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李军杰  郑勇 《农垦医学》2007,29(3):184-186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flaxesophagitis,RE)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改变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理.方法:根据胃镜诊断的97例患者,其中77例诊断为RE患者,再按洛杉矶标准分成4级组,对照组20人.使用第二代胃肠动力仪(Medtronic,美国产)测定了RE患者及对照组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结果:各组RE患者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压力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S压力低下可能在RE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表明食管测压检查有助于发现食管动力异常和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大鼠离体胰腺灌注技术。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胰腺灌注技术对10只高脂肥胖大鼠胰岛13细胞功能进行研究。结果6只大鼠符合胰腺整体灌注胰腺完整性的评定标准:(1)在整个灌注期间灌注压保持在(70±5)mmHg(1mmHg=0.133kPa)。(2)灌注结束后检测分离的胰腺十二指肠组织块,均存在十二指肠蠕动活性。(3)持续精氨酸刺激较持续高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幅度明显增高[最大胰岛素分泌率:(987±100)μU/min vs (545±50)μU/min,P〈0.05;平均胰岛素分泌率:(544±73)μU/min vs (260±28)μU/min,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胰腺整体灌注技术,此技术可用于大鼠离体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33.
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观察 15例PKC病人的临床表现 (2例做了录像 ) ,进行EEG、CT、MR等辅助检查 ,均用卡马西平治疗并观察其转归。结果 本组 15例中 ,男 13例、女 2例 (男∶女 =6.5∶1) ,发病年龄 8~ 2 2岁 ,平均 11.4岁。生活环境及家族史 :本组 13例病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地区 (13 /15 ) ,14例无家族史 ,1例有家族史。临床突出表现为发作性一侧肢体的肌张力障碍和异动症 ,多数持续 10~ 3 0s(一般 <5min) ,每天发作 4~ 3 0次。均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紧张时或突发运动 (要跑步和突然站立 )时容易发作。头颅MR、CT、EEG、2 4小时EEG、视频EEG、肌电图 (EMG)等辅助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小剂量卡马西平可使症状完全消失 ,0 .0 5~ 0 .1g/d维持治疗 ,10例随访 1~ 1 5年无发作。结论 PKC是以运动诱发的表现为舞蹈样手足徐动症等肌张力障碍为特征的良性疾病 ,有异于癔病和神经症的发作特征 ,卡马西平能有效控制其发作。  相似文献   
34.
以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展的科学性、实施情况作了剖析和说明,对确保改革模式的顺利实施及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雷帕霉素和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rapamycin-batroxobin eluting stent,RBE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微喷法制备聚合物及雷帕霉素和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组,聚合物及雷帕霉素涂层支架作为对照组.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每组8只猪,每只猪置入上述1枚支架.支架置入前、后即刻及终点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支架置入前及终点时的全血细胞计数、生化指标、血压、心率、体重、全程的行为状态;处死动物后取出支架置入段冠状动脉,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组织学观察测量;取肺、胃、小肠、大肠、肝、肾以及支架血管段供血的心室壁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均未发现骨髓抑制、溶血、对肝、肾功能及代谢无明显影响,两组中心率、血压、体重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对行为状态无影响.结果所有支架置入成功.实验期(28 d)内两组中冠状动脉无狭窄,内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未见明确的炎症反应细胞.未发现肺、胃、小肠、大肠、肝、肾以及支架血管段供血的心室壁与RBES涂层支架有关的病理损害.结论RBES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后28 d的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居住不同海拔高度对急进高原后人群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和认知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不同海拔高度居住地急进玉树高原抢险救灾男性队员36名,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Lake Louise Score Questionnaire(LLS量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队员的认知状态和急性高原反应情况。结果平原组与低海拔组急进高原后MoCA评分分别为25.0±1.2和25.9±1.6,两组在认知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6>0.05),其亚项检查视空间和执行功能、命名、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功能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平原组比低海拔组注意力显著降低(P=0.04<0.05)。平原组和低海拔组LLS评分分别为7.95±1.5和6.85±1.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2<0.05)。急进高原队员的认知水平和高原反应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52,P=0.000<0.001)。结论队员原居住地海拔高度对急进高原后认知总体水平无显著影响,但原居住地海拔越低人群急进高原后其注意力下降越明显,且高原反应也严重。急进高原队员出现高原反应的程度与其认知下降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驻守戈壁某部军人应激状态与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驻守戈壁的某部军人847人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包括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其应激状态,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相关项目,分别以NC、PC、领悟社会支持程度(PSS)和SCL-90作为解释变量,SBP、DBP、FPG、OG3T2hPG、TC、lgTG、LDL—C和HDL—C作为反应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SCL-90总分高于SCL-90中国成人常模(P〈0.0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NC与FPG、OGTT2hPG、TC、lgTG和LDL—C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PC与FPG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SCL-90与SBP、DBP、OGTT2hPG、TC、lgTG和LDL—C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C与TC、LDL—C有线性回归关系(β=0.013、0.008),PC与FPG有线性回归关系(β=-0.006),SCL-90与SBP、OGTT2hPG、TC、lgTG、LDL—C有线性回归关系(β=0.014、0.002、0.002、0001、0.001)。结论应激状态是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道1例70岁老年男性自发性低颅压(SIH), 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 头增强磁共振符合SIH表现, 但脊髓影像学检查未见脑脊液(CSF)漏, 最终数字减影脊髓造影(DSM)发现CSF静脉瘘(CVF), 经保守治疗, 头痛缓解, 随访11个月头痛未复发。本例患者的临床经过提示SIH患者常规检查无法找到CSF漏时, 应警惕CVF。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补肾益骨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胰岛素控制加碳酸钙D3600 mg口服,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益骨方(黄芪、川芎、熟地黄、白术、当归、骨碎补、补骨脂、淫羊藿、牛膝、枸杞子、山萸肉、桑寄生、桑葚)1剂/d,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7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2.5%。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益骨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0.
李军杰  孙侃 《农垦医学》2000,22(3):191-192
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综合征 ,又名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也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周期性麻痹。此病 1 91 3年由北村首次报导。国内甲亢中伴发本病占 3%~ 6 8% ,已引起临床重视。本文对消化内分泌科 1 996年~ 2 0 0 0年2月发现的 6例病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2~ 54岁 ,平均 38岁 ,其余资料见附表。附表  6例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甲状腺 神经系统 K (mol/L)T3(nmol/L)T4(nmol/L)SHTSH( μlu/ml)TGAb( % )TMAb( % )FT3(P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