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前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糖尿病前期发生的相关性。方法94名35~70岁志愿者被纳入研究,其中61名糖尿病前期者和33名正常血糖者。对纳入研究者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测量;计算BMI、腰臀比;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血脂、尿酸、hsCRP、IL-6,TNF-α等。比较糖尿病前期组与正常血糖组hsCRP、IL-6、TNF-α及上述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并分析hsCRP、IL-6、TNF-α与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前期组hsCRP(2.17±0.39)mg/L、IL-6(3.11±0.66)pg/ml、TNF-α(3.10±0.37)pg/ml,均高于正常血糖组hsCRP(1.99±0.42)mg/L、IL-6(2.82±0.47)pg/ml、TNF-α(3.09±0.28)pg/ml,两组比较hsCRP、IL-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与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OGTT2h血糖、甘油三酯、尿酸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sCRP(y1)水平的主要因素为腰臀比(a1)、甘油三酯(b1)、收缩压(c1)、舒张压(d1)、肿瘤坏死因子(e1)、OGTT2小时血糖(f1)。回归方程:y1=-5.428+3.507a1+0.068b1-0.009c1+0.009d1+0.211e1+0.033f1。在调整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hsCRP(OR=3.715,P〈0.05)、IL-6(OR=2.647,P〈0.05)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者hsCRP、IL-6水平高于正常血糖者。hsCRP、IL-6、TNF-α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发生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2.
左旋肉碱在超重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超重 2型糖尿病病人体脂、血脂和血糖调节等作用。【方法】随机双盲对照以 5 0例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进入左旋肉碱治疗组 (用药组 )或安慰剂组 (对照组 ) ,左旋肉碱用量为每日 3g,连服 3个月。【结果】 用药组病人总体脂肪百分数从治疗前 35 4%± 7 1%降至 32 9%± 6 9% (P <0 0 1) ,躯干脂肪百分数从 33 2 %± 6 7%降至 31 8%± 6 3% (P <0 0 1) ,腹围 /臀围比从 0 99± 0 18降到 0 95± 0 16 (P <0 0 1) ,血清甘油三酯从治疗前 (4 0± 1 6 )mmol/L降至(2 6± 1 2 )mmol/L(P <0 0 5 ) ,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型、载脂蛋白、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在治疗前后无变化。对照组未见相应改变。【结论】左旋肉碱可促进超重 2型糖尿病病人脂肪代谢 ,增加脂肪组织的利用特别是腹部脂肪 ,并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从而可能有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传统高危因素与妊娠结局及产后早发糖代谢异常的关系&#65377;【方法】 3 017名孕妇以高危因素或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进行GDM筛查,阳性者行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GDM,GDM孕妇分为高危因素组(G1组, n = 143)与非高危因素组(G2组,n = 175),并于产后6 ~ 8周及产后6 ~ 12月复查OGTT&#65377; 【结果】 3 017名孕妇中318例确诊GDM,存在高因危素的孕妇GDM患病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孕妇(41.81% VS 6.54%, P < 0.01),且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65380;早产率以及胎儿体质量更高,产后6 ~ 12个月持续糖代谢异常率亦明显升高&#6537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65380;尿糖阳性与产后糖代谢异常相关&#65377; 【结论】 存在GDM高危因素的孕妇GDM患病率明显升高,产后持续糖代谢异常的概率亦显著升高,其中尿糖阳性与糖尿病家族史有较高的相关性&#65377;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比研究:5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随机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2片),1次/d和模拟二甲双胍片(1片/次,2次/d);或盐酸二甲双胍片500mg(1片),2次/d和模拟吡格列酮片(2片,1次/d),疗程12周。结果 二甲双胍组平均降低空腹血糖(FPG)2.6mmol/L、餐后2h血糖(2hPG)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GHbAlc)1.6%;吡格列酮组平均降低FPG1.9mmol/L、2hPG4.9mmol/L、GHbAlc 1.2%。比较两组间血糖降低值及降低百分率,基本上差异无显著性。二甲双胍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吡格列酮治疗后甘油三酯(TG)明显降低。结论 在试验剂量下,这两种药物具有大致相似的降糖疗效,二甲双胍主要降低TC和LDL-C,吡格列酮主要降低TC。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门诊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及其诊治情况。方法 调查分析未住过院的糖尿病患者168例的血脂状况。结果 其中83%的患者做过血脂测定。在测过血脂的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2.6-3.3mmol/L的占38%,LDL-C≥3.4mmol/L的占36%。在LDL-C≥3.4mmol/L的患者中未用调脂药物治疗的占4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的占9%,这些患者均未因低水平的HDL-C而进行调脂治疗。甘油三酯(TG)在1.7-2.2mmol/L的占20%,TG≥2.3mmol/L的占36%。在长期用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中,LDL-C达标(<2.6mmol/L)的占40%,HDL-C>1mmol/L者占100%,TG<1.7mmol/L者占20%。比较这组患者中伴发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的LDL-C、HDL-C、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该院门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均经过血脂检查,糖尿病患者中LDL-C>2.6mmol/L的占74%。在LDL-C≥3.4mmol/L的患者中近半数未用调脂药物治疗。长期用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中,LDL-C达标(<2.6mmol/L)的仅占40%。可见,糖尿病患者中脂代谢紊乱的教育及其他干预治疗措施仍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赖脯胰岛素(insulin lispro)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国产赖脯胰岛素(新秀霖,国产组,30例)与进口赖脯胰岛素(优泌乐,进口组,10例),两药使用方法均为3餐前5 min皮下注射,并配合睡前应用中效胰岛素,均使用12周.结果:38例(国产组28例,进口组10例)完成实验.治疗12周后,国产组与进口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A1c和果糖胺均有显著降低(均为P<0.05),进口组的餐后1 h血糖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使用常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R)相比,使用国产或进口赖脯胰岛素后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减少.少数病人会出现皮疹、水肿等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国产赖脯胰岛素与进口赖脯胰岛素均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轻,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而国产赖脯胰岛素的价格稍低,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47.
对注射固定剂量甘精胰岛素的11例1型糖尿病患者,每个受试者连续3d清晨6:00空腹采血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平均胰岛素浓度的变异度3.3%~41.5%(均值15.4%),变异度与甘精胰岛素剂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骨密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IGF-II)及维生素 D 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 T2DM 男性患者100例(T2DM 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男性5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腰椎体(L2~4)与股骨颈骨密度、IGF-I、IGF-II 及血清25-羟维生素 D3水平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T2DM 组患者 L2~4与股骨颈骨密度、IGF-I、IGF-II、25-羟维生素 D3均低于对照组( P <0.01);L2~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IGF-I、IGF-II、25-羟维生素 D3间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性(均 P <0.01)。结论T2DM 男性患者存在骨密度、IGF-I、IGF-II 及维生素 D 水平降低, IGF-I、IGF-II、维生素 D 水平降低可能是引发 T2DM 男性患者骨密度降低的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49.
Objective To know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MS) and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MA)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Guangzhou, China. Methods Totally, 439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six to 18 years were enrolled, including 129 obese, 115 overweight and 195 normal control ones. Their body height, body weight, waist circumference, hip circumference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measured, as well as their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lipid profiles and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F). Results ①Prevalence of M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as 20.9 % (27/129) and 10.4 % (12/115), respectively, 17.9 % (35/195) and 1.6% (4/244) in those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non-insulin resistance, respectively. Prevalence of MS, each component of MA and cluster of each components of MA all increased in linear trend with their body mass index (BMI) or insulin resistance increasing. ② BMI correlated with all metabolic indicators and could independently predict risk of MS. Conclusions Prevalence of MS among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Guangzhou was considerably high, and BMI can be used as a suitable index for their obesity assessment in MS diagnosis.  相似文献   
50.
正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近年来在T2DM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05年,国际上第一个GLP-1受体激动剂成功上市,其后10余年来,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积累,该类药物在T2DM治疗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美国、欧洲等多个糖尿病指南~([1-2])均将GLP-1受体激动剂列为二线治疗选择,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