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院自1992年10月开始作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现将观察3~6月的40眼的疗效初步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病例的选择:年龄18~25岁,近视屈光度-2.75~-8.50D,散光度不限。38眼矫正视力在1.0以上。2眼矫正视力0.6(弱视,因职业  相似文献   
22.
周伟  李学喜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558-1560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03/2012-10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20例24眼进行观察,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中均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随防6~12mo,23眼(96%)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6眼(25%)术中虹膜出血,2眼(8%)术后前房炎症反应,1眼(4%)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是目前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提高视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滑行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翼状胬肉住院手术患者79例89眼,随机分成两组,治疗A组40例45眼和对照B组39例44眼,两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滑行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修复暴露的巩膜创面,而治疗A组在移植之前使用MMC。随访1a,观察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A组45眼复发1眼,复发率为2%,对照B组44眼复发6眼,复发率为14%,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出现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1眼,治疗5d后修复,有4眼畏光、流泪、疼痛较重,结膜延迟愈合3眼(12~15d);对照B组移植片轻度水肿3眼,创面肉芽生长1眼,有1眼畏光、流泪、疼痛较重。并发症两组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滑行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无黄斑病变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黄斑视网膜厚度改变及其与视功能降低的关系。方法:采用Cirrus高清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high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HD-OCT)测量无黄斑病变近视眼LASIK术后患者黄斑视网膜厚度,采用OPTEC6500视功能检测仪检测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黄斑中心凹外(除V1外的黄斑区)不同区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不同空间频率CSF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黄斑中心凹外(除V1外的黄斑区)不同区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可引起不同空间频率CSF的降低;不同空间频率CSF可反映中心凹外不同区域黄斑区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25.
1病例 患者,男,50岁。因主诉“左眼及左侧颜面部外伤后流血、失明4小时余”于2012年12月31日入院。患者摔倒不慎被走火的“火铳”击伤左眼及左侧颜面部,致左眼失明、疼痛,伴流血。患者急来我院。入院查体: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无光感。左眼颞侧大片皮肤缺损,深及骨膜,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对2012年1~6月在解放军第180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并局部用药超过半年的110例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了解其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110例青光眼患者中,用药依从者72例(65.5%),不依从者38例(34.5%).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有无青光眼家族史、青光眼类型、有无手术史及医生处方是否征询患者意见、是否向患者告知用药方法等因素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文化程度(P =0.021)、用药前眼压(P =0.005)、是否定期复查(P=0.000)、是否对治疗有信心(P=0.008)、是否担心药物的副反应(P =0.002)、药品的种类(P=0.000)、所有眼药水每日累计点药的频次(P =0.000)、用药是否需要他人帮助(P =0.002)等因素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眼科医师应充分考虑到青光眼患者长期局部用药治疗过程中影响依从性的多种因素,给予个性化的用药指导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白内障是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硅油眼并发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及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为其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及依据。观察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及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硅油在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行硅油取出术患者12例(12只眼),行白内障囊外(ECCE)或超声乳化(Phaco)联合硅油取出术,术中取晶状体前囊膜,浸入3%戊二醛固定液中固定后制作病理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硅油眼并发性白内障在SEM下可观察到可见部分上皮细胞及ECM脱离前囊膜,晶状体前囊膜LECs游离面呈舌状或瓦片状,覆盖于相邻细胞顶部,并大片状缺失或脱离前囊膜。上皮细胞呈扁平立方形,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TEM下观察晶状体前囊膜为均质的基底膜,前囊下LECs形态极不规则,呈长梭形或扁平状,相邻细胞结合也较疏松,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空泡存在。LECs间以指状突紧密镶嵌或缝隙连接,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细胞核呈椭圆形,密度加深,核内染色质浓缩、边集、固缩呈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结论硅油可促进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硅油眼并发性白内障最终以LECs细胞凋亡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采用I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后段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1月,经I期玻璃体切割治疗眼后段异物72例,对手术前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机进行分析。结果 I期玻璃体切割异物摘出率为100.00%。术前62.50%患者视力〈0.1,术后视力≥0.1者56例(77.78%),≥0.5者19例(26.39%),术前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3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玻璃体腔积血者1例;6例(8.33%)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视网膜均复位。结论 I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后段异物具有异物取出率高、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满足病人在门诊高峰期的各种服务需求,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医疗服务.方法:通过探讨分析眼科门诊高峰期患者的服务需求,加强眼科门诊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管理,避开拥挤、混乱现象,对来就诊的病人进行科学地、统筹地安排,让每个病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诊,从而改善就诊环境、提高门诊医疗质量.结果:从管理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序管理,改善就诊流程,满足病人的需求,使病人达到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的一体化全方位服务.结论:简化就诊流程,弹性排班门诊坐诊医生,加大门诊导医分诊力度,做好各诊室间的管理与协调科室间的管理,才能解决了门诊高峰期病人的服务需求,真正体现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快捷、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黄斑部各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眼压、等效球镜度数和眼轴长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除眼底视盘旁近视弧外无其他眼部异常和眼底病变的高度近视患者102例,随机选取每例患者1眼受检。所有受检眼均予眼压、屈光检查、眼轴长度测定、9个区域的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最小值测定。将黄斑部各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最小值与性别、年龄、眼压、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各区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最小值进行多配对样本的Friedman检验。结果:本组受检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最小值为175.34±29.01μm。各区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内环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较外环区厚;鼻侧和上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较厚,颞侧较薄;中央区和中心小凹最薄。随着眼轴的延长,中央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增厚,外环区上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结论:眼轴长度增加所致的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可能是高度近视黄斑变性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