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中国医学   5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传经”     
<正> 讲《伤寒论》者,一般都要讲“传经”,而传经一说,从以前的旧注家,直到目前全国中医刊物来看,仍然思想混乱,没有统一的认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作者认为首先应当分析一下注家们所提传经的理论根据是否正确可靠,再结合临床探讨一下张仲景是怎样论述伤寒的发病与传变的。弄清了这两个问题,就会不受一切空谈、玄谈的干扰,  相似文献   
42.
论热入血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热入血室证,在《伤寒论》中凡四见,太阳篇三条,阳明篇一条。血室指的是那一个脏器,直到如今仍在争论不休,对于热入血室的病理机制,似乎也有些模糊不清,现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血室指的是那一个脏器?有人说是指肝脏,有人说是指冲脉,有人说是指子宫,也有人说是指膀胱之后直肠之前的一个夹室。近  相似文献   
43.
南京中医学院陈亦人教授,最近寄来其所主编之第三版《伤寒论译释》。该书初刊于1958年,因颇受广大《伤寒论》读者的欢迎,销售一空,曾于1980年第二次修订重印,这次修订系第三次。三十几年中,连续修订三次,这一方面是为了应付广大读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主编者自己,想把近些年来在《伤寒论》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藉此而公开发表的愿望。余粗读之后,颇有些感想,现略述如下。近几年来,不少人主张在中医院校中废除《伤寒论》,其呼声时起时隐。恰在此时此刻,《伤寒  相似文献   
44.
《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寒,欲如运枢”。按枢,乃指天枢,即北斗之第一星。这个星,围绕天体北极,一年一周地旋转,其运行是不停的,但却极其缓慢,人们看不出是在动的,故用此以象征人体“阳因而上”以卫外的生理活动。下文又从生理转到病理,是“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这又是说,因于寒之后,如果不能像天枢那样缓缓而运,却急促如惊,不能卫外,  相似文献   
45.
李克绍 《国医论坛》1989,4(1):14-16
内蒙古医学院张斌先生的近作“八卦与六经”,对拙文“易与医”提出“其一”和“其二”两点商榷意见。“其一”的商榷焦点,颇不集中,经过详细研读之后,仿佛对拙文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1、未指出太极图的最早作家亦是周敦颐,而非《周易》所原有。2、拙文中之图一,与周之太极图不同。图二,周称之为无极图,而不应称之为太极图。3、“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不能离开万物而存在”一段,似乎指责拙文未指出先天八卧与后天八卦,一属自然现象,一属社会关  相似文献   
46.
医案选评     
这是李克绍教授的近作。李教授认为,中医的生命,在于临床,而对于有些缺乏临床机会的青年中医来说,正可以通过历代医案的学习加以弥补,因此写了这部《医案选评》。这部《选评》的目的,不仅仅是作为临床规范而学步,更重要的是为了吸取各家的专长、特点,启发思路,使临床摆脱框架,更加心灵手活。因此不但选择了一些精华可取之案,为了临床借鉴,也选择了一些方药不甚理想,需要补充修改之案,甚至还有少数医案,粗略看去,似无问题,但仔细推敲,实有错误者。至于置评重点,有的是从理论上进一步发挥,尽可能与医学经典相印证,有的则从技巧方面指出其或长或短,务期实事求是。文字方面,深入浅出,初学者可以从浅处学起,已有基础者,也可以再向深处挖掘,对于中医的临床、教学、科研皆有裨益。至目前为止,已评审了二百余案。令征得作者同意,陆续发表出来,以飨读者。至于所评是否恰当,也希望读者,指出其不足之处,以便互相切磋,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7.
一近代解《伤寒论》者,一般都把太阳、阳明二经病分为经证和腑证,而对于少阳病则鲜有论及经腑者。非不论也,是不易论也。因为太阳之腑是膀胱,职司排泄小便,只要小便不利又加上小腹满,就可诊知是太阳腑证。阳明之腑是胃与大肠,主司食物的受纳与传导,凡证见腹满、腹痛而又便秘,就可知是阳明腑证。而少阳之腑是胆与三  相似文献   
48.
二、从字里行间找问题,但不要死抠字眼,咬文嚼字。张仲景是后汉人,汉代的文章有汉代的风格,名词、术语也不完全和现在相同,所以每字每句都可能有探讨的价值,这就是本文所说的“从字里行间找问题”。“从字里行间找问题”,是说从文字表面粗枝大叶的看去,好象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推敲,用字、用词、句法、章法之中,确能发现一些问题可供探索,而且这种探索,对于学习《伤寒论》来说,有时起着发现问题、辨别是非、解决问题的重  相似文献   
49.
读《内经》的人,在承认这部古典医著是中医的精华之同时,也大都承认其中有糟粕。认为全部《内经》都是天经地义、白璧无瑕,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但究竟那些是精华,那些是糟粕,则往往见仁见智,各不相同。这其中固然有一些依目  相似文献   
50.
三、要结合临床来体会,而不是文字表面走过场初学中医的人,在临床上都是空白,而《伤寒论》却是临床总结,因此,学习时要尽可能的结合临床来体会,而不仅仅是浮光掠影地从文字表面一掠而过。因为只顺文解释,不能形象化,收效是不大的,而且容易形成教条。例如,学习阳明急下证之“身微热,大便难”,就得从大便难的“难”字上去体会,是频频入厕,用力胬责,痛苦万状,仍不大便,这才是急下证。如果只讲成一般的大便费力,何用急下?又如,“发热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