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空肠弯曲菌感染后兔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Penner 4型感染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动物模型。方法用CJ-Penner 4菌体灭活粗抗原加完全福(氏)佐剂并充分乳化后,经皮下或腹腔多点注射反复免疫新西兰白兔,并设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CJ免疫。结果(1)血清抗CJ-IgG抗体滴度在2~4周达高峰并显著高于对照组;(2)IgG型GM1抗体及血清MBP水平均在第8周时显著上升;(3)实验组动物LFB及MBP染色见脑干、延髓、颈髓、胸髓及腰髓等部位髓鞘肿胀,未见炎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结论Penner 4型空肠弯曲菌感染后确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相似文献   
152.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性脑血管损害是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大量文献报道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血压过高与病情恶化及复发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脑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中血压能否调控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脑血管病的转归和预后,合理控制血压可有效地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复发。1脑血管病急性期血压对脑血流量的影响在脑血管病急性期,脑组织缺血、水肿或出血灶的占位效应,造成颅内压增高。机体为了克服颅内压对脑供血的影响,代偿性升高血压以保证足够的脑血流量,否则可能因脑灌流压不足导致脑缺血进一步加重。对于重症…  相似文献   
15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免疫印迹分析和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方法,对不同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的神经及从病人中分离的空肠弯曲菌进行了血清免疫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空肠弯曲菌与经典型GBS的关系比该病的亚型急性运动性轴索性神经病更为密切,提示空肠弯曲菌感染可能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4.
目的研究大蒜素是否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改善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纤维化。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蒜素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0只。以腹主动脉缩窄方法制备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大鼠模型。造模后3天,大蒜素组和川芎嗪组分别给予大蒜素注射液5.0mg/k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4周后,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变化,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myocardial 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erivascular collagen area,PVCA);ELISA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Smad2和Smad7 mRNA表达量的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进一步验证大蒜素对TGF-β信号传导系统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CVF、PVCA、血清TGF-β1水平及心肌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组和川芎嗪组PVCA、血清TGF-β1水平及心肌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模型组Smad2 mRNA表达上调而Smad7mRNA表达下调,大蒜素组和川芎嗪组Smad2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川芎嗪组Smad7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在2ng/mLTGF-β1干预下,1~2μg/mL大蒜素可以明显抑制相应TGF-β1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大蒜素通过部分阻抑TGFβ1介导的Smad信号减轻压力超负荷大鼠的心肌反应性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5.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灰质病大鼠脊髓的病理改变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方法:利用猪脊髓前角匀浆作为抗原,免疫Lewis大鼠,观察大鼠行为学、肌电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组织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所有被免疫的大鼠均未出现肢体无力、明显的肌肉萎缩,肌电图表现有失神经改变,组织学证实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丢失,有卫星、噬节及墓穴现象形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灰质病(experi mental autoi mmune gray matter disease EAGMD)大鼠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抗凋亡基因Bal-2的表达减少;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增加。结论:免疫可导致Lewis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性丢失,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基因蛋白Bcl-2和Bax参与了EAGM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研究大鼠脑脊髓室管膜上皮细胞的区域性结构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功能。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法。结果 侧脑室壁室管膜上皮细胞游离端呈不规则多边形,可见纤毛及微绒毛,偶见分泌泡。侧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游离端呈不规则多角形、梭形或三角形,微绒毛、分泌泡丰富,纤毛少见,可见“丛上细胞”。第Ⅲ脑室室管膜上皮细胞具明显区域性,脑室底部上皮细胞微绒毛短小、散在,有少量分泌粒,无纤毛;侧壁分泌泡较多,纤毛丰富;均可见“丛上细胞”。第Ⅲ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可见大量细长微绒毛,分泌泡及“丛上细胞”较少。室问孔室管膜上皮呈梭形,长轴与室间孔平行,游离面罕见微绒毛,“丛上细胞”较多。穹窿下器及终板处室管膜细胞纤毛少见,而正中隆起处可见大量纤毛及微绒毛,并可见单个散在的纤毛上皮细胞。中脑导水管壁具有平行走向的纵嵴,游离面可见大量纤毛、微绒毛及分泌泡。第Ⅳ脑室室管膜上皮具大量长纤毛及微绒毛,分泌泡罕见。第Ⅳ脑室脉络丛上皮游离面呈多型性,可见短小密集的微绒毛及处于不同分泌周期的分泌泡,以及形态各异的“丛上细胞”,偶见纤毛上皮细胞及特殊的单鞭毛上皮细胞。脊髓中央管结构较简单,游离面可见大量长纤毛、微绒毛及分泌泡。结论 大鼠脑脊髓室管膜不同部位上皮细胞游离面超微结构差异,可能与其功能不同有关。分泌泡、纤毛及微绒毛的大小及多寡,可能是脑脊液的分泌、流动及代谢活性中分别有区域性不同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7.
平山病4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4例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颈部屈曲位,采用平卧位时骨盆下放置一个定制的楔形物而获得。结果4例均为青春期男性。主要表现为局限于手和前臂的肌萎缩,尺侧肌肉萎缩较重,上肢呈斜坡样。4例手指伸展时出现震颤;3例伴寒冷麻痹。常规颈MR均可见颈髓下段轻度萎缩,均未发现髓内异常信号。屈颈MR均见下段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向前移位;硬脊膜外间隙增宽;硬脊膜外间隙内半月形信号影,在T1加权像与脊髓的信号相同,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其中有一些弧线形或圆形的血管流空信号。结论屈颈位MR,出现下颈髓及其硬膜囊的异常表现是平山病的一个显著特点,当遇到青少年(尤其是男性)出现手及前臂不对称的肌无力和萎缩时,应进一步行屈颈MR检查。  相似文献   
158.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和通过有效治疗纠正其中一些危险因素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加强人群中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及监控,并进一步指导预防和治疗对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9.
160.
狗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狗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并分析其在脑脊液循环及脑脊液-脊髓屏障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狗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由单层立方、柱状或假复层细胞组成,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胞浆内细胞器丰富,其游离端具有大量纤毛和微绒毛,并可见散在或成族分布的大小不等的微顶浆分泌泡;相邻细胞间具有明显的紧密连接及其底间隙。结论: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是脑脊液-脊髓屏障的重要结构,并在脑脊液的分泌和重吸收过程中,发挥积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