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34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354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4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1.
目的 观察完成治疗后的麻风患者临床与组织病理变化,评估治愈标准,提高皮肤科医生长期随访意识。方法 收集在麻风防治专业机构接受联合化疗(MDT)方案规则服药结束至本科复查的麻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组织蜡块切片后做HE染色和抗酸染色,观察病理特点;根据收集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到19例治疗后具有完整资料的麻风患者,11例(57.89%)达到临床治愈标准,临床上均无活动性麻风皮损,部分留有色沉、色减或鱼鳞病样改变。11例治愈者中,5例(45.45%)组织病理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6例(54.55%)呈麻风消退后期改变,肉芽肿较小,泡沫细胞处于退行期;2例(18.18%)组织抗酸染色见碎裂状、颗粒状麻风杆菌。8例患者(42.11%,8/19)未达临床治愈标准,皮损部分未消退,以色减斑、色沉斑、暗红斑为主,4例(50.00%,4/8)存在Ⅱ型麻风反应,伴红斑、结节、脓疱;病理上均有肉芽肿形成,但肉芽肿较小,肉芽肿中的泡沫细胞处于退行期;组织抗酸染色见完整麻风杆菌,均为多菌型。结论 麻风患者通过MDT治疗方案服药结束后,仍需复查组织病理及抗酸染色评估是否达到治愈。部分多菌型麻风患者...  相似文献   
32.
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有肯定的保护作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研究也取得较为肯定的效果。亚低温的实施、复温和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渐趋完善,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还有大量的临床应用研究,为亚低温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展现了广阔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33.
乳腺肌上皮细胞( myoepithelial cells, MECs)标记是乳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重要的检测指标之一,通过免疫组化检测MECs存在与否及其分布特点可以鉴别各种良性和恶性乳腺增生性病变。国内外研究发现很多抗体在 MECs中呈阳性,但这些标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对间质细胞、血管、管腔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的反应性不同,因此肌上皮标记的选择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推荐使用2种及2种以上的标记,并选择有效的、敏感的、特异的、易判读的标记包括SMMHC、Calponin、p75、p63、P-cadherin、基底型CK、Maspin和CD10等。该文就MECs标记的表达特点及其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国产血液成分分离机建立治疗性血浆置换床旁救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了治疗性血浆置换床旁救治技术,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采用床旁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救治154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床旁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结果该治疗性血浆置换床旁救治方案的总体有效率为86.4%。其中吉兰巴雷综合征74例,有效率为83.8%;与血浆置换组相比,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组患者运动障碍明显改善(P0.05)。重症肌无力50例,有效率为90.0%。急性肝衰竭30例,有效率为86.7%。154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4%。结论应用民族产品血液成分分离机建立的床旁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安全、有效,是推动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临床应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5.
目的:调查门诊中成药处方的合理性,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2012-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3600张进行抽样点评、分析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结果不合理处方375张,占点评中成药处方总量的10.42%,其中不规范处方177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7.2%,不合理原因包括:处方书写不规范、医师签名不规范,超天数用药等。用药不适宜处方17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6.4%,不合理原因包括:重复用药、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等。超常处方2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4%。不合理原因主要是无适应证用药。结论加强不合理处方干预,可有效提高医师、药师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6.
股动脉超声预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n=203)和不伴糖尿病患者(n=251)的股动脉超声结果显示:(1)冠心病伴糖尿病者股动脉内径和阻力增大;(2)该组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因此,股动脉超声指标可能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7.
沉香质量浅析山西省药品检验所(030001)季兰芳,张中苏山西省晋中地区药品检验所(030600)李文华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i)Gilg的含树脂木材,具行气止痛,温中止咳和纳气平喘之功能。为一贵重中药材,因...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中晚期鼻咽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7例中晚期鼻咽癌组织及48例癌旁组织中的ERCC1的表达情况。结果:ERCC1在鼻咽癌组织中低表达55例,高表达52例,而癌旁组织中低表达30例,高表达18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C1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综合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分期、N分期均无关。ERCC1低表达病例近期治疗有效率(81.8%)比高表达病例近期有效率(63.5%)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例随访,2例发生死亡,5例发生肝或肺转移,ERCC1不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CC1蛋白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之一,也有助于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亦是简便而有效的检测手段,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双脉冲多普勒(DPW)技术同步评价二尖瓣环组织运动和主动脉瓣、二尖瓣血流的耦联关系。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110名,采用DPW技术同步获取二尖瓣环组织运动与瓣口血流频谱图,测量峰值起始时间(Ts)和达峰时间(T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尖瓣瓣环收缩期Ts及Tp均早于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的Ts和Tp[Ts:(42.65±9.36)ms vs(61.38±12.19)ms;Tp:(96.63±14.77)ms vs(145.88±21.50)ms,P均<0.05];在整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瓣环Ts与瓣口血流Ts均有相关性(r=0.323、0.703、0.275,P均<0.05);二尖瓣瓣环Tp与瓣口血流Tp仅在舒张早期有相关性(r=0.760,P<0.001)。结论正常成年人心肌收缩与瓣口血流形成存在机械收缩-血流形成延迟,且心肌运动与瓣口血流形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与糖蛋白抗原125(CA125)血清水平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62例宫颈良性病变者、65例宫颈癌患者的 SCC与 CA125血清水平,计算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组 SCC与 CA125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宫颈良性病变组( P<0.05)。宫颈癌组SCC与CA12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77%、38.46%,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5.38%,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阳性率( P<0.05)。结论:检测SCC、CA125的血清水平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两者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