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79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71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804篇
预防医学   33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65篇
  1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2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对BALB/C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ASA组、Gln组、Gln+5-ASA组。各实验性结肠炎组小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造模后,治疗组给予药物干预,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取结肠组织行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积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结肠黏膜TNF-α、NF-κB、IL-10、IL-1β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明显升高、结肠黏膜呈明显的炎症变化,表现为急性炎症,如溃疡形成、单核细胞浸润等。结肠黏膜TNF-α、NF-κB、IL-1β的表达增多、IL-10表达减少;谷氨酰胺能减轻小鼠大肠黏膜炎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疗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目的,其疗效与5-ASA相当;其中谷氨酰胺联合5-ASA治疗效果最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谷氨酰胺可用于治疗BALB/C小鼠实验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肠黏膜细胞增殖、维护肠黏膜屏障、调节免疫功能、抑制NF-κB活化、降低TNF-α、IL-1β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等有关,与5-ASA联用其治疗效果优于两者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喉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4例喉癌患者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附加同伴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后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情绪、治疗依从性及知识掌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睡眠障碍、肺部感染、颈部不适、饮食呛咳发生率更低,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焦虑评分更低,治疗依从性更高、知识掌握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同伴教育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及不适症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态,使其掌握更多术后自我护理知识,从而加快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93.
摘要:通过RCA(Root Cause Analysis,根本原因分析法),回溯性分析某国内大型三甲医院2012年—2013年上半年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成因,为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降低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计划再次手术 RCA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不同原理抗体检测试剂对新冠疑似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对新冠疑似病例提出高效的排查方案,进一步为建立高风险人群的临床筛查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6例由于IgM抗体初检阳性被转入定点医院隔离观察的新冠疑似病例,进行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血清微量病毒中和抗体和3种市售不同原理抗体检测试剂检测,以及肺部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等信息,综合判断新冠确诊或排除情况,并将3种血清学抗体检测试剂与临床判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3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综合判断,76例疑似病例中有3例为确诊病例,73例为排除病例。与临床确诊/排除结果比较,3种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中,化学发光总抗体对3例病例入院不同时间点共9份样本均能检出,对73例排除病例入院第1天采集样本的检测特异性为97.26%,高于化学发光法IgM/IgG和胶体金法IgM/IgG单独检测(入院第1 d样本检测特异性均为73.97%)。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冠总抗体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用于疑似病例抗体检测的初筛。针对重点人群筛查,应首先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若核酸检测阴性,则采用检测血清总抗体为主要指标的筛查路径。  相似文献   
95.
2005年四川丹棱县桂香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情况,2005年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桂香村被作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并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开展了疫情监测工作,现将2005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成年大鼠最后区神经干细胞的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 SOX2)和巢蛋白(Nestin)阳性表达细胞及溴脱氧尿密啶核苷(BrdU)阳性标记细胞在最后区的分布。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6~8周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一组大鼠按照50mg/kg(0.3ml)腹腔注射BrdU,连续3d给药,每天2次;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d后灌注大鼠,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OX2阳性表达细胞在最后区的腹侧部呈明显的V字形分布,背侧部呈带状分布,中央部散在分布。Nestin阳性表达细胞在最后区的腹侧部呈明显的V字形强阳性分布,中央部呈弱阳性表达。在最后区可见少量阳性BrdU标记细胞。SOX2/BrdU荧光双标染色显示,SOX2阳性表达细胞较密集分布,可见少量SOX2/BrdU双阳性细胞。SOX2/Nestin荧光双标染色显示,SOX2阳性表达细胞较密集分布,可见少量SOX2/Nestin双阳性表达细胞。结论 最后区SOX2及Nestin阳性细胞密集表达,呈明显的区域分布;在最后区内存在少量BrdU阳性标记细胞及SOX2/BrdU和SOX2/Nestin双阳性细胞;最后区可能存在神经干细胞/祖细胞。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巢蛋白在成年大鼠室周器官细胞的表达,并根据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经心灌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巢蛋白在室周器官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正中隆起(64.32%±8.55%)、穹隆下器(15.76%±2.16%)、连合下器(40.15%±6.16%)和最后区(28.85%±4.53%)都可见大量的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根据细胞所在位置、大小和形态将其分为5类.Ⅰ类是室管膜细胞,部分室管膜细胞有长10~180 μm的胞突;Ⅱ类细胞较小,细胞及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2个纤细长达20~30 μm的胞突;Ⅲ类细胞胞体较Ⅱ类大,细胞及细胞核不规则,胞质浅染,无胞突;Ⅳ类细胞及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大部分细胞无胞突,部分细胞有长4~15 μm的胞突;Ⅴ类细胞胞体较大,细胞及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3个粗长的突起,并可见2~3级分支,胞突长50~100μm.结论:成年大鼠室周器官有大量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有的是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祖细胞,有的是巢蛋白阳性表达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共13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精准计数,比较4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方差不齐采用Welch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GamesHowell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及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与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肝癌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19^+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16^+CD56^+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肝癌组CD16^+CD56^+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疾病进展与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6^+CD56^+NK细胞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4、-0.503、-0.269、-0.435、-0.402,P值均<0.01)。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慢性HBV感染患者免疫状态发生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精准计数能够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可作为慢性HBV感染临床病情演变、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李力  刘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70-247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疗法与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疗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78例初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组)39例和观察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39例,对照组进行口服降糖药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强化治疗,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 w血糖及达标时间、用药量、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浆MDA和SOD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DA、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OD、HOMA-BE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疗效相当,氧化应激影响没有差异,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修复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有助于血糖的长期稳定,避免血糖波动,可能与其降低胰岛β细胞受到的氧化应激有关,对于严重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