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室性早搏(PVB)是内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常采用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的西药治疗,但由于该类药物副作用大,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因而限制了临床运用。笔者1999年1月~2004年1月运用炙甘草汤与心律平联合治疗PVB 150例,并设单纯心律平组62例作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了解小于6岁低龄儿童父母的口腔保健知识,探讨针对性的口腔健康科普方式,促进儿童口腔健康。方法使用自制问卷表《小于6岁低龄儿童的父母口腔保健知识调查问卷》对418名低龄儿童的父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包括孕期口腔知识、口腔就医情况、儿童口腔清洁方式及工具,刷牙开始时间及其与年龄、牙齿数的关系等,并分析结果。结果在受调查的父母中,55.02%从未听说孕期就需了解口腔保健知识;88.04%未带儿童定期行口腔检查,其中21.74%认为口腔保健属于儿童保健内容,没必要定期行口腔检查;仅2.39%在儿童萌牙后就制定了口腔保健计划;45.46%在儿童未长牙时从未进行口腔清洁;43.78%认为刷牙只与年龄有关;仅33.33%认为1岁前需刷牙;仅11.72%认为给儿童清洁牙齿需要牙线。结论目前低龄儿童的父母口腔保健知识匮乏,但对儿童保健的依从性高于口腔保健,儿保医生在常规儿童保健时应给予更全面的口腔保健科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26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健脾益肺汤。2组治疗1个疗程(3月)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症状积分、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哮喘发作次数及症状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EV1,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能显著降低哮喘次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养胃颗粒联合四联抗菌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观察组给予养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Hp根除率、血液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血清GAS水平、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胃颗粒联合四联抗菌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更优越,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并可以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和肝损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小鼠成牙关键基因,并验证关键基因对羊膜上皮细胞(WISH)成牙诱导分化的能力。  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骨形成蛋白4(BMP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音猬因子(SHH)、淋巴增强因子(LEF1)4种分子蛋白和基因在小鼠早期牙胚发育过程〔小鼠胚胎发育第10.5天(E10.5)、E11.5、E14.5〕中的时空差异化表达,筛选可能的成牙关键基因;非牙源性上皮WISH成骨诱导培养3周,采用茜素红(ALZ)染色与RT-q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观察骨向分化能力;通过胚层重组实验进行组织重组,将BMP4蛋白加入重组组织块,并移植于小鼠肾被膜下,观察验证关键基因的蛋白能否诱导非牙源性上皮成牙分化。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和RT-qPCR结果证实E10.5胎鼠BMP4蛋白和基因在第一、第二腮弓上皮存在差异性表达,且从E10.5~E14.5其表达与成牙能力从上皮向间充质的转移一致;FGF8蛋白和基因虽在第一、第二腮弓上皮存在差异性表达,但其表达与成牙能力的转移不一致;LEF1、SHH蛋白和基因在第一、二腮弓上皮不存在差异表达,且与成牙能力的转移不一致,因此,筛选出BMP4基因为可能的成牙关键基因。WISH成骨诱导3周,ALZ染色阳性,并形成钙结节,RT-qPCR检测ALP mRNA表达升高;胚层重组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外源性的BMP4蛋白可使第二腮弓间充质分别与第二腮弓上皮及WISH均有牙齿样结构形成。  结论  BMP4、FGF8、SHH、LEF1的蛋白和基因在小鼠牙胚早期发育过程中呈时空特异性表达;BMP4的蛋白和基因在第一、二腮弓上皮差异表达,且其蛋白可使与第二腮弓间充质重组的非牙源性上皮获得成牙能力。BMP4为可能的成牙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情况,探究其与Treg-Th17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4月金华市中心医院4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纳入研究(ASD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Treg、Th17含量及Treg/Th17比值,经ELISA检测血清TGF-β1、IL-17指标,观察肠道菌群多样性与Treg-Th17相关性。 结果 ASD组肠道内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基因拷贝数及B/E值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ASD组PBMC内Treg细胞数量、Treg/Th17值低于健康对照组,但PBMC内Th17细胞数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ASD组血浆IL-17[(311.28±29.83)ng/L]高于健康对照组[(104.96±17.51)ng/L],血浆TGF-β1水平[(28.33±8.14)ng/L]低于健康对照组[(101.84±12.76)ng/L,t=42.070、34.095,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肠道B/E值和Treg、Th17及Treg/Th17值呈正相关(r=0.522、0.416、0.323,均P<0.05)。 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免疫屏障作用减弱、肠道微生态失衡,且肠道菌群介导性耐受异常,贯穿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与成人硬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39个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并对青少年与成人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对象矫治后ANB角、NA-PA、U1-FH、U1-NA、U1-Ptm、Spr-Ptm、Id-Go等青少年组与成人组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g-Go、Cd-Go、S-Go、N-Me等都分别有所增加;与青少年组的OP-FH在正畸治疗后的减小相比较,成人组的OP-FH有所增加,成人组的平面发生了顺时针旋转。结论青少年在正畸治疗中表达更多的骨效应,即青少年通过正畸治疗能够更大程度地改善其Ⅱ类骨面型,更有利于其侧貌美观的改善;青少年上颌磨牙的伸长量基本是在有益的范围内,结合下颌升支等后面高的发育,能够使下颌平面、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这对于垂直生长型Ⅱ类1分类病例的正畸治疗和面型改善以及治疗效果的稳定是有利的,同时也提示了垂直生长型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正畸治疗最佳时间为生长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20.
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指预防、诱导和阻断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达到儿童颅面[牙合]功能与美观的协调与平衡。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概念提倡的是早期和及时,并且贯穿于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早期和晚期、恒牙列期等各个颅面[牙合]的发育时期。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遵循早期和阶段性的原则,通过预防错[牙合]]的发生、辅助治疗与错[牙合]畸形形成有关的口腔疾病及牙外伤、纠正口腔不良习惯、诱导牙萌出建[牙合]、治疗牙发育不良造成的咬合紊乱、阻断能造成功能和健康损害的咬合障碍、矫正面颌发育不调的骨性畸形,以达到颅面[牙合]的美观及功能完美协调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应用活动矫治、功能矫治及固定矫治等技术,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矫正错[牙合],以达到临床阻断和预防的最大治疗效果,并简化错[牙合]的矫治,最终减轻患儿的治疗负担。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