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了解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小鼠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特征,探讨IFN-γ在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脾内IFN-γ蛋白质及mRNA水平,用平皿系列稀释法检测肾内菌落形成单位(cfu),并记录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IFN-γ的表达:正常组为0.430±0.148(IFN-γ/G3PDH,下同),致死量组第3天为0.211±0.124,第7天为0.386±0.180,均低于正常组,但两组比较,第3天P<0.05,第7天P>0.05;亚致死量组第3天为0.705±0.206,第7天为0.895±0.101,均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第3天P<0.05,第7天P<0.01,且7d与3d比较P<0.01;免疫抑制组第3天为0.221±0.127,第7天为0.470±0.223,第3天结果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第3天P<0.05,第7天P>0.05.此外,免疫抑制组均低于相应时间亚致死量组(第3天、第7天均P<0.01).肾内带菌量:致死量感染组第3天为(15.32±2.44)×102cfu,第7天为(78.58±19.97)×102cfu;免疫抑制组第3天为(10.16±1.52)×102cfu,第7天为(65.72±18.64)×102cfu;亚致死量组第3天为(5.51±1.66)×102cfu,第7天为(1.29±0.49)1×102cfu,致死量感染组及免疫抑制组肾内均有大量菌生长,亚致死量组肾内菌量较少.平均生存时间:致死量感染组平均13.6d死亡,免疫抑制组平均14.2d死亡,对照组和亚致死量组生存时间均超过45d.结论 健康鼠大量菌感染及免疫抑制鼠少量菌感染均可引起致死性感染,而IFN-γ在小鼠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2.
寻常狼疮误诊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23岁,半年前鼻根左侧突起红斑结节,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皮疹中央逐渐出现溃疡,无渗出,愈后留有瘢痕。曾先后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嗜酸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深部真菌病和Sweet综合征等,给予伊曲康唑、泼尼松口服等治疗2月余,症状无缓解,皮疹逐渐扩大,遂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相似文献   
123.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表皮良性肿瘤,主要见于老年人。病理上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3种基本变化,表现为明显的表皮增生、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增殖异常。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三种病理类型脂溢性角化病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角蛋白(K)16、17和人乳头瘤病毒(H PV)的表达,探讨其与脂溢性角化病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4.
患者女,84岁,因左上臂内侧局部糜烂迁延不愈6年,于2008年5月1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臂内侧局部浅表性糜烂,迁延不愈,皮损缓慢扩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在当地行相关诊治(具体不详),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25.
SLE患者肝损害与相关症状及生物学指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未明,自身免疫介导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炎症性结缔组织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对其所引起损害发生率的研究,可以对该病的诊治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和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6.
患者女,56岁。因颈部、躯干部丘疹2年,不痛不痒,于2007年7月14日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颈部、躯干出现丘疹。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具体治疗情况不详),皮损无明显消退。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有糖尿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II基因区PCR-RFLP法鉴别常见皮肤癣菌的可行性。方法:用真菌拓扑异构酶II基因区通用引物dPsD1、dPsD2,先后对6种34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和2株白念珠菌以及4株曲霉的DNA进行巢式PCR(nested PCR)扩增,扩增后的阳性产物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inc II和Hinf I酶切,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根据结果来鉴定皮肤癣菌并在种的水平上区分这6种常见皮肤癣菌。结果:通用引物dPsD1对6种皮肤癣菌均能扩增出3 390 bp、dPsD2能扩增出2 380 bp的片段,而白念珠菌和曲霉则未见阳性扩增条带。扩增出的产物分别经Hinc II和Hinf I酶切后表现为58~1 670 bp长短不等的片段组合,根据这些特异性条带谱可以区分这6种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结论:拓扑异构酶II基因区的巢式PCR-RFLP方法,是鉴定和区分常见皮肤癣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8.
上皮样肉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信9例上皮样肉瘤患者资料,观察和分析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其细胞角蛋白(GK),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S-100蛋白、CD34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结果:该肿瘤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肿瘤细胞有一定异形性,可以表达GK、EMA、Vim、S-100蛋白、CD34及SMA。结论:上皮样肉瘤是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有助于确定肿瘤是上皮细胞来源。在临床和组织病理上本病需与其他肿瘤和肉芽肿鉴别。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IL-23(p19/p40)和IL-12(p35/p40)mRNA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处及正常人皮肤中IL-23(p19/p40)和IL-12(p35/p4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23p19及p40(IL-23/IL-12)mRNA的表达均高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0.05),且非皮损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2p35mRNA在银屑病皮损处、非皮损处和正常对照中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过程中,IL-23可能发挥较IL-12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0.
报告1例恶性黑棘皮病并发Leser-Tr&#233;lat征。患者男,69岁。全身褶皱部位皮肤色素沉着、乳头瘤样增生,伴瘙痒半年。皮肤科检查:颜面部、双侧腹股沟、腋窝、肛周皮肤色素沉着,呈绒毛状或乳头瘤样增生;双眼睑缘和唇红区及颊黏膜乳头瘤样增生。双侧乳头和乳晕角化及色素沉着,颈部、上胸部、腹部及四肢可见米粒至黄豆大疣状角化性丘疹。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示贲门一胃底低分化腺癌。诊断:恶性黑棘皮病并发Leser—Tr&#233;lat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