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3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5篇 |
内科学 | 34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2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145篇 |
预防医学 | 39篇 |
药学 | 2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43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天然配体15d-PGJ2及人工合成配体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对高糖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I-1)的影响。 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RPMC,经鉴定分组:(1)0.1%、1.5%、2.5%、4.25%葡萄糖作用24 h组;(2)2.5%葡萄糖作用0、6、12、24、36、48、72 h组 ;(3)0.1%、1.5%、2.5%、4.25%甘露醇作用24 h组;(4)15d-PGJ2(5、15 μmol/L)及吡格列酮(5、15 μmol/L)分别预孵育2 h,加2.5%葡萄糖再作用24 h。RT-PCR检测CTGF和PAI-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PARγ、CTGF及PAI-1 蛋白表达。 结果 正常RPMC有PPARγ表达。1.5%葡萄糖使RPMC的PPARγ蛋白表达减少(P < 0.05),而4.25%葡萄糖作用最大(P < 0.01);2.5%葡萄糖作用6 h,RPMC的PPARγ蛋白表达减少(P < 0.05),而72 h达高峰(P < 0.01)。各种浓度的甘露醇作用24 h,RPMC的PPARγ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 > 0.05)。2.5%葡萄糖作用后RPMC的CTGF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1)。5 μmol/L的吡格列酮显著降低CTGF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均P < 0.05),而15 μmol/L作用更强(P < 0.01)。5 μmol/L的15d-PGJ2显著降低RPMC的CTGF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AI-1 mRNA的表达(均P < 0.05),但不影响PAI-1蛋白表达(P > 0.05),15 μmol/L的15d-PGJ2对CTGF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抑制作用(P < 0.05或P < 0.01)。 结论 葡萄糖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调节RPMC PPARγ的表达,其作用与高渗透浓度无关。PPARγ配体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CTGF和PAI-1 的表达,提示激活PPARγ可能成为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的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肺小腺癌中原位腺癌半定量量化分级和病灶中磨玻璃密度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超高分辨率CT(UHRCT)发现并具病理诊断腺癌的最大径≤2cm的肺部孤立性结节fGGO104例,用计算机软件测量肿瘤内GGO成分的百分比,并对腺癌中的AIS成分半定量测定分为4级:Ⅰ级为AIS含量≥90%病灶面积,Ⅱ级为AIS含量占约50oA~89%病灶面积,Ⅲ级为AIS含量占约10%~49%病灶面积,Ⅳ级为AIS含量〈10oA病灶面积。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AISI级病灶32例,GGO平均含量85.69%;II级病灶30例,GGO平均含量68.75%;Ⅲ级病灶32例,GGO平均含量51.57%;Ⅳ级病灶10例,GGO平均含量37.46%;除3组和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78),其他各组两两间GGO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小腺癌中AIS含量与GGO含量正相关,但当AIs含量小于50%时,GG0含量与AIS含量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3.
154.
155.
寻常疣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无炎性的赘生物,患此者大多为青少年。对疣的治疗方法很多,如临床上常用鸦旦子仁涂抹、化学药物腐蚀、电火花烧灼、手术剜除,以及各种针灸疗法等。所用的各种方法均有较好的效果。本文仅就我们采用“火灸”法治疗的点滴心得介绍于后,以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6.
一般来说,按操作规程施行针灸术,是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和事故的。但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或当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有时可发生一些异常现象。现在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7.
一、前言党中央和毛主席于1954年再次的贯彻中医政策后,全国各地医务人员展开了学习祖国医学的热潮,强调西医学习中医的前题下,我也担当了这个光荣任务,正式拜中医为师。由于党对我的鼓励和领导上对我的督促,和郑毓琳等中医老师们对我指教,在短短的二年中我不但学习了中医的普通理论;在临床上也治疗了几百病人,有的病人做到手到病除的奇效。同时自己也培养了几百个医务人员能够用针灸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因此我感到针刺疗法和 相似文献
158.
我去年(1954年)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重申贯彻中医政策的指示下,组织上派我到华北中医实验所,学习针灸。和全国卫生医药人员一道研习祖国医学,是多么欣幸的一件事!到现在已有一年多了,我愿把对针灸学习的点滴体会,发表出来,供同志们参考并请指教!针灸对某些疾患有显著的疗效。兹将我临床经验的数例分述於后:1.胃神经痛——只用中脘、内关、足三里三穴,针刺后留针二十分钟左右,起针後病人痛苦立除。如王××、十九岁、学生,我於1954年12月5日夜晚11时出诊,该患者患胃神经痛,隔半月或三四天就发作一次,痛苦难忍,经进行针治,当晚止痛,到现在已有一年,永未复犯。类似这种病,针治七名,全部立效。2.急性肠炎(腹泻)用会阳、中脘、天枢、足三里、四穴,经我针治数名,一次痊愈。如李××、男、二十七岁,患急性肠炎,我晚间给他针刺上穴立即痊愈。翌日中饭过量,又泻六七次,还用上穴针治,腹泻又止。 相似文献
159.
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因关节痛在某诊所注“射青霉素”,3天后双下肢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及风团,并迅速扩展至上半身及头面部,灼热瘙痒,伴头晕,轻度畏寒等。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氢化可的松静滴,效果不佳。患者又先后在另外两个诊所就诊,先后静滴地塞米松及强的松口服,如此辗转求医共治疗22天,病情反而加重,波及巩膜、黏膜,全身皮肤发热刺痒难受,夜不能寐。遂到本院就诊。入院时查体:T37.2℃,R20次/分,P88次/分,BP136/86m m H g,神清,巩膜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眼结合膜及口腔黏膜呈血红色,头面部显著红肿,全身皮肤… 相似文献
16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住院非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进行单纯联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滴。采用FACT-G量表按生理状况(PWB)、社会/家庭状况(SFWB)、情感状况(EWB)、功能状况(FWB)模块进行评价,并观察末端神经麻木,胃肠反应,疲劳等症状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PWB、SFWB、EWB、FWB四大模块在治疗后能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用于大肠癌化疗患者,能有效缓解化疗方案所致末端神经麻木,胃肠反应,疲劳等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