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淋球菌opa分型及Ng-MAST对淋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的能力,分析性伴分离淋球菌基因型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中24株淋球菌野生株于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分离获得,经Thayer Martin(T-M)培养基选择分离培养后通过革兰染色和氧化酶试验等方法确证。PCR扩增其opa基因以HpaⅡ酶切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分析,并用NG-MAST方法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4株野生株淋球菌中,Ng-MAST区分出 10 种ST型,而使用opa分型则呈现 12 种OT型;新发现的ST(217-86%同源178)是国内特有的流行株。结论 淋病患者-性伴组除了45/46之外,每对菌株的ST型及OT型均相同,表明患者与性伴相互接触传染。淋球菌opa分型能力高于Ng-MAST,ST型别可进一步的分成opa-types (OT)亚型。  相似文献   
102.
扁平苔藓皮损中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ax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9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组织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caspase-3和Bax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扁平苔藓皮损组织中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且caspase-3蛋白表达与Bax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aspase-3和Bax可能通过诱导扁平苔藓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而参与扁平苔藓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3.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罕见的原因未明的疾病,又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朗格汉斯细胞病和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其中Letterer-Siwe病极为少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患者男,26岁.双手(足)指(趾)末端增生、肥厚7年,额部及头皮皮肤增厚5年,并进行性加重,于2007年4月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确诱因双手(足)指(趾)末端出现增生、肥厚,渐呈鼓槌状,膝关节肿胀,有间断性关节疼痛,随后双手及双踝、足背肿胀,无明显疼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40例毛母质瘤进行了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1:1,平均发病年龄21.2岁,平均病程2.3年,10岁以内发病者20%,20岁以内者加%,30~40岁35%,除1例多发外,均为单发的质地较硬的皮下结节,有压痛者7例(17.5%),病理上均可见到影细胞。发现3例特殊类型,1例表现为穿通型,其中2例为与表皮囊肿相关的毛母质瘤。临床正确诊断率15%。结论:毛母质瘤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影细胞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病理上可以出现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系统性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小鼠系统性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模型,包括致死量感染组(健康鼠5×106孢子尾静脉接种)、亚致死量感染组(健康鼠5×105孢子尾静脉接种)及免疫抑制组(地塞米松诱导免疫抑制鼠给予5×105孢子尾静脉接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脾内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用平皿系列稀释法检测肾内菌落形成单位(CFU),并记录平均生存时间(MST)。结果:致死量组中小鼠脾内IL-10表达明显上升(3 d,P<0.01;7 d,P<0.01),小鼠肾内大量菌生长,且7 d高于3 d(P<0.01),小鼠平均13.6 d均死亡;亚致死量感染组中,IL-10表达基本正常,肾内菌量少,且7 d低于3 d(P<0.01),小鼠生存时间均超过45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免疫抑制组小鼠脾内IL-10表达明显上升(3 d,P<0.01;7 d,P<0.01),小鼠肾内大量菌生长,且7 d高于3 d(P<0.01),小鼠平均14.2 d死亡,此外,免疫抑制组小鼠脾内IL-10及肾内菌量均高于相应时间亚致死量组(3 dP<0.01,7 dP<0.01:CFUs:3 dP<0.01,7 dP<0.01)。结论:IL-10在小鼠系统性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中表达增高,可能起着促进疾病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在恶性黑色素瘤(MM)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MM患者标本,8例痣细胞痣PR及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MM中PR的阳性表达率为25.7%,在痣细胞痣中无表达。MM中PR表达与PCNA表达显著负相关。女性、年龄≤55岁、病程>1年、溃疡以及非肢端型组织亚型PR阳性比例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在MM中选择性表达并可能具有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报告1例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患者男,33岁。下肢、躯干反复起红斑伴瘙痒7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典型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的组织病理改变报告1例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患者男,33岁。下肢、躯干反复起红斑伴瘙痒7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典型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的组织病理改变。腹部B超及CT检查提示胰腺头颈部肿瘤伴肝脏转移。。腹部B超及CT检查提示胰腺头颈部肿瘤伴肝脏转移。  相似文献   
109.
患者女,40岁,因头皮丘疹10年就诊。10年前患者无意间发现头顶部有一针头大小的丘疹,无自觉症状。后丘疹缓慢增大,近来增大较明显。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外伤手术史及虫咬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较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头顶额颞部有一0.6cm×0.6cm×0.3cm半球形丘疹,肤色,表面光滑,中央有毛发穿过(图1),触之实性坚硬,活动度小,与周围及深部组织无粘连,境界清楚,其周围皮肤正常。全身其他部位皮肤及黏膜均无异常。手术切除皮损组织块病理H E染色显示:肿瘤位于真皮内,与周围正常组…  相似文献   
110.
患者女,84岁,因左上臂内侧局部糜烂迁延不愈6年,于2008年5月1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臂内侧局部浅表性糜烂,迁延不愈,皮损缓慢扩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在当地行相关诊治(具体不详),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