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多模式镇痛在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镇痛的方式不同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在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Ⅰ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多模式镇痛.对两组患者手术不同节点疼痛程度(NR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认知功能(MESS)评分、术后24 h内自控静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药量、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神经功能指标S-100β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Ⅰ组术后4 h、8 h及12 h运动的时VAS评分、术后24 h内自控静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药量、术后24 h与72 h血清S-100β、NSE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Ⅱ组,术后4 h与8 h时镇静Ramsay评分、术后24 h与72 h MESS评分均高于比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多模式镇痛有助于提高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2.
背景:膝关节内翻畸形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难度大,涉及面多,包括手术入路、术中截骨、软组织松解顺序、方法及程度、软组织平衡等,目前意见不统一,争议较多。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修复成人膝关节内翻畸形胫股角及膝关节活动度的1年以上随访结果。方法: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对31例(35膝)膝内翻畸形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髌骨内侧入路,正确截骨,选择性软组织松解,以恢复膝关节正常力线和软组织平衡,获得膝关节的稳定,置换后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全膝关节置换前后拍X射线片测量胫股角,置换后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96个月,随访方式为门诊复查随访。胫股角由置换前平均内翻17.69°(5°-30°)纠正至置换后的5.66°(2°-8°),膝关节活动度由置换前的74.29°(60°-95°)提高到置换后119.46°(105°-130°);HSS评分由置换前的26.60分(14-42分)提高到置换后89.03分(82-95分),优28膝,良7膝;WOMAC评分由42.83分(28-54分)提高到置换后90.17分(85-95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提示,所有病例置换后胫股角、膝关节活动度、HSS及WOMAC评分均较置换前显著改善(P<0.01)。置换后X射线片检查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区,关节力线正常,无髌骨低位、髌骨骨折。提示成人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1年以上随访畸形均得到纠正,功能明显改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2021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社会关系、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粒细胞比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白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常规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髋臼骨折28例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骨折是骨盆创伤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致伤暴力大 ,合并伤多 ,骨折移位方式多样 ,常规 X线检查早期不易明确诊断 ,从而造成治疗困难。我院自 1995~ 1999年 ,共收治 2 8例髋臼骨折。本文试通过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 ,探讨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的时机、作用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出现。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中男 17例 ,女 11例。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63岁 ,平均 32 .6岁。左髋 16例 ,右髋 1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 15例 ,坠落伤 6例 ,压砸伤 4例 ,摔伤 2例。爆作伤 1例。合并股骨头中心脱位 4例 ,股骨头后脱位 8例 ,股骨… 相似文献
35.
健康成人肺脏在动脉螺旋CT扫描中正常表现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正常人肺脏深呼、吸气末动态螺旋CT扫描的表现,初步确定其正常值范围。材料与方法:对55例健康成人进行呼、吸气末HR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PFTs。以呼、吸气末肺野密度变化、象素指数PI值及面积变化率为CT评价指标。比较上述指标在左、右肺,上、中、下肺区及前、后肺区的变化规律,并比较全肺法和局部感兴趣区ROI法对肺野密度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健康成人深呼、吸气末全肺平均CT值分别为-6815±386Hu和-8391±211HuP<001,其差值为1576±361Hu。呼、吸气末CT值左、右肺间无统计学差异P>01;上、中、下肺区吸气末平均CT值无差异P>005,呼气末CT值上肺区低于下肺区,呼、吸气末CT值差值下肺区最大,上肺区最小P<005。肺脏CT值分布呈前-后节段性差异,肺前部的呼、吸气末平均CT值及其差值变化均比肺后部低P<005,以呼气末更显著。深吸气末平均PI值为2962%12%~528%,深呼气末为065%0%~1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肺野面积变化率为384%,上肺区面积减少显著P<001。局部ROI法与全肺法测量的全肺平均CT值结果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肺野密度、PI及面积变化率的测算是定量评估正常人肺脏动态CT表现及其功能很有价值的影像方法。ROI法较全肺法测量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慢性损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例行VSD治疗为观察组,17例行常规换药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二期缝合、植皮关闭创面时间,换药次数,材料消耗,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经VSD治疗及二期处理全部治愈。对照组17例患者中1例创面经换药自行封闭;8例经多次换药后二期缝合;7例创面继发感染坏死,多次清创,二期手术植皮关闭创面;1例感染坏死截肢。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二期缝合、植皮关闭创面时间,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VSD辅助治疗能够防止创面污染,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快速、良好生长。充分引流可缩短治疗时间和避免感染,是治疗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溃疡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