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7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篇 |
儿科学 | 50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40篇 |
内科学 | 1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113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药学 | 4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4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本文报告我院1965年8月~1981年底收治的60例小儿门脉高压症中并发食道静脉曲张破裂36例,对其中30例施行外科治疗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对手术治疗时机、术式选择及疗效加以讨论,急性出血阶段应积极纠正血容量应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争取择期手术。手术选择以脾肾静脉分流术为首选,采用我们设计的“裤裆”式吻合以扩大脾肾静脉吻合口,保证吻合口通畅,同时加用胃冠状静脉结扎及大网膜腹膜后固定对远期控制出血复发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42.
目的探讨梨状窝癌侵犯邻近组织的规律。方法对68例梨状窝癌全喉或部分喉及下咽切除整体标本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68例梨状窝癌中室、声带水平声门旁间隙受侵分别为63、38例,其受侵频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7,P〈0.01);甲状软骨受侵频度最高,为92.6%(63/68),喉软骨触压式侵犯89例次,浸润式51例次,浸润范围明显小于触压范围;环杓侧肌、环杓后肌、甲杓间和杓间肌受侵频度分别为63.2%(43/68),57.4%(39/68),55.9%(38/68),51.5%(35/68);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受侵频度分别为31.0%(21/68),17.6%(12/68)。喉上神经侵犯频度67.7%(44/65)多于喉返神经27.7%(18/65)。梨状窝内壁(为主)癌14例,外壁(为主)癌18例,内外壁癌36例;梨状窝尖受侵34例,正常26例,黏膜下浸润8例;梨状窝癌淋巴细胞轻度浸润为66.2%(45/68),最多见。梨状窝癌黏膜下侵犯24例和跳跃式浸润8例。结论梨状窝癌对喉内的侵犯首先通过声门旁间隙;喉软骨膜和喉软骨可抵抗癌侵犯;环杓侧肌、环杓后肌、甲杓间和杓间肌经常受侵;梨状窝内壁癌可侵犯喉内结构,外壁癌可沿甲状软骨内壁向上、下、外侵犯,内外壁癌可同时侵犯喉内、外结构,是最严重的梨状窝癌病变。梨状窝尖侵犯是癌向下咽下方及邻近组织侵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43.
婴儿交界性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误诊为炎性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3个月,主因腰部红肿、疼痛5d入院。患儿生后腰部即发现褐色色素沉着,无隆起。5d前该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拒按,无发热。红肿范围渐增大,且开始高出于皮肤表面。体检:后腰部可见大小10.0cm×6.0cm×3.0cm范围的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呈红褐色,边界欠清,皮温高,有压痛,无波动感,穿刺抽出沙量血性液。考虑炎性血管瘤的可能性较大,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手术探查发现瘤体达深筋膜组织,出血较少,为大量褐色坏死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欠清。遂行广泛性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交界性),瘤体大,无包膜,向周边及皮下脂… 相似文献
444.
目的小卒中与短期内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试图评估小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8-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 834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恶化与未化组,恶化被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增长≥2分。以调查问卷形式登记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期间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恶化被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增长≥2分。结果共374例患者(7.47%)出现临床恶化。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运动症状、严重高血压、新发房颤、感染、血管事件和卒中病因成为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结论运动症状、严重高血压、新发房颤、感染、血管事件是小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分型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45.
446.
组织皮瓣移植在口腔及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6年3月~1995年5月,头颈外科应用前臂游离皮瓣及岛状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及颌面部恶性肿瘤大面积切除后组织缺损50例(52次手术)。男性36例,女性14例。鳞状细胞癌43例,腺癌7例,前臂游离皮瓣重建舌5例,颊粘膜3例,腮腺癌切除后皮肤缺损4例,岛状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底及舌15例,牙龈4例,扁桃体癌术后3例,眼睑癌侵及眶内切除1例。50例中47例成功占94%,其中三年生存率62.9%(22/35),五年生存率36.4%(8/22)。 相似文献
44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平均含量0.2176%,RSD=3.64%;此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制剂的含量. 相似文献
448.
目的:分析IL-18对胶质瘤大鼠外周血中TGF-β水平及CD8+T比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用立体定向技术接种9L/IL-18、9L、9L/LXSN细胞,建立实验动物模型.14天后,取各组大鼠外周血,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TGF-β细胞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CD8+T比例.结果:接种9L/IL-18组大鼠外周血中TGF-β的水平为(111.5±5.9) ng/L,显著低于接种9L、9L/LXSN细胞组[(133.4±3.7) ng/L、(127.9±4.0)ng/L] (P<0.05).前者外周血中CD8+T比例(32.3±2.2)%与后两组相比[(分别为(22.3±0.8)%、(22.0±0.7)%]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可降低荷瘤鼠外周血中TGF-p水平,提高CD8+T细胞比例,从而改善荷瘤鼠免疫抑制状态,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49.
病历摘要例1 女 2岁颈前肿物20天,伴高烧,经治疗不愈,并出现呼吸困难而入院。T 38.8℃ P 120/分 R 35/分呼吸窘迫,三凹征阳性。颈粗,甲状腺肿大,约8×6×3cm。中等硬,无结节,随吞咽上下活动,肿物中心有波动,无震颤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4g/L(Hb11.4gm/dl),白细胞10.4×10~9/L,N70%,L30%。X线颈部侧位 相似文献
450.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术后缺损并发组织瓣坏死的原因,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63例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的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血管危象11例,危象发生率17.46%。其中静脉危象9例,动脉危象2例,最终皮瓣坏死4例,坏死率6.35%。与术后并发症有关的术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高凝状态、长期吸烟史及长期适量饮酒史;术中因素包括血管蒂过长、吻合血管组数;术后因素包括术后引流及激素治疗。结论对拟行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术后缺损的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及周全的术中、术后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