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金实教授认为湿热是肝硬化活动期腹水反复不消的重要病理因素,初期治疗当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为主;血瘀可致气滞、水停,化瘀通络法应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终;阴虚腹水以肝肾阴虚为本,湿毒、气滞、血瘀、水湿为标,治当养阴渗利,慎勿攻逐;临证须灵活机变,中西互参;注重情志、饮食调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2.
《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五液之一,是阳气蒸腾津液从腠理出于体表的代谢产物.而汗出是机体功能活动中的生理现象,如《灵枢·决气篇》所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现就生理、病理之汗等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少尿期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重阶段。我们于1982—1984年度的临床实践中,采用“泻下通瘀”为主的治法,先后治疗少尿期病人86例,取得了颇为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6.51%。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一、性别:男性66例,女性20例。二、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16岁,以20—50岁为最多(共71例)。三、职业:农民75例,工人5例,教师1例,医生1例,学生4例。  相似文献   
34.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癌前闰是近年来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笔者将近几年中医药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其常见闰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用药不当,久病体虚等,关于闰机较为统一的认识为: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临床主要研究方法:(1)辨证分型论治,(2)基础方加减论治;(3)固定专方治疗,存在问题:(1)诊断标准不统一;(2)科研设计不完善,(3)疗效标准不规范,今后努力方向,充分利用生命科学中的高新技术,从分子,基因,细胞调亡角度深入研究,揭示其逆转胃前病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5.
《伤寒论》水气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有关水气病的论述进行了分析整理,着重探讨其治疗机理。其形成主要与肺、脾、肾3脏功能失常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3个方面,即由水气病邪本身引起的症状、阳气失于敷布引起的症状、水气与它邪互结引起的症状。水气之病,既指有形之水肿,又指无形之水气,尤以后者为主。水气病的常用治法有:温阳利水法、育阴利水法、化气利水法、调畅气机法、散结逐水法、解表利水法等。论中法中有法,内容详备,应用灵活,且诸多治法均具有重视气机畅通、治水不忘护脾的特点。  相似文献   
36.
姚莉  李春婷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718-1719
重症急性胰腺炎总死亡率为30%左右,而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并发症之一[1],死亡率极高.胰性脑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已成为制约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提高的因素之一.笔者偶见1例,经中医清热通腑法治疗,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中医学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的合格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点,而学习医案是获得中医临床思维的有效途径。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选择医案,设计问题,组织讨论,可以训练学生探因、推理、比较、发散和逆向思维等,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8.
阴虚湿热病证,临床颇为常见。其形成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从外而致者,由外邪入侵,入里化热,与湿相合,湿热交蒸,热灼阴伤而成;由内而生者,多因素体阴亏,或慢性疾患反复不愈,脏腑阴液亏损,复因中阳损伤,脾虚而内生湿热所致。阴虚与湿热是一对矛盾,它们往往相互纠缠,形成恶性循环。如湿热稽留不去,热伤阴液,则阴虚愈甚;阴虚生内热,热炽湿蕴,则湿热益重。此证本虚标实,阴阳相错,临证难识难辨,治疗又颇为棘手。清利过于刚燥,则伤阴;养阴过于滋腻,则助湿,实为难治之证。  相似文献   
39.
本文总结了中西药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200例。其中中药“泻下通瘀合剂”治疗组150例,西药“利尿导泻”对照组50例,临床观察两组在尿常规及肾功能的改善、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治愈率(病死率)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行气降逆法治疗大鼠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首先分别采用“贲门肌切开+幽门半结扎”术建立大鼠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再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健脾疏肝、行气降逆法中药及对照药加斯清(莫沙必利)灌胃治疗。结果:造模成功,大鼠给药治疗后均表明健脾疏肝、行气降逆法中药与模型组及安慰剂组病理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中药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结论:健脾疏肝行气降递法中药对大鼠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能显著降低p53的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