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9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129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2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目的 运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北京市3家综合医院符合条件的134名Ⅱ~Ⅳ级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实施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的生命质量及背景情况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LHFQ综合得分为(45.81±18.49)分,身体领域为(34.96±20.88)分,情绪领域为(56.12±25.89)分.亚组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女性患者;扩张性心肌症和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生命质量低于冠心病和风湿性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低于Ⅱ级患者,但Ⅲ、Ⅳ级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偏低,尤其是身体领域;不同人口学特征、生活背景及临床指标的患者生命质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灰质病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研究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脊髓灰质病过程中脊髓前、后角神经元损伤的特征.结果:神经丝轻链(NF-L)、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及其激活因子P35/P25抗体阳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而脊髓后角阳性的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灰质病发病过程中,存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相对易感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灰质病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ALS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3株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相关宅肠弯曲菌的gale基因序列,并同GenBank中的空肠弯曲菌菌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了解致GBS的序列特征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选取分离自GBS患者粪便并经动物模型证实为致GBS的3株AMAN型空肠弯曲菌菌株进行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测序.将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与NCTC11168菌株进行对照比较寻找galE基因突变位点并对gaZE基因片段进行遗传距离计算.结果 3株致GBS空肠弯曲菌菌株的galE基因均由987个碱基构成.与NCTC11168的galE基因序列相比,此3株空肠弯曲菌菌株gale基因核苷酸序列有4个相同碱基突变并导致了4个对应的相同氨基酸突变.遗传距离计算,zhanxing株与qiaoyuntao株距离为1.5%,zhanxing株与lulei株距离为1.6%,qiaoyuntao株与lulei株距离为0.5%.结论 GBS相关空肠弯曲菌中galE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确存在相同变异且发生变异概率较非GBS相关空肠弯曲菌明显增大,遗传距离反映了此3株致GBS的空肠弯曲菌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牛脊髓前角匀浆对豚鼠脊髓、前根及坐骨神经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牛脊髓前角匀浆免疫豚鼠。观察脊髓、前根、坐骨神经光镜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豚鼠体重在第4次免疫后明显下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和丢失,有卫星、噬节及墓穴现象形成。电镜下最主要的表现是线粒体异常;其次神经元核周质内异常神经丝聚集,形成包涵体;轴突内异常神经丝聚集形成轴索球。前根及坐骨神经的变化,表现为轴索变性及继发的髓鞘改变。结论牛脊髓前角匀浆可以作为抗原引起豚鼠脊髓、前根及坐骨神经免疫所介导的损伤,为进一步研究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免疫介导运动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取成年雄性白化病远交系Hartley豚鼠,用新鲜牛脊髓前角匀浆、弗氏佐剂和PBS制成油包水乳剂,于豚鼠背部皮下/皮内接种。观察动物的行为学表现及肌电图改变。取材进行组织学和血清抗豚鼠脊髓前角抗体检查。结果牛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豚鼠17/19只出现肢体和/或颈部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电图示失神经改变及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增高、时限增长;运动皮质大锥体细胞及大脑脚有髓神经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脊髓颈腰膨大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豚鼠血清内抗豚鼠脊髓前角抗体滴度升高,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内可见IgG沉积。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免疫介导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3株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相关宅肠弯曲菌的gale基因序列,并同GenBank中的空肠弯曲菌菌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了解致GBS的序列特征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选取分离自GBS患者粪便并经动物模型证实为致GBS的3株AMAN型空肠弯曲菌菌株进行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测序.将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与NCTC11168菌株进行对照比较寻找galE基因突变位点并对gaZE基因片段进行遗传距离计算.结果 3株致GBS空肠弯曲菌菌株的galE基因均由987个碱基构成.与NCTC11168的galE基因序列相比,此3株空肠弯曲菌菌株gale基因核苷酸序列有4个相同碱基突变并导致了4个对应的相同氨基酸突变.遗传距离计算,zhanxing株与qiaoyuntao株距离为1.5%,zhanxing株与lulei株距离为1.6%,qiaoyuntao株与lulei株距离为0.5%.结论 GBS相关空肠弯曲菌中galE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确存在相同变异且发生变异概率较非GBS相关空肠弯曲菌明显增大,遗传距离反映了此3株致GBS的空肠弯曲菌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空肠弯曲菌脂多糖抗原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性空肠弯曲菌复制动物模型成功后的动物免疫血清对河北省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分离株空肠弯曲菌、动物来源株空肠弯曲菌及北京对照用人源株空肠弯曲菌及其脂多糖抗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了典型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样疾病的动物已产生了明显的抗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性空肠弯曲菌的免疫反应,其抗脂多糖抗体与当地其它来源株空肠弯曲菌有部分交叉反应,与北京分离株空肠弯曲菌无明显交叉反应。说明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性空肠弯曲菌脂多糖具有其独持的抗原性。支持某些特殊血清型的空肠弯曲菌参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合科葱属植物的鳞茎,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大蒜素是大蒜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总称,为多种烯丙基有机硫化物复合体。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成年发病,患者多在首次出现症状后的3~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多数国家ALS的患病率为5/10万~7/10万,并且近年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大蒜素中的烯丙基硫化物的抗氧化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提示其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方面有利用的可能。此篇综述就大蒜素中的活性成分在ALS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河北汉族人群NQO1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9例河北汉族人群NQO1基因多态性。结果河北汉族人群NQO1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代表性。NQO1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2.97%、55.98%、21.05%。NQO1基因多态性无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河北汉族人群NQO1基因存在多态性,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报道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人群NQO1基因的遗传特征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