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4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鉴别一种在药材市场流通中发现的"优质月季"是否为月季的非正品。方法:利用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及TLC色谱薄层技术对"优质月季"进行鉴别。结果:该"优质月季"与正品在性状、显微以及内在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可以确定该品种为月季的非正品。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制订醋狼毒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收集炮制10批醋狼毒饮片,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以狼毒乙素含量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拟定醋狼毒饮片水分不得超过9.12%,总灰分不得超过6.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9%,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7.70%,狼毒乙素含量不少于0.038%。结论:初步建立醋狼毒饮片量化质控标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黄芪饮片HPCE-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黄芪及其炮制品的指纹谱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色谱分离,以40mmol.L-1硼砂-20mmol.L-1硼酸-10%甲醇(pH=8.7)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为20kV,波长为210nm,以黄芪甲苷为参照物(IS),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9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黄芪饮片HPCE-DAD指纹图谱;发现少数黄芪饮片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生品与其炮制品的指纹谱差异显著。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芪饮片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4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4岁,因“乏力20d,四肢肌肉伴下腹部疼痛6d”入院。入院后查体:神清语明,贫血外观,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上腹部有轻压痛,下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四肢肌肉有轻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45.
通过查阅文献追踪赭石炮制历史沿革及前人的炮制原始意图,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和临床体会,概括赭石古代、现代炮制研究情况,提出赭石炮制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为赭石的进一步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中药自然铜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然铜的鉴别、化学成分、炮制研究、药理研究等方面入手,针对近年来有关自然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自然铜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为进一步完善自然铜的炮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7.
48.
李洋  陈健  张越  李俊松  狄留庆  李文  王洪兰 《中草药》2022,53(1):231-237
目的 建立白芍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白芍药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0~17 min和22~45 min,244 nim;1...  相似文献   
49.
目的检测太子参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方法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六六六、滴滴涕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太子参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符合BHC≤0.1 mg/kg、DDT≤0.1 mg/kg的规定,不同产区太子参中农药残留量有些差异。结论为太子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50.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松  冯怡  徐德生 《中成药》2007,29(4):563-567
药物制剂从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丸散膏丹、酒露汤饮等的第一代剂型发展到了目前能根据所接受反馈信息而自动调节释放药量的第五代剂型,其中缓、控释制剂属于第三代,是给药系统研究(DDS)的一个重要部分。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目的,其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狭义的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的制剂。作为第三代制剂,西药该制剂的研究已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中药方面,有效成分繁多、含量较低、疗效评价极为困难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该剂型的发展。本文就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近十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