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1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清热解毒口服液由黄芩、金银花、石膏等十二二味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疗效确切,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原生产工艺为水提醇沉法,但生产过程中需用大量的乙醇,周期长,成本高,安全性较差。据有关文献报道,将无机膜过滤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液的分离纯化,能较好地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份,且安全、高  相似文献   
212.
213.
目的:在观察性研究或非随机化试验中,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研究人员从数据中进行因果推断的能力受到阻碍,本研究利用GBM倾向评分加权法对一组观察性医学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相关医学人员进行他们自己的因果推断研究。方法:目前,四类主要的倾向评分法:匹配、分层、逆概率加权和混杂变量调整,已经被普遍用于因果推断的研究。倾向评分法理论上是可以消除可观测到的混杂因素的偏倚,使处理变量接近随机分配设计的效果,从而达到估计处理因素对结局因果效应的目的。结果:考虑到逆概率加权法相对于其它方法的优势,本文概括了它用于因果效应估计的适用条件,特别说明了运用一个现代多元非参数统计技术——广义Boosted模型(GBM)倾向评分加权法的关键环节及优劣。结论:当存在大量不同类型的混杂因素且它们与处理因素之间的线性、非线性或交互效应等函数形式无法确定以及其它问题的时候,GBM倾向评分加权法能克服在精确地估计倾向评分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并给出相对更加接近于随机化的因果效应。  相似文献   
214.
替米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常规剂量下(40mg/d)替米沙坦片对各期和各度的高血压治疗效果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60例EH患者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替米沙坦片(40mg/d),测定临床血压值。结果:服药6周后血压为(144·1±14)/(85·9±7)mmHg(1mmHg=0·133kPa),收缩压下降26·9mmHg,舒张压下降15·8mmHg。显效27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91·7%。有不良反应者7例(11·6%),主要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关节痛、肌痛等,症状较轻不需停药。治疗前后各项血液生化、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替米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好、耐受性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15.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4月采用微创单侧椎弓根钉棒联合单Cage固定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表现为单侧下肢神经根症状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3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 mL。3例出现并发症,硬脊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修补,其中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术后6 d内脑脊液漏停止;1例术后出现神经缺失症状加重,通过及时血肿清除、神经根减压后损伤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6个月。末次随访矢状面X线片示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78±1.92)mm增至(10.35±1.21)mm,椎间融合率为94.4%。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及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改善率为84.4%。结论单侧Mi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小,术中出血少,椎间隙高度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疗效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16.
217.
218.
219.
影响膜分离技术效果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林  张娜娜 《中医研究》2010,23(10):29-31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分离技术。目前,该技术以高效、节能和绿色等特点,  相似文献   
220.
张军  马静  李学林 《中国药房》2011,(39):3649-3650
目的: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选择使用中成药,探讨中成药临床使用的合理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总结中成药临床使用的特点。结果与结论:多数情况下,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辨证使用。但随着对中成药现代中药药理学及临床药理学研究的深入,有些中成药的说明书出现了辨病使用的描述,辨病使用也成为中成药应用的一种方法。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才能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使中成药的药效得到完全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