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的研制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临床治疗长骨干骨折提供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设计一种组合式髓内钉———旋入式自锁髓内钉 (旋入钉 ) ,方法 旋入钉是以旋转进钉、髓内填充式纵向交锁为设计特点的髓内固定系统 ,其结构由主钉和锁针组成 ,1994年 6月至2 0 0 0年 6月已应用该钉治疗长骨干骨折共 98例、 10 4侧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固定 36例 ,占 36 % ;6个月以上随访 6 4例。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16周 ,半年内骨折愈合率 95 % ,畸形愈合 2 % ,感染 2 % ,功能恢复优良率 94 6 % ,无继发骨折短缩分离和金属断裂发生。结论 旋入钉具备轴向加压、抗短缩、抗分离和抗扭转的功能 ,其结构简单 ,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 ,疗效可靠 ,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前景 ,尤其是手术可以不需X线设备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讨18F-FDG显像在淋巴瘤中诊断的准确率,本研究分析了20例经病理确诊为淋巴瘤患者的PET显像,并于同期的CT MRI 99Td骨扫描,67Ga淋巴结扫描,骨髓检查、血LDH,血常规检查等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染色体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4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通过细胞遗传学检查分为3个组即染色体核型正常组、APL组、染色体核型异常组,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组中又分为单一异常组、复杂异常组、极复杂异常组。对完全缓解率,达完全缓解时间,达完全缓解的疗程进行比较:其中85例有完整资料的病人达完全缓解时间、第一次完全缓解持续时间、达完全缓解的化疗疗程、复发次数及两年生存期进行了比较。结果:原发初诊AML中60%患者有染色体异常,APL组在完全缓解率,达完全缓解的时间及一个疗程缓解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为预后最佳型,有核型异常组的完全缓解率及生存期最差,核型正常组介于之间。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染色体异常在诊断、分型、指导临床治疗、估计预后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采用复合固定进行治疗胫腓骨下段双骨折以提高治愈率,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随访1995年10月一1998年11月26例胫腓骨下段双骨折在我院采用复合固定治疗的病人,胫骨骨折用外固定器、螺丝钉固定,必要时植骨;腓骨骨折用普通接骨板、斯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随访时间4-36个月.结果:26例胫腓骨下段双骨折经复会固定治疗骨折全部愈合,有2例发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余踝关节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复会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双骨折临床治愈率高,并发症少,作者认为这是治疗胫腓骨下段双骨折的最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临床上治疗脑梗塞的主要方法是应用抗血小板和 /或溶栓性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 ,由于其对血小板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因而进行血小板聚集率的监测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对临床确诊的 50例脑梗塞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抵克力得 )和 /或溶栓药物 (尿激酶 )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 MAR)进行了监测 ,以探讨其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用药前后 MAR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说明对血小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50例病人 ,男 31例 ,女 1 9例 ,平均年龄 56.4± 9.5岁 ,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本院…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外周血D–二聚体、B型尿钠肽(BNP)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80例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观察组)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BNP及PCT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D–二聚体、BNP及PCT联合检测预测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BNP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二聚体、BNP及PCT均为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P <0.05);D–二聚体、BNP、PCT预测长期卧床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灵敏度分别为0.975、0.900、0.950,特异度分别为1.000、0.975、1.000。D–二聚体、BNP、PCT预测长期卧床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截断值分别为5.4...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原发性耐药蛋白p170、GSTP-1等的表达和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AML患者治疗前骨髓液,采用ABC-AP法检测p170、GSTP-1和其他单抗。结果:①105例初治AML中12例(11.4%)出现p170或GSTP-1的阳性表达。②耐药表达阳性的12例中CR6例(50%),有效率为66.7%;12例中目前7例死亡,2例复发,总生存曲线下降较快。无病生存曲线反映18个月追踪仅剩25%左右。结论:成人AML原发性耐药的表达是治疗效果差的标志之一,与预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TIA的疗效、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4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治疗组,A组)24例,和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常规治疗组,B组)24例,观察用药前后TIA的控制情况,头颅CT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活化指标CD63、CD62P治疗后7d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和随防期间,2组均未发生出血和不良事件。结论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进一步改善TIA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图评价硼化亲和分析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HbA1c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硼化亲和分析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同份样本的HbA1c,并将测定结果分为三个浓度水平,在各浓度水平的测定结果间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绘制一致性限度(limits of agreement)作为评价一致性的指标.结果 两种方法在不同的浓度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Bland-Altman分析表明,在HbA1c<7.5%及7.5%~11.5%水平,两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11.5%水平,测定结果差值具有临床意义,两方法的一致性较差.结论 HbA1c的两种测定方法在高值水平并不具有可比性和可替代性;简单相关分析不是判断一致性的唯一标准,采用Bland-Altman分析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90.
进展性脑卒中溶栓抗凝治疗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卒中在发病6~7h内,再次给予溶栓效果.方法 对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再次溶栓与首次溶栓病例对照.结果 治疗组第4d评分明显减少,病情进展得到控制.结论 进展性脑卒中发病6~72h内,新症状、体征出现时即刻给予溶栓是溶栓治疗有效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