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刘氏环五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146例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五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73例,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常规针刺组予针刺患侧以"环跳穴"为核心的常用穴位;环五针组针刺患侧以"新环跳穴"为核心的5个组合穴位,疗程均为10天。疗效评价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JOA)。结果:环五针组总改善率95.8%,常规针刺组总改善率83.6%,两组比较环五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环五针组VAS评分、PRI评分均较常规针刺组低,而JOA评分较常规针刺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五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而常规针刺组为2.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刘氏环五针"可有效缓解坐骨神经痛,且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金刚烷胺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新的神经元保护剂,合成了7个新的1位氮取代的金刚烷胺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MS-FAB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测定法初步考察了所合成化合物体外对谷氨酸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500 μmol·L-1谷氨酸能够引起神经元细胞发生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细胞死亡率升高,MTT值明显降低,LDH漏出率增加;加入一定浓度的化合物能够显著提高谷氨酸损伤的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的MTT代谢率,降低细胞死亡率,而且进一步研究显示化合物3d和4c能显著降低LDH漏出率,对谷氨酸损伤的神经细胞体外模型显示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它通过刺激和保护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降低餐后血糖.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能增强GLP-1的活性,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症状,是一类新型的抗糖尿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DPP-Ⅳ单用或与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合用都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服用安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糖尿病药物研究开发的热点.文中就其作用机制、国内外开发现状、构效关系及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4.
目的合成若干4-烃基脲Neu5Ac2en衍生物并检测其抗病毒活性。方法以5-乙酰氨基-4β-氨基-7,8,9-三-O-乙酰基-2,3,4,5-四脱氧-D-甘油-D-半乳糖-壬-2-烯吡喃糖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过2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病毒活性测定。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质谱确证。结论Neu5Ac2en的4-位被烃基脲替代后失去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55.
7,8,9-三-O-乙酰-N-乙酰-2-脱氧-2,3-二脱氢-4β羟基-D-神经氨酸甲酯是合成抗流感药物扎那米韦的关键中间体,本文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以N-乙酰神经氨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氯化、脱氯化氢同时环合成e唑环及水解开环等六个反应、三步操作即可制目的物。该路线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收率高,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56.
次黄嘌呤脱氢酶(inosine 5′-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IMPDH)是催化生物体内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限速步骤的关键酶。近年来,它已成为抗病毒、抗癌、抗菌、抗寄生虫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靶标。研究表明, IMPDH抑制剂可以通过耗竭宿主细胞内病毒复制所需原料鸟苷酸(GMP),有效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增殖,具有广谱抗病毒特性。为了寻找和发现新型抗冠状病毒药物,本研究基于IMPDH蛋白结构,利用分子对接与ROC计算进行虚拟筛选,从70 000个天然小分子库中筛选出22个潜在的IMPDH抑制剂。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Huh7细胞、H460细胞模型,对筛选出来的22个目标化合物的抗冠状病毒HCoV-229E和HCoV-OC43活性进行验证,其中化合物11、12、15、16对HCoV-229E毒株有抑制活性;化合物4、12、13、15对HCoV-OC43毒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2和15对两种实验病毒株都有明显的抑制活性,药效与利巴韦林相当,可以作为IMPDH抑制剂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7.
蜂毒肽对耐药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是蜂毒肽存在严重的溶血作用,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因此,需要研发新型高抗菌活性、低溶血作用的蜂毒肽衍生物.本研究通过改变蜂毒肽的氨基酸疏水性、极性和正电荷数量设计合成新衍生物20个,并评价其抗菌活性和溶血作用.结果 表明,8个衍生物对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保持或提高(MIC:1~4 μg·mL...  相似文献   
58.
以卤代环戊烯酮1或2出发,经5步反应,制得了烯炔醛化合物12,再与由膦叶立德19出发,经4步反应制备的碘代烯炔15反应,生成了具有与环戊烯共轭骈连的烯二炔结构的目标化合物16。它脱保护后,得到了抗肿瘤抗生素C-1027发色团及kedarcidine发色团中烯二炔单元的开链衍生物17。  相似文献   
59.
近些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生物学的快速进展使人们对HCV的感染和复制有了突破性认识,对抗HCV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HCV NS3/4蛋白抑制剂telaprevir和boceprevir的开发进入临床Ⅲ期试验,一些NS5B抑制剂也进入临床研究,在很好降低感染病人病毒载量的同时显示出较好的耐受性.另外,通过干预与HCV复制有关的宿主细胞蛋白进行抗HCV的研究也受到普遍关注,并取得众多突破.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近年来以病毒蛋白为靶点及以细胞因子为靶点的抗HCV约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0.
孙波  李卓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167-168,F000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领导班子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措施,促进了研究所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使研究所微生物药物及抗感染药物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国际合作突显亮点,人才队伍与研究生教育保持较高水平,基础条件改善与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