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8 毫秒
51.
为了进一步明确荆芥不同药用部位的合理使用,本文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开展荆芥药材不同药用部位的体外抗肺肿瘤药效学研究,HPLC色谱法建立不同药用部位荆芥药材的指纹图谱,灰色关联度软件对其将药效指标与指纹图谱的相关信息进行谱效关系分析,HPLC-Q-TOF-MS的技术手段对其关联程度较大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与鉴定。体外药效结果显示,不同的入药部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坏死能力叶花根茎;成分鉴定结果显示,第26,12,2,6,15号峰所代表的化合物依次为木犀草素、木犀草苷、迷迭香酸、咖啡酸、橙皮苷;第20,10号峰所代表的化合物可能依次为丹酚酸L、苯甲酸。该研究初步反映荆芥药材根部有纳入药用部位的趋势,并明确了荆芥药材中发挥抗肺肿瘤作用的主要化学组成,为荆芥药材以药理药效为导向的质量控制及不同药用部位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依据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2.
CoulterMAXM血细胞分析仪集库尔特原理和VCS三种分析技术于一体 ,稀释液在流式通道里对血细胞进行包被 ,应用VCS原理检测WBC ,通过仪器内部计算机进行综合分析 ,实现WBC的五分类。MAXM型血析仪的检测技术主要表现在血细胞测试方法上的改进 ,即由传统的电阻抗法发展为集多项技术联合检测单个细胞。所谓多项技术 ,即 1.V体积法测细胞体积。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检测系统、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系统和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系统。 2 .高频传导电磁探针测细胞内含物。 3.单色光光散射技术分析细胞结构、形状和颗粒…  相似文献   
53.
该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Q-TOF-MS)技术研究槐花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干预及血清代谢物的影响,探究槐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采用致炎剂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通过检测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表观评价,结肠组织形态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炎症因子的含量,初步评价槐花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效果。利用UHPLC-Q-TOF-MS技术检测空白组、模型组以及槐花散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样本内源性代谢轮廓谱,以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进行模式识别,以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MPP)B.14.00软件中fold change≥2且P<0.05为条件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借助MetaboAnalyst 5.0数据库富集代谢通路。结果表明,槐花散可以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一般状态,降低DAI评分,改善结肠组织形态,并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槐花散调控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共38个,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和谷胱甘肽代谢等代谢通路。该研究利用代谢组学分析槐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微波仪治疗对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于2018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孕妇,按照入院顺序依次编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孕妇的数量均为50例。两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处理,并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波仪照射治疗,对两组孕妇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孕妇接受治疗后,愈合率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愈合率详细数据为甲级96%,乙级4%;对照组愈合率详细数据为甲级84%,乙级10%,丙级愈合率为6%,对比发现,观察组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微波仪治疗能对手术切口愈合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加快切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且不会产生临床不良反应,患者接受程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胆矾水煎液的元素组成,及其中与体外A549细胞抑制率关联度最大的元素。方法 通过ICP-MS对胆矾水煎液中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用MTT法测得不同浓度下胆矾水煎液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通过灰色关联度软件分析与抑制率关联系数最大的元素;用流式细胞术验证促进肺肿瘤细胞凋亡的元素种类。结果 胆矾水煎液的主要元素组成为Cu、Zn、Fe、Cd、Mn、Al、Na、Ca等,其中Cu与A549细胞的抑制率关联系数最大,流式细胞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促进肺癌细胞凋亡的元素种类。结论 胆矾水煎液中铜离子与抑制肿瘤生长的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和比较茜草根、茎、叶、花及果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活性,明确茜草发挥特定药效的部位,为茜草资源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茜草根、茎、叶、花、果的指纹图谱;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2,2-连氮(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自由基(ABTS)法,以半数清除浓度(EC50)评价茜草各部位醇提物抗氧化活性;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以NO、IL-6炎性因子评价茜草各部位抗炎活性;采用噻唑蓝法(MTT),以抑制率评价茜草各部位醇提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茜草各部位HPLC指纹图谱在色谱峰数量及相对峰面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化学对照品比对出12种化学成分;茜草根醇提物对肝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显著,抗炎效果最好,茜草花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最高。结论:茜草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群存在差异,差异的化学成分群是茜草不同部位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药效显著差异的重要因素,本实验为茜草各药用部位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考察不同药用部位红蓼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红蓼抗肝癌的最优药用部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多批次红蓼根、茎、叶、花的指纹图谱;采用MTT法分别对其抑制癌症细胞增值药效进行研究;并使用灰色关联软件计算贡献程度;计算多批次红蓼不同药用部位抗肝癌的平均值。结果:不同药用部位红蓼均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红蓼抑制肝细胞关联系数≥ 0.7的高效液相指纹峰为10(槲皮素)、13、14(山萘酚)、17号;6批红蓼根、茎、叶、花、果抗肝癌抑制率为32.23%、34.55%、38.48%、44.39%和42.27%。结论:红蓼各药用部位均有抗肝癌的作用,其中槲皮素和山萘酚为红蓼各药用部位发挥抗肝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山豆根中总生物碱成分的提取工艺,为复方木鸡颗粒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总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出膏率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响应面法选取较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及工艺验证。结果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65%乙醇回流提取时间2 h,提取2次;总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出膏率平均提取率分别为1.719%、0.228%、0.914%、16.73%,数学模型及工艺条件预测性可靠、重现性高。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靠,适用于山豆根总生物碱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9.
索轶平  李天娇  孟宪生  王帅  包永睿 《中药材》2016,(10):2355-2358
目的:研究木鸡颗粒中核桃楸皮总黄酮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细胞凋亡坏死试剂盒检测核桃楸皮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凋亡坏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变化。结果:木鸡颗粒中核桃楸皮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促凋亡作用,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显示,核桃楸皮总黄酮能调节人肝癌细胞SMMC-7721 G1/S转换,使癌细胞发生S期阻滞,阻断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凋亡。ELISA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癌细胞分泌VEGF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实验室自制的微流控芯片适用于药物筛选方面,木鸡颗粒中核桃楸皮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一定的促凋亡作用,抗肿瘤活性较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肿瘤细胞S期细胞数目和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究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作用活性差异,为进一步明确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的合理使用,扩大车前草临床用药,更好地开发利用车前草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车前根、车前叶、车前子及除去根、叶、子剩余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Griess法测定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检测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炎活性;采用MTT法检测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肿瘤活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检测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氧化活性。结果: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指纹图谱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一定差异性。药效学数据显示,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均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其中抗炎和抗肿瘤活性车前叶活性最高,车前草剩余部位大于车前根,车前子活性相对较弱;抗氧化活性车前叶最高,车前根活性较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醇提物指纹图谱及不同药用部位的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进一步扩大车前草药材临床用药以及针对不同疾病合理利用不同药用部位精准用药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为车前草药用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及药用新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