8例 ,76~ 83岁 6例 ;病情重度 :10例 ,意识不清 ,卧床 ;中度 :2 6例 ,意识…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接受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57例62眼进行了术后临床观察。随访37眼视力1.0以上者62.16%,0.5以上者91.89%,术后并发症共计16眼,包括后囊混浊,虹膜周边部丝状前粘连、前房出血、人工晶体半脱位、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初步讨论了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应用脾胃经原络配穴法和口服吗丁啉治疗中气下陷型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中气下陷型的胃下垂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个组25例。对照组治疗上仅给予口服吗丁啉药物,治疗组治疗上给予针刺脾胃经原络配穴(公孙、冲阳)。疗程上,两个组都是按照每30天为1个疗程。并且对比两个组之间在疗程结束后的远期疗效及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两组之间胃下极的高度变化。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下极的高度变化,疗后比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胃下极的上升高度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上,治疗组比对照组高12%,两组疗效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2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气下陷型的胃下垂,应用脾胃经原络配穴法疗效比仅口服吗丁啉的效果更好,并且远期的效果更趋向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针刺太冲穴可改善PSD患者的精神及认知障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能够反映脑区活动状况的功能并能分析大脑功能连接动态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针刺腧穴治疗疾病的中枢机制研究中。针刺太冲穴对PSD患者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记忆、情绪及认知功能,相应脑区发生特异性激活,功能连接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回顾相关研究成果,探讨针刺治疗PSD的rs-fMRI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针刺右侧足太阳膀胱经原络穴(京骨、飞扬穴)引起的脑效应,分析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并探讨针刺京骨、飞扬穴脑效应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4名健康受试者,针刺右侧京骨、飞扬穴(由同一操作者将针顺次刺入两穴后,同时捻针),获取Bold(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脑激活区信号的数据,由3.0 T TX MRI扫描仪采集,并应用SPM1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软件包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京骨、飞扬穴的正激活脑区包括:双侧梭状回,右侧小脑后叶、颞上回(BA22)、额上回(BA6),左侧小脑前叶、颞中回;未见明显负激活。结论:针刺京骨、飞扬穴激活脑功能区与膀胱经主一身之筋功能相关,且对听皮层联合中枢及次级运动皮层的血液循环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Lucentis治疗前后焦虑值对生命体征的影响,评价治疗前后焦虑值状况。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例准备进行Lucentis治疗的AMD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分析,与全国常模值对比。测定注射前10min、注射后10min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注射前10min心率89.46±17.36次/min,治疗前AMD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值(P<0.05),注射前后心率、收缩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MD患者Lucentis治疗前存在一定焦虑状况,会对生命体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连续12个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无对照、开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22例渗出型AMD患者2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8.2±9.3)岁.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为便于统计分析,视力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患眼BCVA 0.01~0.9,平均BCVA 0.26±0.22,平均logMAR0.76±0.44;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 182~559 μm,平均CRT值为(302.62±90.18)μm.眼压均正常.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每一个月1次,连续12个月.每次治疗后1h和治疗后1d行眼压检查.每一个月均采用首次治疗前的方法和设备行视力、眼压、眼底、OCT检查;3个月行FFA、ICGA检查.22例患者中,完成了12个月随访者13例.13例患者平均logMAR 0.74±0.37,平均CRT值为(305.77±99.69) μm,平均眼压为(12.07±3.93) mm Hg(1 mm Hg=0.133 kPa).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治疗过程中视力、CRT变化.结果 所有患眼治疗后1个月,平均logMAR为0.52±0.32,与首次治疗前平均logM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8,P<0.05);治疗后3个月,平均logMAR为0.37±0.27,与首次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7,P<0.05).完成12个月随访的13只眼,治疗后1、3、12个月平均logMAR分别为0.51±0.34、0.35±0.26、0.34±0.30,与首次治疗前平均logMA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43,5.438,4.756;P<0.05).治疗后1、3个月平均CRT值分别为(228.85±54.93)、(231.00±38.94) μm,与首次治疗前平均CR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4,3.199;P<0.05);治疗后12个月平均CRT值为(262.92±70.48)μm,与首次治疗前平均CR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8,P>0.05).前3次治疗视力提高最快,6只眼视力从0.1~<0.5提高到0.5及以上;随访第1个月时CRT降低幅度最大.玻璃体注射ranibizumab后1h眼压升高,1d后降至治疗前水平.随访中未见眼内感染等与玻璃体腔注射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每一个月玻璃体腔注射1次ranibizumab可以提高患眼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