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持续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儿童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16例AIDS儿童患者接受HAART治疗1年以上,病毒载量检测低于50 IU/ml,在有效抑制HIV复制时M0和跟踪治疗3个月M3时用NucliSens EasyQ病毒载量检测仪检测血浆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4+、CD8+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亚群的变化.结果 16例儿童患者继续治疗3个月后血浆病毒载量持续低于50 IU/ml,在血浆病毒载量被持续有效抑制的情况下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T无明显增加.结论 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儿童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短时间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经后腹腔镜手术中,腹膜后间隙的建立、确定及扩大对肾上腺、肾脏、输尿管等脏器疾病的手术应用。方法根据腹膜后间隙解剖学研究的层次特点,建立、确定及扩大镜下腹膜后间隙,经腹膜后方向入路,对68例肾上腺、肾脏、肾盂与输尿管等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68例手术中顺利建立了相应的腹腔后间隙,完成了相应手术;5例发生腹膜穿破,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膜后间隙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重要入路,关键是解剖学标志、结构层次的镜下确定,间隙内具有足够操作空间、满足腹膜后泌尿外科手术、手术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中老年(年龄>40岁)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使用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72例HUA患者(HUA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的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酸(SUA)、空腹血糖(FPG)、总...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采用NucliSens EasyQ核酸扩增检测分析系统检测HIV-1病毒载量的可行性和质量控制,分析提高检测质量而采取的措施。方法采用NucliSens EasyQ核酸扩增检测分析系统检测HIV-1病毒载量,汇总和分析检测情况。结果检测了2 090例血浆标本,第1次检测结果为有效结果的有1 992例,占95.3%;第1次检测结果为无效结果的有98例,占4.7%。在98例第1次检测结果为无效结果中,错误编码1(1例,1%),错误编码3(1例,1%),错误编码4(37例,38%),错误编码8(1例,1%),错误编码9(50例,51%),错误编码10(8例,8%)。结论NucliSensEasyQ核酸扩增检测分析系统是检测HIV-1病毒载量的一种可靠方法之一,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可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情况,探讨发生规律及风险因素。方法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广西抗病毒治疗信息数据库数据。按我国抗病毒治疗方案,病人入组治疗后每年监测1次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定义为治疗中出现病毒载量400拷贝/m L。使用Lifetable法分别计算治疗6~11月、12~23月、24~59月的病毒学失败发生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计算校正P值(AP)和校正风险比(AHR),评估各因素与病毒学失败的关联强度。结果治疗6~11月、12~23月和24~59月的病毒学失败发生率分别为18.8/100人年(88 400/4 711.0)、12.2/100人年(66 700/5 483.0)和1.7/100人年(30 700/17 589.0)。56~岁年龄组患者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18~岁年龄组患者的1.163倍(AP=0.024,AHR=1.163,95%CI=1.020-1.327)。静脉吸毒途径感染艾滋病者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性途径感染艾滋病者的1.484倍(AP=0.000,AHR=1.484,95%CI=1.262~1.745)。WHO II期和III期患者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分别是WHO I期患者的1.248倍(AP=0.001,AHR=1.248,95%CI=1.092~1.427)和1.220倍(AP=0.003,AHR=1.220,95%CI=1.069~1.392)。县区级医院治疗患者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自治区级医院治疗患者的1.275倍(AP=0.001,AHR=1.275,95%CI=1.101~1.477)。出现漏服药物和毒副反应患者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分别是不出现该类事件患者的1.239倍(AP=0.000,AHR=1.239,95%CI=1.126~1.363)和1.447倍(AP=0.000,AHR=1.447,95%CI=1.313~1.595)。各因素的风险比在治疗6~11月、12~23月和24~59月3个时段存在差异。结论广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发生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影响病毒学失败的风险因素也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改变。建议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时间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低档场所暗娼人群获知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结果后性行为改变情况,为制定HIV抗体阳性暗娼有效干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发现的低档场所HIV抗体阳性暗娼进行阳性结果告知,3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性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131名HIV抗体阳性暗娼,平均年龄为36.8岁,以汉族(51.1%)和壮族(32.1%)为主,在婚和同居占66.4%,户籍为广西占69.5%。对暗娼进行阳性结果告知后,22.9%完全失去联系,52.5%继续从事卖淫活动,24.8%接受抗病毒治疗。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告知前为49.1%(26/53),告知后为71.7%(38/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一个工作日、最近一周、最近一个月商业性伴人数分别比告知前减少了0.5人、1.7人、8.2人,告知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暗娼进行HIV阳性结果告知后,大部分低档场所阳性暗娼仍继续从事非法卖淫活动,且商业性伴人数改变不明显,建议多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与合作,加大打击力度,有效控制这部分传染源,遏制艾滋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感染者病毒基因亚型特征及传播规律。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城市和9个县(区)低档场所的嫖客(年龄≥50岁)与暗娼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进行HIV-1抗体筛查,对HIV-1抗体阳性者血浆进行pol区基因片段扩增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鉴定毒株的基因亚型,分析毒株亚型分布特征及传播规律。结果 共招募4 048例中老年嫖客和784例低档暗娼,共发现116例HIV-1抗体阳性,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103/4 048)、1.7%(13/784),对其中84例HIV-1抗体阳性者进行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53例获得基因序列(中老年嫖客48例、暗娼5例)。发现3种基因亚型,均为重组株,CRF01_AE占90.6%(48/53),CRF08_BC占7.5%(4/53),CRF07_BC占1.9%(1/53)。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48例CRF01_AE流行毒株聚集成2个传播簇Cluster 1和2;4例CRF08_BC聚集成1个传播簇。在CRF01_AE Cluster 1中又形成4个亚簇C1-SC1、2、3、4,各亚簇对象来源于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与同一省道毗邻乡镇的低档场所。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仍以CRF01_AE为主,以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毗邻乡镇呈小范围聚集,当地HIV-1阳性的中老年嫖客与暗娼可能是该人群易感者毒株快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初始抗病毒治疗(ART)儿童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ART信息系统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2004-2019年初始ART儿童HIV感染者数据库,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和脱失情况。结果 共计943例儿童HIV感染者进入队列,总体病死率和脱失率分别为1.00/100人年和0.77/100人年。初始治疗后第1年病死率和脱失率分别为3.90/100人年和1.67/100人年。初始ART后第1、2、5、10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4%、95.80%、93.68%、91.5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女性(aHR=2.00,95%CI:1.17~3.40)、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μl(aHR=2.79,95%CI:1.54~5.06)、基线年龄别体重Z评分<-2(aHR=2.38,95%CI:1.32~4.26)、基线血红蛋白<80 g/L(aHR=2.47,95%CI:1.24~4.92)和初始ART方案含LPV/r(aHR=5.05,95%CI:1.15~22.12)是儿童HIV感染者死亡的关联性因素;女性(aHR=2.23,95%CI:1.22~4.07)和初始ART方案含LPV/r(aHR=2.02,95%CI:1.07~3.79)是儿童HIV感染者脱失的关联性因素。结论 广西儿童HIV感染者ART效果较好,但初始ART后第1年病死率和脱失率较高。需针对死亡和脱失的影响因素,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儿童HIV感染者及其父母的宣传教育以提高ART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广西柳州1998—2018年新发现HIV阳性者基因亚型亚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HIV阳性者,采集全血标本进行DNA提取、pol基因区扩增、测序和判定亚型。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时间段亚型亚簇变化情况。结果 自2007年起检测发现CRF01_AE 的cluster 3和cluster 4两个亚簇,自2010年起检测发现CRF55_01B亚型。广西柳州地区流行的亚型、亚簇种类在增加。1998—2006年、2007—2009年、2010—2014年和2015—2018年这四个时间段,CRF01_AE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95.3%(346/363)、96.7%(734/759)、94.8%(1 536/1 620)和88.0%(499/567);CRF01_AE亚型cluster 1的构成比分别为93.4%(339/363)、91.8%(697/759)、89.3%(1 447/1 620)和79.5%(451/567),趋势卡方检验表明CRF01_AE亚型和cluster 1感染者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P<0.01)。CRF55_01B亚型在2010—2014年和2015—2018年分别发现为7和12人。结论 CRF01_AE为广西柳州市的主要流行亚型,但该亚型感染者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该地区CRF01_AE亚型中亚簇和HIV亚型种类的增加,提示可能存在新的HIV毒株传入。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监管场所羁押人员HIV感染情况,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定期对监管场所新入所羁押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血检测 HIV,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结果2009-2012年共调查13718名羁押人员,HIV-1抗体检测阳性率为6.50%(892/13718),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性别、年龄及行为人群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监管场所羁押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及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