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美罗华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侵袭性B细胞NHL患者治疗情况,其中39例为观察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方案,39例为对照组采用CHOP化疗方案,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CR率和有效率(CR+PR)率分别为79.49%和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和64.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美罗华的联合化疗方案可提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是目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一种较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ACE基因I/D多态性与糖尿病血瘀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与糖尿病血瘀证的关系。选择糖尿病血瘀证患者105例、非血瘀证95例和对照组105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显示:3组II、ID和DD基因型总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47);经卡方分割,糖尿病血瘀证组ACE-DD基因型频率22.86%,高于非血瘀证组(12.63%)和对照组(8.57%),差异显著(P=0.004);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ACE-DD型人群患糖尿病血瘀证的相对危险度为2.912。结论:ACE-DD基因型可能是糖尿病血瘀证发病的易感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 m-FOL-FOX(改良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分期IIIB~IV期)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患者给予改良FOLFOX方案治疗,L-OHP 135 mg /m2+5%葡萄糖500 mL,静滴2~3 h,d1;亚叶酸钙200 mg/m2+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 h后,替加氟2.4g/m2,输液泵(5 mL/h)持续静脉输注22 h,d2~3.并辅以格拉司琼预防消化道反应、集落细胞刺激因子治疗骨髓抑制.每3周重复1次为1个治疗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可评价病例40例,疗效按RECIST标准评定,以CR+PR合计为有效,其中,初治15例,CR1例,PR6例,有效率为46.7%;复治25例,无CR病例,PR 9例,有效率为36.0%.可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外周神经毒是主要的不良反应;但未因其有中止治疗的患者,也未出现因治疗而死亡的病例.结论 晚期胃癌应用改良FOLFOX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轻,且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硝酸酯类治疗14天;治疗组7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Ⅰ(每天800~2000)、Ⅱ(2000~800)两阶段无症状心肌缺血次数、ST段压低≥1mm的时间及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糖的变化。结果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常规硝酸酯类可以进一步减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次数及发作时间。结论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且能够持续性抗心肌缺血,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制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常规剂量及加量后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方法:我科从2007年3月~2011年11月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17例晚期肾癌患者(mRCC),观察常规剂量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常规剂量多吉美治疗第一次进展的病人,加量至600mg,bid应用后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再次进展后再次加量至800mg,bid后的无疾病进展时间,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该组患者常规剂量多吉美治疗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10个月,加量至600mg,bid后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0个月,中位生存期25个月。结论:索拉菲尼对转移性肾癌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常规剂量进展的病人,加量应用后大部分患者仍获得较长的无疾病进展时间,提示加量治疗后可能仍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和复发转移时外周血MDR-1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术前(n=30)、术后(n=33)和复发转移(n=28)大肠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外周血MDR-1 mRNA并进行比较。结果 MDR-1基因和内参β-actin基因扩增良好,扩增效率分别为92.8%和105.7%。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MDR-1基因扩增产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大肠癌术前患者外周血中MDR-1mRNA相对表达量为0.565±0.069,术后患者为0.271±0.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大肠癌患者MDR-1mRNA相对表达量为1.458±0.254,明显高于在术前及术后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MDR-1 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存在差异,不同时间点检测外周血MDR-1 mRNA表达对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动脉微栓子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实时监测脑动脉血流中微栓子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高血压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高血压病血瘀证(EH-BSS)的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病血瘀证(EH-BSS)患者532例,高血压病非血瘀证298组(EH-non-BSS),血压正常对照者512例(Control),抽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类型.结果:卡方分割后重度EH-BSS组的TC+CC频率(55.23%)高于轻度EH-BSS组(46.83%)、EH-non-BSS组(45.30%)、Control组(43.16%),有统计学意义(X2=7.489,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以EH-non-BSS组为参照系,CYP11B2-TC/CC型患重度EH-BSS的的相对危险度(OR值)为1.589(95%CI:1.035-2.440,P=0.034).结论:携带有CYP11B2-TC/CC基因型可能是重度EH-BSS易患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胃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差异,为胃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统计学列联分析方法,对福建省立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5年间收治的43例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对预后作随访分析.结果 43例胃癌骨转移患者中,男32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2.91:1,呈现男性多于女性的趋势;平均年龄为56岁,其中年龄小于60岁19例(44%),年龄≥60岁24例(56%).病理类型以低分化、未分化腺癌为主,占51.16%;胃窦癌占大部分;发现骨转移时肿瘤标志物CEA<5 ng/mL占多数;诊断骨转移时ALP水平以>130 U/mL为主;骨转移发生在脊柱居多,有25例(58.14%),发现骨转移时以合并其他脏器转移的为主.治疗方式方面,未进行胃癌手术、全身化疗、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放疗、骨转移姑息药物止痛者居多,而骨转移手术治疗占少数.结论 胃癌病理学类型差,确诊骨转移时CEA水平≥5 ng/mL、ALP>130 U/mL,无联合全身化疗及骨转移手术,无药物止痛的患者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病(EH)中风先兆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16例EH中风先兆证患者和与之1∶1相匹配(按性别、年龄±3岁、居住地)的正常对照组CYP11B2-344T/C基因型,同时用PCR法检测ACE(I/D)基因型。结果:ACE-DD基因型频率在EH中风先兆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P11B2-TT基因型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荤食、急躁易怒及ACE-DD基因型为主要危险因素,而ACE-DD型OR为2.834(95%CI,1.232-6.518)。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EH中风先兆证显著关联,此关系在调整了中医传统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并提示在发病的过程中是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