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57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92篇
药学   53篇
  1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构建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 IL- 6R) β亚基 ( sgp130 )重组痘苗病毒 ,感染动物细胞使其表达 sgp130 ,用重组病毒免疫动物产生特异性抗 sgp130抗体。  方法 :将 sgp130基因导入痘苗病毒载体 p JSA1175,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载体与野生型痘苗病毒在 TK-143细胞中发生同源重组 ,用 Bud R和 X- gal双重选择 ,得到带有人 sgp130的重组病毒 ( Vsgp130 )。  结果 :采用 IDA和 Western Blotting法证实 ,感染 Vsgp130的 TK-143细胞上清中有较强的 sgp130表达 ,表达产物分子量为 10 0 0 0 0左右。用重组病毒免疫家兔和 Balb/c小鼠 ,可刺激抗体产生。  结论 :sgp130在痘苗病毒载体系统中的表达成功及抗 sgp130多克隆抗体的产生为进一步研究 IL- 6等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机理及研制抗 sgp130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煤工尘肺患者(煤工尘肺组)、36例井下健康工人(井下对照组)及32例井上健康人(井上对照组)血清IFN-γ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百分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结果提示,随着病情加重,煤工尘肺患者IFN-γ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力下降,IFN-γ与T淋巴细胞共同参与了煤工尘肺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GnRH agonist,GnRHa)对In-R1-G9细胞内胰升血糖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用终浓度为0.1nmol/L、10nmol/L、1000nmol/L的GnRHa处理培养的In-R1—09细胞2h(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胰升血糖素在蛋白水平及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GnRHa(0.1nmol/L)使胰升血糖素在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的表达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浓度的GnRHa(10nmol/L、1000nmol/L)能明显增强胰升血糖素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GnRHa能增强In—R1-G9细胞内胰升血糖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HBV DNA、HBsAg、HBeAg、HBeAb、HBcAb及抗-HCV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组),同期收治的58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HBV和HCV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规律。结果两组资料的HBV感染率分别为82.76%和44.83%,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HCV感染及HBV/HCV混合感染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HBV DNA阳性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92%、23.08%(P〈0.05);HBsAg、HBeAb和HBcAb检出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HBeAg阳性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BV感染的肝癌高发人群中,HBV DNA、HBsAg、HBeAg、HBeAb及HBcAb所反映的HBV感染状态及不同临床演变过程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共同参与肝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构建SEDL基因及其突变体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的融合表达质粒pEGFP-C3-SEDL并获得表达。方法分别提取X连锁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T)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RNA,RT-PCR方法扩增SEDL基因cDNA,双酶切后克隆至pEGFP-C3空载体,构建表达质粒pEGFP-C3-SEDL。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转染COS-7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NA测序显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SEDL构建成功,SEDL基因c.370-371ins A突变位点被成功克隆到突变体重组质粒中。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证实重组质粒均能在细胞内进行蛋白表达。结论 SEDL基因及其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其进一步研究SEDL基因突变致SEDT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对比分析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对胃癌诊断结果的差异. 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7例,对胃镜活检和术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以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78.7%,疑诊率为12.8%,未能确诊率为8.5%;胃镜活检确诊率以Borrmann I型病变最高为100%,其次分别为Borrmann Ⅱ型和Borrmann Ⅲ型,确诊率分别为75.0%和66.7%,最低的病变类型为Borrmann Ⅳ型,确诊率仅为20.0%;胃镜活检对分化型癌细胞的判断准确率较高(89.7%),而对分化不良型癌细胞的判断准确率相对较低(37.5%). 结论胃镜活检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取材有限,难以全面客观反映病变性质,特别对弥漫浸润型黏膜病变和分化不良型癌细胞的诊断误差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肝硬化血流状态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37例行上腹部CT灌注扫描的肝硬化住院患者,Child-pugh A级15例、Child-pugh B级14例、Child-pugh C级8例;12例因其他疾病(无肝病史)行上腹部灌注增强检查结果为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GE AW 4.3工作站分别测量HBF、HBV、MTT、HAF、HAP、PVP值,分析比较肝脏灌注参数在正常肝脏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差别,以及各级之间的差别。结果肝右叶灌注参数比较,对照组HBF、HBV及PVP值均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MTT值对照组低于Child B、C级(P<0.05);HAF值在Child C级与对照组、Child A、B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内叶灌注参数比较,对照组HBF、HBV值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BV值Child A级高于Child C级(P<0.05);HAF值在Child C级高于Child A、B级及对照组(P<0.05)。HAP值对照组高于Child B、C级,且Child A级高于Child C级(P<0.05);PVP值在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左外叶灌注参数比较,BF值对照组高于Child B、C(P<0.05)。BV值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HAP值及PVP值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可有效评价肝硬化血流状态,是肝硬化严重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粒径量子点(QDs)标记抗体在抗核抗体(ANA)检测中的成像效果,评价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Hep-2细胞为抗原片,分别以QD655和QD605标记第二抗体(二抗),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IFA)检测114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N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二抗为对照。单特异性ANA用免疫印迹法(IBT)确认。比较和评价各法应用效果。结果经对114例患者血清研究发现,两种QD标记二抗均可见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结果相同或类似的荧光模式,但ANA滴度略显不同,对核颗粒型与胞浆颗粒型ANA测定灵敏度以QD655为最高,QD605次之,FITC标记二抗相对较弱。而对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测定灵敏度高低依次为FITC、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滴度结果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4、0.832(P均<0.01)。两种QD标记二抗对核颗粒型、胞浆颗粒型荧光模式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均为100%;而核均质型与核仁型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80.6%~84.4%。30例用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阴性血清中,两种QD标记二抗检测均见1例ANA阳性。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总符合率均超过90.0%,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结论 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用于ANA检测总体结果稳定、灵敏、可行;QDs粒径越大其标记二抗测定ANA灵敏度越高,但对某些低滴度免疫荧光核型(包括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有漏检可能。  相似文献   
109.
为促进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顺利进行,需建立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公共管理层面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实验室内部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既要满足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又要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实验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掌握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现状,为完善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于2010年7~10月采用调查问卷、电话核实及抽样检查的方法对全省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配置合理,使用操作比较规范;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操作设备配置尚能满足工作需求,但个体防护装备还不到位,人员防护意识有待提高。结论加大对基层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加强人员生物安全的培训,规范技术操作,切实提高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