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16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是应用同步记录心腔内和/或体表心电图结合程控电刺激等方法来研究心脏生物电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性,探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以协助选择治疗方案,并可判断预后与研究药物的疗效.近20年来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展,使心脏电生理概念不断得到更新,对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已成为诊治心律失常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2.
食管法心脏电理检查临床应用20余年来,在评估窦房结功能、房室交接区传导功能及研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解释某些特殊心电现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方法简单易行,不需大型仪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其在诊断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出现的若干特殊现象简述如下。一、检测窦房结恢复时间的特殊现象检测窦房结恢复时间仍是确定有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重要措施。窦房结恢复时间为不同频率S1S1刺激后最长的末次电脉冲波至第1次窦性P波起始处的间期,有时长间期出现在第1次窦性周期之后,称为继发性窦房结恢复时间。若刺激停止后先出现房室交接… 相似文献
13.
14.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包括记录心腔内心电图和程控电刺激两种基本方法,心脏对电刺激后形成的激动反应是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通过心脏各部位在电刺激反应后形成的一系列波形和间期的特征性变化,了解心脏激动的正常或异常起源以及不同的激动顺序。掌握心脏对电刺激后所形成的不同反应形式及其特征,有助于分析体表心电图中各种心律失常以及理解其电生理机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消融术中房室阻滞(AVB)是临床上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出现的一过性AVB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15岁。因反复心悸3年余,加重3天入院。每次发作持续数s至数min,可自行终止。体检:T36.8℃,BP 140/76mmHg。心界不大,心率9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发作前窦性周期稍有缩短,可见连续提前之P^-波, 相似文献
17.
冷冻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为探讨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安全性及其方法。对13例AVNRT行冷冻消融慢径,用-30℃冷冻粘附后行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且无快径损伤后,立即进行-75℃冷冻消融,消融240~300s,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现有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结果:13例,均获成功,随访1~9个月,无复发;在-30℃冷冻标测时,冷冻消融导管头端与靶点冷冻粘附,无位移现象;冷冻消融过程中无结性早搏或结性心律出现;1例在冷冻标测,另1例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立即停止冷冻后复温,即刻传导恢复。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并能降低永久性房室阻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为探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存在S P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极食管导联刺激同步记录时 ,能在刺激脉冲波后稳定录得清晰P2 波且资料完整者 5 0例。分别测量食管导联和V1导联中P2 波脱漏前最短S1S2 间期时的S2 波至P2 波间期 ,食管导联中P2 波至V1导联P2 波期间。结果 发现随着S1S2间期的逐渐缩短 ,食管导联和V1导联中均存在S2 ~P2 间期逐渐延长的特征。P2 波脱漏前的S2 P2 EB和S2 P2 V1间期分别为 (76 33± 11 89)ms和 (14 9± 2 6 83)ms,P2 EB P2 V1间期 (72 0 0± 10 31)ms。结论 提示 :①食管导联电极至左心房外膜间存在递减性传导 ,使该区域容易形成裂隙现象 ,亦造成心房不应期缩短和房间传导阻滞的假象 ;②采用单导联记录时不宜将刺激脉冲波作为左心房激动的标志 ,V1导联刺激波至P2 波顶峰时距不能反映左房后壁至右房前壁的房间传导时间 ;③心脏外组织存在传导延缓是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长QT综合征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时初始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先天性与获得性长QT综合征(LQTS)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时的初始节律.方法分析6例先天性LQTS、8例获得性LQTS的Q-TC间期、校正的Tp-e间期(Tp-eC)及TdP发生阵数、初始节律.结果6例先天性LQTS中,Q-TC间期(565.2± 45.1)ms,Tp-eC(145.1±29.1)ms,共计Tdp14阵,平均2.3阵/例,TdP发作前可见窦性节律加快、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8例获得性LQTS中,Q-TC间期(591.3±67.3)ms,Tp-eC(154.2±56.9)ms,共计TdP237阵,平均29.6阵/例,TdP发生在缓慢节律的基础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呈短-长-短形式触发.结论获得性LQTS比先天性LQTS更具有危险性,TdP发生前的初始节律分析有助于鉴别先天性LQTS和获得性LQTS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