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0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通过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清和腹水对培养正常大鼠肾细胞(NRK细胞)免疫炎性因子和凋亡的影响,探讨SAP早期急性肾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美蓝和卢戈氏碘液双重染色法联合超声内镜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可疑食管病变患者行食管黏膜染色,先用 20 g/L美蓝喷洒,再用30 g/L卢戈氏碘溶液喷洒于病变区观察;对美蓝染色区和卢戈氏碘不染色区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食管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者再次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确诊为食管癌7例,其中早期癌2例;不典型增生14例 (轻度7例,中度4例,重度3例);Barrett食管3例;溃疡8例;炎症36例.双重染色法总阳性率达70.8%.超声内镜对判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浸润深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率达 92.3%(12/13).结论:双重色素法(色素内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食管疾病,特别是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3.
色甘酸钠防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外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某些食物IgG抗体增高,由此来剔除阳性食物,可改善症状及直肠顺应性。本研究检测IBS患者外周血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剔除→色甘酸钠预防→再次食用IgG阳性食物的循环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积分的改变,探讨食物过敏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探索新的IBS治疗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4+T细胞比值改变在动物急性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发病和预防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和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组.应用福氏痢疾杆菌灌胃造成肠道急性感染后,正常组和实验对照组每日0.9%氯化钠溶液1 ml灌胃,连续10 d;抗生素治疗组用庆大霉素8.32 mg·kg-1·d-1灌胃,连续3 d,后7 d 0.9%氯化钠溶液1 ml灌胃;微生态制剂治疗组用多维乳酸菌(美常安)52 mg·kg-1·d-1灌胃,连续7 d,后3 d 0.9%氯化钠溶液1 ml灌胃;联合治疗组前3 d每日应用庆大霉素,后7 d每日用多维乳酸菌灌胃.在感染成功后16~22 d,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并测定肠道感觉阈值和平滑肌张力积分,远端结肠行病理学检查.数据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大鼠组织学均无明显变化;实验对照组大鼠肠道感觉阈值明显降低,平滑肌张力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Treg/CD4+T细胞比值[(4.40±0.43)%,(2.47±1.36)%]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5.15±0.47)%,(4.01±1.12)%,P<0.05];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治疗,可使比值上升至正常水平[(4.95±0.41)%,(3.22±1.86)%],肠道感觉阈值和平滑肌张力积分恢复正常.结论Treg/CD4+T细胞改变在动物急性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急性肠道感染后,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治疗可使比值恢复正常,预防肠功能紊乱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替加色罗治疗慢性便秘、消化不良和反流症状重叠群的疗效。方法慢性便秘与消化不良和(或)反流症状重叠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三组,替加色罗(TEG)组服用替加色罗6mg,每天2次,餐前30min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组服用埃索美拉唑40mg,每天1次,早餐前30rain服用;联合治疗组服用替加色罗及埃索美拉唑。疗程均为4周。疗效评价指标为:主要症状的完全缓解率及胃肠道症状总积分、胃肠动力和胃感觉改变。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胃肠道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其中TEG组(7.23±3.13)和联合治疗组(5.13±2.26)的总积分下降较PPI组(13.58±2.26明显,P〈0.01)。4周治疗结束时,TEG组上腹痛/不适和烧心症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9.3%、40.0%,PPI组分别为32.1%、57.1%,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4.1%、84.6%,其中TEG组上腹痛/不适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PPI组(59.3%比32.1%,P=0.043),而烧心症状的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40.0%比84.6%,P=0.016)。结论替加色罗治疗慢性便秘与消化不良和(或)反流症状重叠群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6.
提高消化内镜的质量控制水平是减少漏诊、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的关键。人工智能技术为质控措施的落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对人工智能在辅助统计结构性指标、改进过程指标、优化结果指标等改善内镜质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期待将来以最低成本、最优效率同时整合病变检出、诊断、治疗以及内镜质量控制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7.
共聚焦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确定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共聚焦内镜下形态学特征,探讨其组织学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共聚焦内镜对78例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标准位置及有黏膜可疑病变部位用共聚焦内镜观察,制定共聚焦内镜下肠上皮化生的判定标准,与相应部位活检的病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患者的483个位置进行共聚焦扫描,获得12497幅图像,共聚焦内镜可以获得在体的胃小凹、上皮细胞、结缔组织和微血管网的高清晰的荧光图像,与病理一致。杯状细胞有特异的形态学特征,易于识别。43位患者的165块活检组织经病理确诊为肠上皮化生,其中普通内镜诊断50处,共聚焦内镜诊断163处,共聚焦内镜对肠上皮化生诊断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79%,98.43%和98.76%。结论共聚焦内镜是一种全新的诊断工具,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活体的虚拟组织学诊断,是准确诊断肠上皮化生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8.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物过敏后,机体的体液免疫情况,探讨食物过敏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对腹泻型IBS患者55例、便秘型IBS患者32例和健康对照组1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抗体IgE和IgG检测。结果腹泻型IBS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43.64%,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便秘型IBS仅为15.63%,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的IgE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在食物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的IBS患者中,多种食物阳性者48.28%。腹泻型IBS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63.64%,便秘型IBS的阳性率为43.7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IBS中,多种食物阳性者51.02%。结论食物过敏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同时存在IgE和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只存在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89.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过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IBS的症状常由饮食诱发或加重,由此推测食物过敏可能是IBS的原因之一。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采用食物过敏原皮肤试验和食物激发试验检测IBS患者的食物过敏情况,并观察食物剔除和脱敏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0.
慢性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敏感性和排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感觉功能的改变及排便时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4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6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功能性便秘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静态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充气量、排便状态下肛管功能长度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对照组。模拟排便时,功能性便秘组34.78%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的矛盾收缩。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黏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