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49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476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23篇
  4篇
中国医学   227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风眩病的病因、病机尚不尽明了 ,笔者以为常系在禀赋肝肾不足、血脉亏虚的基础上 ,复加后天饮食不节 ,起居失调 ,七情过用等综合因素作用下 ,长期渐积而成。  相似文献   
92.
槲皮素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  张红锋  李义良  王耀发 《中药材》2002,25(4):268-270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损伤组和槲皮素保护组。用含10 mg/ml葡萄糖、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离体培养 VECs。MTT比色法测细胞存活数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量及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生成量,分光光度法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结果:10~(-2)、10~(-3)、10~(-4)、10~(-5)mg/ml槲皮素可促进高糖损伤的VECs增殖,10~(-2)、10~(-3) mg/ml槲皮素,可抑制高糖损伤的VECs释放LDH,减少MDA生成量,促进其释放NO。结论:槲皮素对高糖损伤VE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3.
王琦教授对中医学的理论建树颇多 ,先后创立了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等 ,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提出了“阳痿从肝论治”、“前列腺炎分期论治”等论说 ,被学术界广泛认可。脾胃外感学说则是王琦教授在治疗脾胃病过程中提出的新的论点。1 脾胃外感说的提出及其内涵脾胃内伤说是金  相似文献   
94.
老年血管性痴呆是我国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对老年人危害极大,直接影响智力,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 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受到广泛重视,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运用中医药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具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辛普森法对左心收缩功能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有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60例、经辛普森法对左心收缩功能进行测定。将其结果和传统立方体法及临床表现比较,判断其临床意义。结果辛普森对左心收缩功能的测定优于传统的立方体法。结论辛普森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无创心功能超声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胡桃夹征(NCS)致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胡桃夹征致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采用左肾静脉造影 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术后分别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选择性左肾静脉造影和(或)CT及MRI等检查。结果术后左肾静脉狭窄管腔扩张,血流恢复通畅。术前彩超显示左肾静脉狭窄段内径为1.1~2.9mm,平均(2.1±0.2)mm,术后为4.8~8.0mm,平均(6.5±0.6)mm(t=10.74,P=0.00);术前狭窄段血流速度为44~200cm/s,平均为(108.0±31.6)cm/s,术后22~49cm/s,平均为(33.3±4.15)cm/s(t=4.58,P=0.00),均有统计学意义。除1例患者术后复查仍表现为左精索静脉曲张外,其余患者精索静脉反流消失,5例血尿及2例蛋白尿患者术后1周复查尿常规正常。结论经皮左肾静脉支架置入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近期效果明显,我们认为是目前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首选方法,但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97.
目前认为,多种家禽和野禽都可成为禽流感的传染源,而人类作为传染源的证据尚少有确切报道[1].人能否成为禽流感传染源的可能还有待证实[2],为此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98.
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对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60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分布在呼吸系统(36.7%)、消化系统(26.7%)、泌尿生殖系统(10.O%)、血液系统(8.3%)和神经系统(5.0%)等,以肺(30.O%)、胃(8.3%)、胰腺(6.7%)、肝脏(5.O%)等脏器多见.18例肺癌中,12例(66.7%)为腺癌.47例(78.3%)为进展期肿瘤.30例(50.0%)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中上肢3例(10.0%),下肢24例(80.0%),其他部位5例(16.7%,有2例并存上下肢DVT).有2例(3.3%)合并股动脉栓塞.PTE发生于肿瘤确诊前(平均5.5个月)5例(8.3%).PTE发生于肿瘤围手术期22例,其中17例(77.3%)发生于术后2周.15例(25.0%)PIE患者无明显症状,49例(84.5%)患者动脉氧分压降低.死亡13例(21.7%),其中6例猝死;恶化8例(13.3%);好转39例(65.0%).结论 P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最常见于肺癌,尤其是肺腺癌.PTE常合并有DVT,以下肢多见.FIE好发于老年人、肿瘤进展期及围手术期,与长期卧床、化疗、中心静脉置管等因素相关.肿瘤患者术后2周内的FIE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可不典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首发信号,不明原因的FIE和(或)DVT应警惕潜在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
阵发性室上速(PSVT)是器质性心脏病与非器质性的心脏病及其他疾病频发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许多临床经验与研究表明,乙胺碘呋酮为苯丙呋喃衍生物,属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其电生理作用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速度延长旁路的ERP等各种因素所致心律失常,笔者就近5年治疗的各种原因所致的室上速3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0.
为了验证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在骨髓移植配型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掺入生物素的多聚酶链反应对HLA-DQA位点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将所选区分HLA-DQA位点等位基因的特异性探针点于尼龙膜上,用标记的扩增产物与膜上探针杂交,并用碱性磷酸酶显色法检测杂交信号,确定待测标本的基因型。对20对异基因骨髓移植的供、受者进行HLA-DQA位点的基因分型,并与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配型作比较。结果表明,20对供、受者的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配型结果与该反相杂交法基因分型结果一致。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是一种骨髓移植的供、受者配型,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