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婴儿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基本特征,为初步排除并辅助诊断HIV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是否感染HIV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8例未感染HIV婴儿(未感染组)和13例感染HIV婴儿(对照组)的抗凝全血,用四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及其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用Nuclisens EasyQ方法检测血浆HIV-1病毒载量。结果 (1)未感染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细胞/mm3)的中位数分别为4 5702、8181、410;CD3、CD4、CD8的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61.42%、39.39%、18.40%;CD4/CD8比值的中位数为2.25;在未感染组中,男性婴儿与女性婴儿的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比较,各检测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IV-1病毒载量均为未检测出水平。(2)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中位数分别为4 930、1 4603、326(细胞/mm3);CD3、CD4、CD8百分比的中位数分别为69.95%、13.77%、54.69%;CD4/CD8比值的中位数为0.25;血浆HIV-1病毒载量的中位数为800 000(拷贝/ml)。(3)除CD3+T淋巴细胞绝对数之外,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参考婴儿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异常变化,可初步判断HIV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是否感染HIV,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检测,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HIV感染的手段。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基于分子网络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传播热点和跨地区传播特征,为优化艾滋病精准防控策略提供证据。方法 整合1997-2020年采集的5 996条广西HIV pol区序列和165 534条公开发表的非广西HIV pol区序列,使用HIV-TRACE工具以0.5%成对基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网络。结果 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络的序列比例为31.5%(1 886/5 996)。在HIV跨地区传播分子网络中,省内连接占51.6%(2 613/5 062),国内连接占48.0%(2 430/5 062),国际连接占0.4%(19/5 062)。与广西跨地区连接的主要地区为广东省(49.5%,1 212/2 449)、北京市(17.5%,430/2 449)、上海市(6.9%,168/2 449)、四川省(5.7%,140/2 449)、云南省(4.2%,102/2 449)、陕西省(3.8%,93/2 449)、浙江省(2.8%,69/2 449)、海南省(2.0%,49/2 449)、安徽省(1.5%,37/2 449)和江苏省(1.3%,33/2 449),其余地区与广西跨地区连接比例均<1.0%。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络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50岁(相比于25~49岁,aOR=1.68,95%CI:1.46~1.95)、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21,95%CI:1.05~1.40)、未婚(相比于已婚,aOR=1.18,95%CI:1.00~1.3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21,95%CI:1.04~1.42)和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1.77,95%CI:1.48~2.12)。跨地区连接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74,95%CI:1.13~2.7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96,95%CI:1.43~2.69)、自由职业/待业/退休(相比于农民,aOR=1.50,95%CI:1.07~2.11)、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3.28,95%CI:2.30~4.72)。结论 广西存在HIV传播热点,广西与国内地区组成复杂的跨地区传播网络。后续研究应针对分子网络分析推断的高风险人群开展社会网络调查,及时识别隐匿传播链,减少HIV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新报告50岁及以上男性(简称中老年男性)HIV感染者的HIV-1基因亚型构成特点及不同基因亚型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计数的关联。  方法  以市为抽样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广西2020年新报告中老年男性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浆进行病毒RNA提取、逆转录扩增、测序、HIV-1基因亚型和亚簇判定,使用多因素模型评价CD4计数可能存在统计学关联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分析606例HIV感染者,主要流行毒株有CRF01_AE、CRF07_BC及CRF08_BC三种,其构成比分别为57.6%(349/606)、17.2%(104/606)及22.1%(134/606),其首次CD4中位数分别为145(51, 271) 个/μL、212(110, 330) 个/μL及178(100, 307)个/μL。CRF01_AE感染者首次CD4值低于CRF07_BC感染者(Z=-3.363, P=0.002),也低于CRF08_BC感染者(Z=-2.983, P=0.00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CRF01_AE为广西中老年人群CD4≤200个/μL的独立危险因素(aOR=1.453, 95% CI: 1.047~2.017)。  结论  CRF01_AE、CRF07_BC和CRF08_BC为广西2020年新报告中老年男性HIV感染者主要毒株,其构成以CRF01_AE为主,CRF01_AE为CD4≤200个/μL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感染CRF01_AE毒株中老年男性的疾病进展较快,对广西艾滋病流行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64.
1996年广西报告首例本地居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1].广西艾滋病疫情从开始的以静脉吸毒传播、局部地区流行为主,随后发展到以异性传播为主并蔓延到广西各县市.许多学者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 对其毒株来源及其演变规律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发现随着疫情扩散蔓延、传播主要方式的变化,广西HIV-1流行毒株、亚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对广西20多年来HIV-1分子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5.
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 ,现将我院 1 991至 1 998年住院的老年病人确诊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 4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有关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6例中男性 35例 ,女性 1 1例 ,年龄6 0~ 86岁 ,平均年龄 72 .43± 4.5 8岁 ,70岁以上 2 8例 (6 1 .0 % )。全部病例皆有各种不同的基础疾病 ,其中慢阻肺合并肺心病、呼衰 2 9例(6 3.0 % ) ,慢阻肺 5例 (1 0 .9% ) ,肺癌 4例 (8.7% ) ,糖尿病 3例 (6 .5 % ) ,肺结核 2例 (4 .3% ) ,支气管扩张症 2例 (4 .3% ) ,白血病 1例(2 .2 % )。其中危重病人 2 8例 (6 1 .0 …  相似文献   
66.
正血浆病毒载量检测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主要用于评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进程、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及HIV感染的辅助诊断~([1])。目前国内主要使用3种进口试剂进行病毒载量(VL)检测,进口试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但价格昂贵~([2-4])。随着治疗就是预防艾滋病策略被广泛地接受~([5-6]),我国免费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病人数大幅度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高密度脂蛋白3介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的机理,用N-乙酰咪唑修饰高密度脂蛋白3,阻断其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观察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用异硫氰酸荧光素酯标记高密度脂蛋白3,示踪其在细胞内的代谢。结果发现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介导2.87%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高密度脂蛋白3和N-乙酰咪唑-高密度脂蛋白3组分别为40.68%和8.69%。异硫氰酸荧光素酯-高密度脂蛋白3与细胞在37℃共育3h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肥胖合并混合糖调节受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肥胖合并混合糖调节受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以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治疗为主,研究组在运动及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每日1次)治疗,随访3年,定期(半年)测定两组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瘦素(Leptin)、游离脂肪酸(FFA),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糖尿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BMI、瘦素、游离脂肪酸的比较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h血糖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而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状态,从而阻止糖调节受损向2型糖尿病发展,可作为肥胖合并混合糖调节受损人群糖尿病预防的选择。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男男性行为(MSM)患者基因型耐药监测背景下,广西HIV感染的MSM患者发生临床病毒学耐药的情况。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库中获取信息,筛选服用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含克力芝)的患者,根据治疗时间、CD4+T及HIV病毒载量筛选出抗耐药发生病毒学失败的MSM患者,与耐药监测数据对比。同时收集新发感染MSM病例,进行pol区扩增核酸测序判断治疗前耐药情况。结果广西2005-2015年间共645名HIV感染MSM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服用含克力芝方案的69人,但只有8名患者发生耐药相关的病毒学失败,发生率为1.3%,耐药位点显示NRTI及NNRTI类多位点突变的多重耐药及交叉耐药。16份新发感染HIV感染MSM血样提示中有4例(25.0%)发生NNRTI类相关耐药突变。结论广西HIV感染MSM群体临床实际发生的病毒学失败率低于MSM群体HIV耐药监测率,低于新发感染HIV耐药率。基因型耐药监测的耐药率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真正发生耐药导致病毒学失败之间存在差距,群体总的耐药突变率要具体分析到某个基因突变,才能更准确预测病毒学失败。  相似文献   
70.
林东源  叶健波  李剑军  陆军 《内科》2013,(6):606-606,603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后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对其体型的影响。方法30例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加强饮食、运动控制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门冬胰岛素30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HBA1C、WHR、BMI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于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可有效改善肥胖患者体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