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住院康复精神分裂症社交能力不足者的集体行为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24例住院康复精神分裂症社交能力不足者在药物剂量相对稳定情况下,通过集体行为心理治疗,增强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减少和缓解退缩行为。方法 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6~9人为1小组,在心理治疗师引导下,以社交技能训练、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技巧训练,进行12次集体心理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SANS量表分下降,部分阴性症状缓解,以较为积极的态度及行为与人交往。结论 集体行为心理治疗在住院康复精神分裂症社交能力不足者中的应用对提高其自信心,改善社交不足,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栀子苷对大鼠的肾脏毒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栀子苷(50,100,300 mg·kg~(-1))组,每组8只。栀子苷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后收集大鼠尿液,分析肾脏损伤因子(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取血液检测尿素氮(BUN)和肌酐(CRE);取肾脏组织进行肾脏病理学分析。结果:栀子苷300 mg·kg~(-1)组肾小管细胞轻度肿胀,呈现空泡样变性,显示栀子苷在该剂量下可造成肾脏毒性;50,100 mg·kg~(-1)组肾脏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栀子苷不同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BUN,CRE无明显变化。栀子苷(300 mg·kg~(-1))组5/6大鼠的尿液KIM-1水平显著增高,3/6大鼠的尿液NGAL水平显著增高。结论:栀子苷在较高剂量(300 mg·kg~(-1))水平经口给药3 d可造成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在该剂量下,常规用于检测肾损伤的指标血液BUN,CRE尚未产生明显变化,在常规的肾脏功能指标基础上增加尿液KIM-1检测可能更好地预测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论证改进的Hausdorff距离(modified Hausdorff-distance,MH)对残端血管树结构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从CT断层扫描获得临床病例血管模型数据,在MIMICS 10.0中通过设置"控制点间距"(distance between control points,DCP)参数得到残肢血管的中心线模型,在MATLAB软件中编程施加变形,并计算和分析参数MH。根据转轴位置的不同,按照参与变形的血管节点数目、血管总长逐渐增大的顺序,将变形分为C_1、C_2、C_3、C_44种情况。结果 MH随着血管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由于参与变形血管模型的最大旋转半径和血管总长不同,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随血管旋转角度增加,MH从C1到C4均逐渐增大,C_2到C_3变化最大,C_3到C_4变化最小。其中,C_2最大旋转半径和血管总长比C_1分别增加了22.2%和91.3%,C_4最大旋转半径和血管总长比C_3分别增加了14.1%和26.8%,而MH则最大变化了60.4%和4.5%。结论 MH可有效表征残端血管结构的变化,可近似认为在残肢中MH与血管变形角度呈正比,且最大旋转半径对MH的影响较大,同时发现DCP3 mm可有效避免参数设置的影响。另外,MH还可用于其他血管树结构变化和比较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苦杏仁苷广泛存在于杏、桃、李、苹果、山楂等多种蔷薇科植物果实的种子中,其提取多以水提法、醇提法为主,在热、酸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生成剧毒物质氢氰酸,口服易中毒. 本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苦杏仁苷对各系统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苦杏仁苷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患者男性,15岁。于2004年6月15日以“左胸部刀刺伤、左侧开放性血气胸、失血性休克”收入院,立即手术探查。术前心电图(图1)显示:P、QRS波正常,P.P间距0.58s(心率103次/min)。ST Ⅱ,Ⅲ,aVF、V5抬高约0.1mV;SLaVI、V1、V3稍压低,属对应改变。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急性下壁、侧壁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6.
蠊缨滴虫寄生于白蚁、蟑螂肠道内,属于超鞭毛目,缨滴虫砸目,缨滴虫属的单细胞原虫,属于非人畜共患的动物寄生虫.  相似文献   
67.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人工真皮在重度烧伤患者关节瘢痕挛缩松解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潍坊医学院附属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重度烧伤创面愈后关节瘢痕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16例) 和对照组 (18 例), 研究组患者于瘢痕松解术后采用人工真皮、负压封闭引流、湿润烧伤膏及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治疗, 对照组患者于瘢痕松解术后采用中厚皮片移植、负压封闭引流及湿润烧伤膏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瘢痕松解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以及瘢痕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瘢痕松解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 (15.06±1.84) d, 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瘢痕松解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20.61±5.05) d (t=4.152, P < 0.001); 瘢痕松解术后 3? 6? 12 个月, 研究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 = 3.136、2.258、2.389, P = 0.004、0.031、0.023)。结论 人工真皮可有效促进重度烧伤患者关节瘢痕挛缩松解术后创面愈合,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改善瘢痕增生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US-guided PMWA)治疗症状性局灶型子宫腺肌病的局部治疗反应和中期效果。方法从2020年3月—2022年1月,47例有症状的局灶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在24个月的随访中,评估并记录子宫体积、腺肌病病灶体积、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ymptom severity score, SSS)、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L)评分和并发症。结果所有47例患者都成功接受了US-guided PMWA治疗,没有出现重大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12.0(6.0~24.0)个月。在24个月的随访中,术后子宫腺肌病病灶的体积缩小率(volume reduction rate, VRR)达到68.1%。与术前的基线值相比,42例妇女病灶体积减小了50.0%以上。中位子宫VRR达到38.1%。VAS评分从8.0(7.0~9.0)降至1.0(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位Hb水平从117.0(100.8~127.5)g/L增加至131.0(118.5~138.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同时,术后SSS和HRQL评分与MWA之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S-guided PMW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期效果良好且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症状性局灶型子宫腺肌病的一种替代策略。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纤溶酶原(PLG)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4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活性(PLG:A)、纤溶酶原抗原(PLG:Ag)、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及蛋白S活性(PS:A)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PL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应用ClustalX-2.1-win软件将突变氨基酸进行同源物种序列保守性分析;利用PolyPhen-2、PROVEAN、SIFT和MutationTaster 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质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和其祖父、父亲PLG:A均降低为正常值的50%左右,PLG:Ag含量正常,结果分别为45%、95%,64%、94%和64%、104%;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PLG基因第15号外显子存在c.1858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Ala601Thr;其祖父和父亲具有同样的基因突变。Ala601在其11个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一致,均为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应疾病。结论:该先证者的PLG基因第15号外显子存在c.1858G>A(p.Ala601Thr)杂合错义突变;祖孙三代均为Ala601Thr杂合子,突变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与该家系PLG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无痛苦消化内镜(简称无痛内镜)在西藏高原地区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武警西藏总队医院2015-07至2016-06行无痛内镜检查的810例患者作为无痛组,随机选取同期行普通内镜检查的810例患者作为普通组。观察无痛组患者检查前、中、后,BP、HR、RR、SpO2的变化,另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内镜检查完成率、患者对内镜检查的舒适度、满意度、同意再次内镜检查率、内镜医师对内镜下视野及蠕动的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 无痛组患者检查中SpO2较检查前下降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为一过性,经相应处理,检查后均可恢复至检查前水平。无痛组810例患者均完成检查,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12例,呛咳2例;普通组中的805例完成检查,发生恶心、呕吐426例。无痛组患者对内镜检查的舒适度、满意度、同意再次内镜检查率、内镜医师对内镜下视野及蠕动的满意度均高于普通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无痛内镜在西藏高原地区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且患者舒适、满意,内镜下视野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应注意其一过性呼吸抑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