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1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71篇 |
口腔科学 | 28篇 |
临床医学 | 158篇 |
内科学 | 27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科学 | 52篇 |
综合类 | 252篇 |
预防医学 | 97篇 |
药学 | 5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5篇 |
肿瘤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正常人、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患者以及某些用细胞因子(CK)治疗的患者血清中,均可检出抗白细胞介素(ILs)、抗干扰素(IFN)、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等CK抗体。主要为IgG类。有关CK抗体的产生机制尚不明。抗CK对机体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可作为CK的载体,延长其半生期,也可对CK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普伐他汀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Statins)在体内外抑制肝细胞癌增殖和侵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Pr)作用于培养的HepG2细胞,用噻唑蓝比色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建立HepG2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浓度为5 g/L的Pr,每只每日10 ml/kg体重。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切取肿瘤称重,检测血中AFP水平。肿瘤标本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yclinD1和FⅧRA的表达。结果 Pr作用96 h后明显抑制了HepG2细胞的生长,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Pr也抑制裸小鼠皮下移植型肝癌的生长,Pr组和对照组瘤重分别是(0.246±0.129)g和(0.376±0.102)g(P< 0.05),抑瘤率34.6%。两组的AF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7±1.465)μg/L比(4.206± 1.204)μg/L,P<0.05]。Cydin D1在肿瘤间质的成纤维细胞表达,Pr组的积分吸光度(OPTID)为 219.40±24.00,对照组为451.54±47.97(P<0.05)。两组的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27.43± 6.83和41.22±6.26(P<0.05)。结论 Pr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主要是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和肿瘤基质中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103.
钙调素(calmodulin,CaM)是一种真核细胞内的多功能调节蛋白,对免疫功能有调控作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病(HT),和甲亢均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我们发现这类患者也存在较高水平的抗CaM自身抗体。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粒径量子点(QDs)标记抗体在抗核抗体(ANA)检测中的成像效果,评价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Hep-2细胞为抗原片,分别以QD655和QD605标记第二抗体(二抗),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IFA)检测114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N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二抗为对照。单特异性ANA用免疫印迹法(IBT)确认。比较和评价各法应用效果。结果经对114例患者血清研究发现,两种QD标记二抗均可见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结果相同或类似的荧光模式,但ANA滴度略显不同,对核颗粒型与胞浆颗粒型ANA测定灵敏度以QD655为最高,QD605次之,FITC标记二抗相对较弱。而对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测定灵敏度高低依次为FITC、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滴度结果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4、0.832(P均<0.01)。两种QD标记二抗对核颗粒型、胞浆颗粒型荧光模式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均为100%;而核均质型与核仁型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80.6%~84.4%。30例用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阴性血清中,两种QD标记二抗检测均见1例ANA阳性。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总符合率均超过90.0%,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结论 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用于ANA检测总体结果稳定、灵敏、可行;QDs粒径越大其标记二抗测定ANA灵敏度越高,但对某些低滴度免疫荧光核型(包括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有漏检可能。 相似文献
107.
钙调素自身抗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测定钙调素(CaM)自身抗体(抗CaM)的间接ELISA法,发现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甲状腺功能亢进、桥本甲状腺炎(HT)、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患者血清抗CaM水平与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冠心病、风湿热等其他内科疾病患者。在甲亢与HT患者中,抗CaM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TPO)抗体不相关,而在SLE与RA患者,抗CaM与抗核抗体(ANA)有同步性。抗CaM的出现无疾病特异性,可能在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钙调素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实验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ELISA法定量测定钙调素(CaM)的最优条件。方法 用重组人CaM、免抗CaM,通过对聚苯乙烯反应板进行紫外辐照处理,改善抗原因相化条件;通过对抗原包被液、包被时间等条件优化,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ELISA定量技术。结果 以pH7.4 0.01mol/L的PB为包被液,包被及后续封闭时间为4℃静置72h,CaM包被浓度为5-8g/ml,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37℃ 60min,可获最佳CaM定量结果。结论 建立的检测CaM的ELISA测定方法,敏感性、重复性均在临床检测可接受的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也较好,可用于细胞内外CaM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了解包头市院外急救疾病谱并予以对策;方法调取本市120指挥中心2008年~2011年,受理急救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受理患者总数41 837例,男性29 072例,占总数70.25%;女性12 315例,占总数29.76%,男女比例2.36:1.受理疾病谱:创伤类占30.47%(12 611人)循环系统疾病占14.04%(5 809人)神经系统疾病13.07%(5 410人)呼吸系统疾病占6.54%(2 707人)消化系统疾病占3.04%(1 260人);物理化学伤类疾病占15.96%(6 607人)主要以醉酒占6.91%、药物中毒占2.17%、煤气中毒占1.17%为主,其他均不足0.1%;院外急救昏迷者占2.75%(1 139人)危重症者占3.51%(1 470人)死亡6.34%(2 627人)死亡者男性1 679人、女性948人、男女比例1.77:1;全天出诊20:00~23:00最多,占58.67%,全年平均3、10月患者最多,6、7月次之,2、4、5月份最少.结论 创伤发生比例较高,14~45岁居多明显于其他年龄组;循环、神经、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均56岁以上受理者居多;除药物中毒、孕产妇及小于14岁以下者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他受理者均男性多于女性;物理化学伤类发病与地区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及工作环境有关.此外,本市院外急救死亡率偏高.对策:加强急诊医疗的连续性和院内治疗的协调性;缩短救治半径,增加急救分站;提供应急预警与完善急救预案,加强急诊建设;加强社区对老年病慢性病与季节性多发病的宣教工作;加强社会监管,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及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