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单边外固定器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股骨转子下骨折一般指股骨小转子至股骨干峡部之间的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10%~34%。随着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生物力学的深人研究及内植物的发展,疗效不断提高。但对于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无法耐受大手术的麻醉、失血量及手术创伤,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成为禁忌。同时老年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比例较高,即使行坚强内固定亦不能保证术后可早期下床,内固定失败率较高;  相似文献   
22.
单边外固定器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回顾分析闭合复位、单边外固定器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997年6月~2003年6月,用单边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63例,年龄65~93岁,平均77.8岁,所有患者至少合并一种以上系统性内科疾病。骨折类型包括顺转子间线骨折(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7例,ⅢA型27例,ⅢB型6例,Ⅳ型18例;逆转子间线骨折4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30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2周。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创伤性髋关节评分系统):优33例、良24例、差6例。术后有8例出现针道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等处理好转,无深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无肢体短缩等畸形愈合.结论单边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对伴有系统性内科疾病的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有价值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3.
全内镜特指整合了照明、摄像、灌洗系统、工作通道的硬质杆状内镜。全内镜下脊柱手术把脊柱外科手术相关的关键要素如照明、手术视野及手术工具等进行最优化组合,使手术入路损伤最小化、手术视野照明最佳化、手术视野更清晰化及手术操作更精细化[1-5]。全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最早由Leu等[6-7]于1996年报道,此后该技术并没有得到快速改进及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分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MacNab评分。结果2例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25例随访6~10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术后1周VAS评分0.80±0.65,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为0(0~2),术后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验,H=61.680,P=0.000),且术后6个月内腰痛VAS评分无明显反弹。术前伴有下肢疼痛不适的4例术后下肢症状均缓解。按照MacNab评分标准,6个月随访时11例优,12例良,2例可,优良率92.0%(23/25)。结论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间盘源性腰痛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5.
目的:客观评价化学髓核溶解术的效果,跟踪化学髓核溶解术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系统有关化学髓核溶解术方面的文献,检索词“chemonucleoly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化学髓核溶解术的相关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经典文献、经严格科学设计的基础实验研究、前瞻性随机性临床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排除标准:临床回顾性研究、个案报道、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到关于化学髓核溶解术的相关文献202篇,4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化学髓核溶解术是最早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微创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髓核溶解酶有木瓜凝乳蛋白酶和胶原酶。髓核溶解酶注射入椎间盘内,加速椎间盘的退化,使之纤维化缩小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化学髓核溶解术的最佳适应证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腿痛重于腰痛,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相吻合的患者;对椎间盘髓核脱出及脱落髓核碎块周围包以纤维化组织或后纵韧带缺损处被纤维化组织隔开,酶无法达到突出物者禁忌行化学髓核溶解术。化学髓核溶解术效果优于椎板切除术。化学溶核治疗效果优于经皮髓核切除。反复多次行化学髓核溶解术也是安全有效的。主要临床并发症是腰背部痉挛疼痛,在退针前注射布比卡因或注射木瓜凝乳蛋白酶前静脉注射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该并发症。木瓜凝乳蛋白酶和胶原酶都可以导致微血管破裂和出血、微栓塞、溶血,鞘内注射可导致严重神经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化学髓核溶解术适应证,正确运用穿刺技术行化学髓核溶解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致残性持续坐骨神经痛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6.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ercutaneous lumbar endoscopic techniques in recent 2 decades, more and more lumbar spine disorder can be solv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especially 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series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techinqu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 different sort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cluding YESS technique, far lateral approac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TESSYS technique, percutaneous foraminoplasty, interlaminar approach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interlaminar full endoscopic discectomy, etc. As to chronic low back pain, postolateral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elective discectomy, thermal annuloplasty and dorsal endoscopic rhizotomy are developed to treat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and lumbar zygopophyseal joint pain respectively. Although above-mentioned techniques need further evolution,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can benefit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chronic low back pain.  相似文献   
27.
28.
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xtreme/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DLIF)是经腹膜后行前方胰椎椎间融合入路的改良,这种入路最早由Pimenta在2001年报道,他自1998年以来在内窥镜下共进行了100余例经腰大肌入路的前路椎间融合术。2003年,Neil报告了采用NuVasive的相关器械进行XLIF,而枢法模公司也推出了相似的DLIF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29.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回顾分析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0年6月~2005年3月,利用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45例50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年龄15~78岁(平均44.8岁)。骨折按AO分型:A3型5例5侧,B3型4例4侧,C1型3例3侧,C2型9例9侧,C3型24例29侧。手法或外固定器协助复位,外固定器静力性固定,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器。随访8~48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7.6周。4例4侧出现针道表浅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后好转。最后一次随访时,影像学评估(Stewan改良的Sarmiento评分):优39例42侧,良6例8侧。腕关节功能按Garland与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34例37侧,良8例9侧,可3例4侧,优良率为92%。结论 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静力性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通过选择合适的外固定针置入部位,可以避免桡神经损伤及第二掌骨医源性骨折,减少针道感染及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术后早期行手部功能锻炼;无需辅助性植骨促进骨折愈合,是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复发肛门直肠癌行骶骨骨盆切除术和术中电子照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行根治术后有7~33%患者发生孤立性局灶转移。常伴发受累神经的剧烈疼痛,如不行手术,5年生存率将小于5%。系列尸检表明,25~50%患者死亡时癌灶仅局限于盆腔,若局部积极治疗将缓解病情或治愈病人。 材料与方法:16例术后复发肛门直肠癌(11男,5女),平均年龄60岁(44~76岁),于1990~1994年行骶骨切除术和术中照射。14例原发肿瘤为直肠腺癌,曾行根治切除术(7例低位前切除,7例腹会阴切除),其中4例曾因复发手术。另2例为原发性肛门癌,1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1例为泄殖腔原发癌,此2例行骶骨切除前未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