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构建和鉴定HAX1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 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 基因HAX1克隆至含有报告基因EGFP的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并转化于大肠埃希菌DH5α;筛选出重组质粒pAdTrack-CMV- HAX1,并在BJ5183细菌中与pAdEasy-1质粒进行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载体;用lipofectamine将其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携带全长HAX1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pAd-HAX1-EGFP,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用制备好的Ad-HAX1-EGFP感染HEK293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感染效率,RT-PCR、Western 印迹鉴定外源基因HAX1的表达.BrdU检测感染了Ad-HAX1-EGFP的HEK293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pAdTrack-CMV-HAX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pAdTrack-CMV-HAX1 质粒与pAdEasy-1质粒同源重组后与预期结果相符.构建好的Ad-HAX1-EGFP能有效感染HEK293细胞;外源基因能在239细胞中有效表达.HAX1高表达的HEK293细胞其增殖率得以提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HAX1和EGFP共表达的重组腺病毒载体,HAX1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HEK29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改良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目的探讨改良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00例(421眼)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的小切口摘出,光学部为6.0 mm的PMMA一体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隧道切口的隧道较长(内口与外口之间长度为4mm).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旋转人工晶状体,使上方切口处残余的皮质进入前方后吸出.结果术后1周内裸眼视力高于0.5达到85%,术后2月裸眼视力高于0.5者达90%.术后1周、1月、3月的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的差异分别为1.18±0.58D;1.06±0.48D;0.56±0.38D .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均不需缝合,术后无一例发生房水渗漏及浅前房.结论改良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各种白内障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首次羊膜移植失败后的再次移植治疗化学性和热烧伤后角膜穿孔的疗效。方法 采用新鲜单层或多层羊膜再次移植术治疗化学性和热烧伤后首次羊膜移植片脱落或融解并角膜穿孔的病例8例(9眼)。术后随访6~18月。结果 9眼中有8眼治愈。术后4~5周角膜上皮愈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穿孔处留下角膜白斑。1眼再行角膜移植术后因青光眼、角膜葡萄肿而失败。结论 首次羊膜移植治疗失败后的化学性和热烧伤角膜穿孔患眼,再次行羊膜移植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 ,44岁。因左足顽固性烧灼样疼痛 6年入院。 6年前被手枪击伤左腹部 ,子弹从右腰部穿出 ,当地医院诊断为 :腰腹部贯通伤 ,脊髓损伤 ,肠破裂。先后行肠吻合、椎板切除减压、脊髓探查术。术后双下肢活动好转 ,5天后出现左足烧灼样疼痛 ,剧烈难忍 ,呈发作性 ,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易发。 6年来自服吗啡类等强镇痛药物维持。查体 :双膝以下肌肉萎缩 ,肌张力下降 ,双踝以下肌力 3级 ,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 ,病理征阴性。足跖反射、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差。腰 5以下感觉平面减退 ,左足底外侧痛觉过敏。腰椎 MRI提示 :腰 3~ 4椎板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T1(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1)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标签蛋白FLAG的MSTI质粒pCMV-FLAG-MST1;将构建好的pCMV-FLAG-MST1质粒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的介导下转染MCF-7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法分析MST1在MCF-7中的表达情况;分别在转染后12、24、36和48h通过MTF法观察MST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转染后36h加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omodeoxy uridine,BrdU),通过其掺入比率显示MST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转染后36h加入顺铂,作用14h后通过AnnexinV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CMV—FLAG-MST1质粒;MTT及BrdU检测显示,转染pCMV—FLAG-MST1质粒后MCF-7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AnnexinV检测结果提示,高表达MST1后,细胞的凋亡率相对增高。结论: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高表达MST1,不仅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还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硬膜下积液转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下积液(SFC)临床比较常见,多可自愈。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一般认为与轻度颅脑外伤有关,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治疗,疗效比较满意。而对于SFC演变成CSDH国内外仅有少数病例报道,近年来我科发现1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65岁,平均36岁。 2.病程及体征:头部外伤9例中由SFC演变成CSDH时间为35d~4.5个月;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后2例,演变时间各为50d、  相似文献   
17.
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及对侧辅助切口的“对应双切口法” ,治疗严重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996年以来的 12 1例严重挫伤性前房积血手术后病例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追踪随访 12 1例中 ,术后视力≥ 0 3者97眼 (80 2 % ) ,其中≥ 0 6者 61眼 (5 0 4% ) ;视力未提高者 9眼 (7 4% )。眼压正常者 115眼 (95 % )。结论 以“对应双切口法”治疗严重挫伤性前房积血 ,手术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好 ,眼压控制佳。  相似文献   
18.
劳动卫生职业病预防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健全劳动卫生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搞好职业病防治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劳动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面 ,应用代替大量的表册、卡片、记录来积累数据、建立档案 ,做到系统化、规范化、连续化、无纸化管理。现将劳动卫生职业病预防信息管理集成系统 (下简称“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研制报道如下 :1 “系统”的研制过程1.1 “系统”的设计路线 分析“系统”内容数据及模块设计。1.2 “系统”软件需求说明的编写 考虑到“系统”属于管理软件 ,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为指导 ,内容必须符合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表达蛋白LATS1(Large tumor suppressor,homolog 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LATS1质粒GFP-C1-LATS1;将构建好的GFP-C1-LATS1质粒转染MCF-7细胞,36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转染效率;然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转染后1~4 d细胞增殖率;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在乳腺癌MCF-7中高表达LATS1后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最后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高表达LATS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质粒GFP-C1-LATS1构建成功,GFP-C1-LATS1质粒转染效率为80%左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表明,与空质粒对照GFP-C1相比,转染GFP-C1-LATS1后蛋白LATS1明显高表达;MTT结果 表明高表达蛋白LATS1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表明高表达蛋白LATS1后明显抑制细胞克隆的形成,对照组和高表达LATS1组的克隆数分别为(136±30)和(53±12)个(P<0.05);BrdU掺入结果 显示,在MCF-7细胞中,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增殖率为(24±2)%,而高表达蛋白LATS1后细胞增殖率为(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表达蛋白LATS1可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 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 picryl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沙拉嗪缓释剂的抗炎机制. 方法 应用TNBS/乙醇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100 mg&#8226;kg-1&#8226;d-1), 阳性对照组(给予5-对氨基水杨酸100 mg&#8226;kg-1&#8226;d-1),每组10只,每天灌胃2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 d,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index,DAI)、体质量变化及结肠病理学改变,生化法检查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肠组织TNF-α、IL-1β、IL-6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MPO活性及TNF-α、IL-1β、IL-6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MPO活性及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美沙拉嗪缓释剂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mRNA等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