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小龙 《现代保健》2012,(16):130-131
目的 探讨外支架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 年3 月-2010 年12 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58 例,其中30 例采取外支架固定治疗,为观察组;28 例采用跟骨牵引加石膏固定治疗,为对照组.随访8个月~2 年,对患者临床资料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8 个月~2 年随访,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观察组优11 例,良12 例,差7 例,优良率76.67%;对照组优4 例,良5 例,差19 例,优良率32.1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支架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跟骨牵引加石膏固定术,能有效恢复患者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是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和膀胱功能改变[1]。目前诊断BOO的金标准是尿动力学检查的压力流率实验[2]。但其为有创检查,同时检查费用相对昂贵,限制了其应用。目前学界在研究有效评估BOO的无创指标,部分学者提出经腹部超声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早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对过氧化物酶( MPO )、过氧化脂质( LPO)活性及脊髓病理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对G-CSF与甲泼尼龙在保护神经功能方面作出评价。方法24只成年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MPSS组、G-CSF组、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s造模法制造脊髓损伤模型,MPSS组行甲泼尼龙(30mg/kg)腹腔内注射、G-CSF(50μg/kg)行颈部皮下注射,对照组无特殊处理,24h后取材行HE染色及MPO,LPO生化检测。结果脊髓损伤后,应用G-CSF、甲泼尼龙能显著降低损伤模型的LPO, MPO活性(P<0.05),甲泼尼龙较G-CSF更能有效降低LPO活性(P<0.05),G-CSF在降低MPO活性上更加明显( P<0.05)。 HE染色示二者均无法减轻神经元细胞的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CSF和甲泼尼龙可分别通过减轻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来自不同家系12例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先证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C抗原含量。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PROC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发现的疑似突变用反向(缺失突变用克隆)测序予以验证。结果12例先证者的PC活性均明显下降(18%~55%),其中10例先证者的PC抗原水平显著降低(13%~58%)。共发现11种PROC基因突变,其中c.383G>A(p.Gly128Asp)、c.997G>A(p.Ala291Thr)、c.1318C>T(p.Arg398Cys)和c.532G>C(p.Leu278Pro)4种杂合突变为首次发现;6种突变发生在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4种发生在表皮生长因子同源区域(EGF)、1种突变在EGF和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之间的激活肽区域;缺失突变(p.Met364Trp fsX15和p.Lys192del)2种,其余为错义突变。有3例无亲缘关系的先证者检出p.Phe181Val和p.Arg189Trp纯合或杂合突变。所有基因突变可能来自先证者的父亲和(或)母亲,其中2个家系存在近亲婚配。先证者有9例出现静脉血栓形成、2例有不良妊娠表现、1例出现紫癜。结论PROC基因缺陷导致的PC缺陷症患者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尤其当同时存在其他易栓因素时。  相似文献   
45.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由于手术或麻醉影响常发生低氧血症,但由于对CABG术后几周内的肺功能状况了解很少.因此,作者在CABG术后第一和第六周对肺功能作了检测.观察对象是18例病人(男16、女2),平均年龄为56.5岁(42~67)岁,其中10人有吸烟嗜好.术前均无肺及神经肌肉疾患.手术用大隐静脉多枝血管吻合术,其中15例用左胸廓内动脉移植.术前和术后第8天及第6周分别测定功能残气量(FRC),吸入肺活量(IVC)  相似文献   
4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神经体液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具有高危因素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人的相关神经体液因子,结合临床改变,寻找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及依据,减少并发症。方法 48例病人分A组23例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B组25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术期分6个时间点测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G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胰岛素(INS)、血糖(SUG)和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 血浆AGⅡ水平,A组术后6h、B组术后3h达高峰。血浆ALl)水平,A组术后6h、B组在术后0h达高峰。血浆ANP水平,A组术后0h、B组术中已达高峰。血浆胰岛素水平,A组术后24h、B组术后6h达高峰,术后24hA组显著高于B组。血糖水平,A组术后3h、B组术后0h达高峰。血浆AGⅡ、ALD、ANP和血糖水平术中及以后各时点A组均显著高于B组。血浆cTnⅠ水平,术后3—24hA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 CABG均可出现血糖升高的高渗性利尿和高醛固酮血症的利尿,CCABG组是二者同时升高出现强而持久的利尿,OPCAB组则以高渗性利尿为主,持续时间短。CABG,尤其CCABG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GⅡ受体拈抗剂(ARB)和抗醛固酮制剂;术后6h内更应降血糖,补充钾、镁制剂。  相似文献   
47.
解放军309医院自2003年3月16日至6月16日对218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含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16例)进行了成功的救治,296名医务人员在与SARS病人诊治过程中近距离接触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全部参战医务人员、全院工作人员、在院病员、本院家属无一例受到感染。其成功科学防护方法已在国内一些领域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48.
医院内部人员门诊用药管理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限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既完成好医疗保障任务又控制药品的浪费,建立起医患双方合理用药的相互制约机制,加强对院工作人员门诊用药的管理,是每一个医院管理想解决而又慎解决的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49.
对尿中红细胞检查方法进行综述,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尿红细胞的检查手段,临床意义。目前尿红细胞检查主要有五种方法,形态识别以相差显微镜法为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为MCV法和UF一100分折法,扫描电镜法对超微结构识别效果最佳。全面地了解尿红细胞的检验方法、方法原理、步骤、诊断标准等对于临床诊断血尿来源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因异型血污染导致交叉配血试验阳性极少见,现报告一例。患者,女,60岁,因贫血而申请输注浓缩红细胞2U。定型:A型;Rh(b)阳性。血液交叉:患者与-A型献血员分别进行盐水交叉与聚凝胺(Polybrene)交叉,结果为:主侧+/-,次侧1+(两交配管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