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1.
PBL教学模式下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BL教学是否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促进作用,为PBL教学更好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取某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大三临床专业学生l258人,以自编信效度较高的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问卷为调查工具。结果PBL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在问题意识、问题定义和表征、监控3个方面优于传统教学学生,并且PBL教学的问卷总分优于传统教学。人口学特征对PBL教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影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PBL教学应加强对医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发展更好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核桃楸皮黄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在初步明确其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的基础上,为其可能成为抗肝肿瘤候选药物的研发工作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质谱解析及对照品比对的方法,开展核桃楸皮黄酮化学成分初步指认研究,同时采用DEN致SD大鼠体内肝癌模型,开展核桃楸皮黄酮防治肝肿瘤药理药效研究。结果:通过相关方法,初步确认了核桃楸皮黄酮中的8种成分,推测了6种成分。同时药效学研究表明,核桃楸皮黄酮具有明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作用。在病理切片及甲胎蛋白病理指标上,核桃楸皮黄酮组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死亡率、活动能力等生理指标上,核桃楸皮黄酮组明显优于环磷酰胺组。结论:核桃楸皮黄酮具有明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活性,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有明确的死亡率低、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为核桃楸皮黄酮可能成为抗肝肿瘤候选药物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荆芥中6种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佳新  王帅  孟宪生  包永睿  李天娇 《中草药》2017,48(11):2292-2295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检测,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荆芥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检测方法,并以6种黄酮类成分的量为数据来源,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产地荆芥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量差异较大,木犀草苷、槲皮苷、橙皮苷、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30~0.148μg、0.222~1.108μg、0.357~1.784μg、0.058~0.292μg、0.054~0.269μg、0.050~0.247μg,加样回收率为96.32%~99.97%,RSD2.20%;其中,安徽产地聚为一类,河南1与广东产地为聚一类,河南2、河北、云南、四川、湖北、甘肃产地聚为一类。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灵敏,可用于荆芥的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其次,河南1、河南2、河北、云南、四川、湖北、广东、甘肃的亲缘关系较近,可以作为同一药用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地榆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并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验证地榆黄酮抗肝肿瘤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及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黄酮含量和出膏率进行综合评分,优化提取工艺;通过静、动态吸附与解吸实验,以黄酮纯度为指标,优化纯化工艺;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Hoechst 33342/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地榆黄酮对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坏死率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纯化工艺为15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 h,合并滤液浓缩,以HPD-30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上样浓度为0.1 g·mL-1,上样量为1∶5(生药量/树脂体积),5BV 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经2次纯化后地榆黄酮纯度为88.60%,收率为80.76%。地榆黄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均具有一定促凋亡作用,不同产地地榆黄酮凋亡坏死率15.89%~26.38%。结论 研究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简单、可行,地榆黄酮纯度及收率较高,促肝肿瘤细胞凋亡活性较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为地榆黄酮...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血培养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血培养中分离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一直都占居新生儿血培养分离菌的第一位,但由于CNS是人皮肤正常菌群,在临床新生儿采血过程中由于操作时间延长或是消毒不充分以及采用使用各种侵入性医疗器械时都会造成污染,因此导致血培养中分离出的CNS常见是污染菌,但又由于CNS可以产生毒力因子而具有严重的致病性,并且随着CNS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对于抵抗力弱的新生儿群体,它的致病性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粗叶悬钩子根部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化学方法提取总生物碱、总多糖、总黄酮为治疗药物,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99.5?L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药物对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的影响。结果:粗叶悬钩子根部总多糖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TNF-α、IL-1β、IL-6含量(P〈0.01)减轻大鼠肝细胞坏死程度。总生物碱、总黄酮对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有一定影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粗叶悬钩子根部总多糖具有减轻炎症因子对肝细胞造成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加味八珍益母胶囊对卵巢早衰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性器官及雌激素信号通路传导的影响。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加味八珍益母胶囊治疗卵巢早衰的关键靶点蛋白。选取雌性健康SD大鼠,采用卵巢摘除术建立大鼠卵巢早衰模型,将50只卵巢摘除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加味八珍益母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健康雌性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蒸馏水、其他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剂量药物。21 d后,测定雌性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免疫荧光染色(IF)检测关键靶点蛋白雌激素受体1(ESR1)、雌激素代谢P4503A4酶(CYP3A4)和P45019A1酶(CYP19A1),在雌性大鼠子宫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八珍益母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明显升高雌性大鼠血清E2、P水平;均可改善雌性大鼠子宫内膜状态;升高雌性大鼠子宫组织中雌激素受体1(ESR1)、激素代谢酶CYP3A4及CYP19A1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 加味八珍益母胶囊治疗卵巢早衰可能与其类激素样作用和激活雌激素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葛根芩连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趋势干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的机制。方法 12只正常C57BL/6CNC小鼠作为空白组,60只同品系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GQL-D、Z、G组,剂量3.12、6.24、12.48 g·kg·d-1)、阿托伐他汀组(西药组),以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空白组、模型组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GQL-D、Z、G组、西药组分别予对应浓度的药物灌胃8周。生化法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大体油红O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测主动脉区域斑块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M1型促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M2型抗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3(IL-1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CD206)/精氨酸酶-1(Arg-1)、CD20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主动脉Arg-1和i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GQL-Z组、GQL-G注和西药组的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着葛根芩连汤浓度的增加,斑块富集区域逐渐缩小,颜色随之变浅,以GQL-G组和西药组染色区域分布最散;给药各组的Arg-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D20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rg-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N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AS易损斑块的干预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脂质代谢,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进而改善巨噬细胞炎症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气滞胃痛颗粒挥发油促肠动力的谱效关系,为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建立气滞胃痛颗粒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采用半固体糊炭末推进法,以小肠推进率为指标测定挥发油促肠动力的药理药效,灰色关联度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特征指纹峰与促肠动力药效的谱效模型。结果 8个不同配伍组指纹图谱中有44个共有峰,其中辛醛、D-柠檬烯、顺-葛缕醇、香芹酮、cypera-2,4-diene、β-朱栾、香附烯、β-古巴烯、桉油烯醇、6-isopropenyl-4,8a-dimethyl-1,2,3,5,6,7,8,8a-octahydro-naphthalen-2-ol为潜在药效物质。结论 本研究为确定气滞胃痛颗粒复方促肠动力药效质控指标成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