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miR-182-5p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用qRT-PCR检测法比较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MG63、SAOS2)、人正常细胞和人成骨细胞(HFOB1.19)中miR-182-5p的表达水平。转染miRNA模拟物或抑制剂或模拟物+KLF7,以转染miR-182-5p表达的上调或下调。通过EDU、迁移分析和侵袭分析来检测细胞功能。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检测miR-182-5p与KLF7的关系,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KLF7的表达。结果:miR-182-5p在骨肉瘤细胞系中被下调。miR-182-5p过表达抑制肿瘤生长、迁移和侵袭。随后的研究显示,KLF7是骨肉瘤细胞中miR-182-5p的直接和功能靶点。miR-182-5p通过调节KLF7来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miR-182-5p通过靶向调节KLF7而起到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花旗泽仁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肠道菌群中的代谢情况,研究花旗泽仁主要活性成分在SD大鼠体外肠道菌群的代谢规律并探索其原型成分与代谢产物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分析手段,检测花旗泽仁主要活性成分含量,鉴定代谢产物结构。结果 :①花旗泽仁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b1(G-Rb1)、泽泻醇A-24-醋酸酯(Alisol A 24-acetate)和9-羟基-(10E,12E)-十八碳二烯酸(9-HODE)可以被肠道菌群代谢,且肠道菌群对G-Rb1的代谢较快,而Alisol A 24-acetate和9-HODE的代谢速度相比较慢。②本研究确定了G-Rb1的4个代谢产物人参皂苷Rd(G-Rd)、人参皂苷F2(G-F2)、人参皂苷C-K(C-K)和20(S)原人参二醇(Ppd),Alisol A 24-acetate的1个代谢产物泽泻醇A(Alisol A)。结论 :本研究通过体外肠菌代谢实验,明确了花旗泽仁中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在肠道菌群中的代谢规律,并确定代谢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我国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CHARLS数据选取年龄45~60岁关键变量值完整的围绝经期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去除缺失值,得出4年的截面数据,分别为4318、4200、3930和4147份。通过截面数据匹配面板数据,得到4期完整的追踪数据5040份,构成n=1260,T=4的平衡短面板数据集。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变动情况,采用面板二值选择模型的随机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年份追踪样本的围绝经期女性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5.9%,33.1%,36.7%,43.7%,追踪数据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PC=3.25%,P=0.183)。回归结果显示:城镇地区OR=0.570(0.457,0.710)、文化程度越高 OR=0.759(0.655,0.879)、有配偶 OR=0.363(0.236,0.558)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自评健康差 OR=2.704(2.152,3.396)、有残疾 OR=1.457(1.087,1.954)、有慢性疾病 OR=1.407(1.179,1.680)、最近两年有摔倒 OR=2.028(1.613,2.550)、睡眠时长不正常OR=2.249(1.898,2.664)、生活较不满意OR=4.803(3.757,6.140)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检出水平较高,应加强对农村地区,文化程度低,无配偶,自评健康差,有残疾,有慢性疾病,最近两年有摔倒,睡眠时长不正常,生活较不满意等人群的心理保健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癌症患者久坐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开展进一步研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测量方法、易发人群、影响因素、后果及相关干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 癌症患者久坐时间大多在8 h以上,其测量方法包括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个人动机因素、环境因素等。研究显示,久坐行为可能对癌症患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主要通过增加运动或减少久坐行为的干预措施降低癌症患者的久坐行为。结论 减少久坐行为能够促进癌症患者健康生活方式以改善不良健康结局,基于患者特点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开展为制定癌症患者久坐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严重危害病人机体,常合并抑郁等心理障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发病率不断升高,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增加病人住院率和死亡率。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具有独特优势,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收集和分析种植病例,讨论种植体内径微隙与种植体上部周围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种植中心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9月30日154位种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2位,女性患者72位.共植入395颗植体,均为NobeIBi0.care RepIace系统.对比其中一段式与二段式术后3-6月复诊时螺丝孔内径有无异味或异物,及种植体上部周围的骨吸收情况和有无感染.结果:根据资料显示,植体内径的螺纹与基台的螺丝之间存在约60um的缝隙.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许多患者在取出基台后,都可以闻到植体内径散发出来的异味,甚至可以看到软垢,因此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收集和分析考虑植体内径的微隙可能会引起植体上部周围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分叉区动脉瘤位置深,术野狭窄,兼有丘脑穿支动脉及颅神经穿行其间,故在该区域手术极具挑战性。术野的充分显露较困难,是造成此类手术困难的主要原因。颞前经海绵窦入路通过磨除前床突,移动颈内动脉(ICA),切开海绵窦顶壁并松解动眼神经,磨除部分后床突及鞍背及上斜坡的骨质,扩大了颈内动脉-动眼神经三角,提供了一个到达基底动脉分叉区的安全、有效的手术通道。因此,值得广大神经外科医生掌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前经海绵窦入路至基底动脉分叉区的相关显微解剖学研究。方法:采用5例(10侧)乳胶灌注湿性尸头,模拟颞前经海绵窦入路至基底动脉分叉区的手术路径,观测术野范围、操作视角、小脑幕前切迹区相关结构的毗邻关系及构成颈内动脉-动眼神经三角(COT)扩大前后的面积。结果:①颞前经海绵窦入路所显露的脑表面空间面积为(1103.2±412.3)mm2,其在平行于大脑外侧裂轴上的操作视角为(125±5.4)°,与垂直于该轴方向上的操作视角为(20.3±2.9)°。②原位测量COT面积为(22.04±5.22)mm2;通过磨除颅底骨质,向中线侧移动颈内动脉,切开视神经管鞘环,测量扩大后的COT面积为(55.38±6.03)mm2。后者的面积较COT扩大之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通过扩大COT面积,打开海绵窦顶部,颞前经海绵窦入路能够增加小脑幕前切迹区的显露,有效地暴露基底动脉分叉区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