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中国医学   5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 4、临汗的注意事项欲使疗效圆满,除方剂运用得当外,发汗的具体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现将发汗法简述如下。温覆:凡发汗,必须室内温暖,关闭门窗,根据气候的冷暖,适当地覆盖被褥,不可频频揭视,使其易于汗出。吸粥:桂枝汤是缓汗剂,发汗力轻微,除温覆外,又须吸热粥以助药力。若一服汗不出,可接服二服、三服,乃至二三剂。麻黄汤发汗力猛,勿须啜粥。若服五苓散,则必须多饮暖水以取汗,促使其体内水饮内外分消。汗量:凡发汗,须从容和缓,以遍体湿润,微似有汗,最为适度。若仅局部有汗,即为“汗出不彻”,必不能中病。反之,若汗  相似文献   
22.
<正> 人所共知,学术上要提倡争鸣,但是争鸣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去争鸣,也需弄清楚,不然的话,就会无的放矢,把争鸣变成争吵。任何科学,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从初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当认识的初期,论据尚不充分,实践尚待证明的时候,各种假设,纷至沓来,各  相似文献   
23.
坏病是原发病经过误治之后,病情发生了变化而不能再根据原发病遣方用药者,不包括“自坏病”。并对少阳中风吐下悸而惊、坏痞、阳明病被火发黄等九种有证无方的坏病剖析论证,拟出了相应的方治。  相似文献   
24.
临床用活血药,常桃仁与红花、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灵脂与蒲黄、水蛭与虻虫伍用,两两相配。其配伍规律是什么?临床适应症的特点有无不同?很值得研究。桃仁味苦性润,红花味辛性散,二药合用,濡润行散,善于活血通络,适用于周身经络血液干枯,运行不畅者。乳香苦温,辛香走窜,没药  相似文献   
25.
五、要体现《伤寒论》的时代性《伤寒论》成书于汉末,那时的名词、术语、风俗习惯、文化水平,都和现代不同,如果仍用现代的眼光去阅读古代的著作,就必然问题百出。譬如我们讲“食欲正常”,《伤寒论》则称“能食”;我们说“食欲亢进”,《伤寒论》则叫“消谷善饥”;我们说“小便量正常”,《伤寒论》则说“小便利”“小便自可”,我们说“大便正常”,《伤寒论》则说“大便不硬”等等。我们读《伤寒论》时,必须注意这些问题。又如有人认为《伤寒论》是狭义的伤  相似文献   
26.
对《伤寒论》疑似证的辨证提出诸多具体力法,涉及的方面包括症状、脉象、体质、病程、治法、药效等,辨证的原则为同中求异。  相似文献   
27.
诊余吟     
<正> 妙手回春杯匾旗,个中甘苦有谁知。抢先危重犹救火,剖析疑难如治丝。亦喜亦忧随象转,任劳任怨似聋痴。间尝自勉复自谴,知其不可而为之。  相似文献   
28.
病例介绍:患者张××,男,50岁,1986年9月14日初诊。主诉:半年多以来,每月下旬即发生剧烈呕吐。呕吐前几日,自觉疲倦,食欲不佳,睡眠不好。呕吐发作时先将食物吐尽,其后是涎沫,直至呕出苦水,弯腰曲背,声震四邻,致使左右邻人聚观,皆有怜悯之情。约持续一日左右,才逐渐缓解。但呕吐之后,饮  相似文献   
29.
第一讲 概说     
1.本文是学习《伤寒论》的辅导材料。主要对象是社会上《伤寒论》爱好者、自学者。为使学习能由浅入深,条理清楚,容易掌握,我们直接用《伤寒论》的原文,按条文内容,重新归类,采取各家之长,以串讲的形式讲解。 2.《伤寒论》中的条文,有临床价值不大者,有可能是传抄错误不易解释者,有重复者,一概删掉不讲,所以本稿是串讲,也是选讲。 3.条文序码,以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辑宋本伤寒论》为准。 4.撰写本稿的指导思想是:(一)要求浅显通俗,易学易懂,凡玄虚之辞和脱离实践的空谈,尽可能避免;(二)时名词术语的解释,要求前后一致,同一术语,不能在这里这样讲,在那里又那样讲;(三)力求经得起临床检验。 5.本文讲述有不深透之处,可参考《伤寒解惑论》(山东科技出版社,1979年出版)、“读《伤寒论》随笔”(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二、三期)、“伤寒百问”(山东中医学院《学报》自1982年第一期起连载);山东科技出版社拟于1982年出版之《伤寒论语释》更适合与本稿结合学习。  相似文献   
30.
<正> 20、139条“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医宗金鉴》认为“复下之”应是“复下利”,并说,“上文利未止,岂有复下之理乎?”柯韵伯则认为“下”是攻下,他说,“医以心下结为病未尽,而复下之。”究竟那一种说法为是? 〔答〕从临床来看,两者都有理由。但是从行文的语法来看,如果是“未止者四日复下利”,那未,“未止”本来就是利未止,如何又说“复下利”?显然文气不顺,故当以柯说为是。 21、207条“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不吐不下,成注认为是未经吐下,尤在泾认为是自觉症状,即想吐又吐不出,想泻又泻不下。两种解释,那一种说法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