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针刀治:疗组(n=50)和针刺对照组(n=50),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对照组以针刺颈3~6夹脊穴,配双侧天柱、双侧风池穴。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眩晕的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在治疗前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眩晕的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上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CD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针刀和针刺对各项血流参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Vs、VD及VM值极显著上升(P〈0.01),PI及RI值极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VS及VM值有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参数值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治疗组在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眩晕程度的减轻、眩晕发生频率的降低、以及眩晕发生时持续时间的减少的作用较对照治疗明显,在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2.
耐阿霉素肝癌细胞HepG2表达Fas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疗中Fas与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建立耐阿 的肝癌细胞HepG2株,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该耐药细胞Fa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未经阿霉素诱导的不耐药的HepG2细胞仅弱表达Fas,并主要在细胞膜,耐阿霉素的HepG2细胞表达Fas增强,,并以胞浆为主。同时细胞的死率亦发生变化,耐药株在0.1μg/ml阿霉素中的死亡率与非耐药株在无ADM中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为A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包括骨关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以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00例为B组,以及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GPI和抗-CCP,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RF进行测定。比较3组研究对象GPI、抗-CCP、RF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以及GPI、抗-CCP、RF与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A组GPI、抗-CCP、RF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以及C组(P0.05);GPI、抗-CCP、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GPI、抗-CCP和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肠套叠病人523例,X线下空气灌肠整复功能成功454例,失败病例均经手术探查整复。结果 本组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69例,其中2例在麻醉后剖腹前复查体征时发现包块消失,再次空气灌肠证实已解套,余均经手术复位,其中复杂型34例,肠坏死8例,器质性病变中美克氏氏憩室占5例,息肉1例,肠囊肿1例,盲肠缺如1例,38例阑尾被套,手术复位后,复发肠套叠1例,肠粘连1例。结论 整复失败与复杂型肠套型、肠管畸形、肠腔坏死、年龄小、病程长有关。X线下呈大团块影和“弹簧征”是难复性肠套叠的特征。正确判定中转手术时机,选择合适治疗方法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针刀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只接受依那西普治疗,观察2组患者0、4、8、12周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学指数(BASMI)、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BASMI、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BASMI、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依那西普能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6.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RA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发现该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中介导免疫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 并与RA-FLS自噬关系密切。此外, RAF/MEK/ERK信号通路与RA骨破坏也具有相关性, 但目前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 RAF/MEK/ERK信号通路与RA骨破坏的相关性研究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同时, 提出以RAF/MEK/ERK信号通路为靶点开展RA药物靶向研究, 可能会推动RA治疗药物的发展, 为治疗RA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了解近年河南省郑州市人群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和阳性率,了解人群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抗体水平,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成效,为人群乙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1年,每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郑州市选取1~2个县区,每一个县区随机选取1~2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和(或)1~2个农村乡镇,随机选取0~79岁人群,采集血清标本,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体(HBeAb),分析HBV标志物模式和阳性率。结果 2019—2021年从2 310名调查对象中检出9种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其中乙肝五项标志物全阴性占28.44%,单HBsAb阳性占63.98%,HBsAb和HBcAb同时阳性占6.02%,单HBcAb阳性占0.95%,HBsAg、HBeAb和HBcAb同时阳性(小三阳)占0.35%,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大三阳)占0.13%,单HBsAg阳性占0.04%,HBsAg和HBcAb同时...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与分析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骨代谢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诊治的RA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平行对照原则把患者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热逐风合剂治疗,两组药物疗程为24周,在治疗后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水平。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为97.92%,与对照组的83.33%相比,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28个关节的平均疾病活性评分(DAS28)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中医组比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骨钙素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中医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医药在RA患者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水平,降低患者的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骨钙素含量,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缓解临...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对学习成绩与智力结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按照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第二次修订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对新郑苑陵中学 45 5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定 ,结合家庭及学校问卷 ,进行了学习成绩与智力结构的研究分析。结果 学习成绩与智力有相关关系 ,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素对智力有一定影响。结论 学习成绩与智力有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清热逐风合剂治疗急}生.痛风性关节炎的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秋水仙组)、治疗组(清热逐风合剂组)四组,每组10只。造模前48小时,每隔24小时灌服秋水仙碱悬混液4ml和清热逐风合剂4ml。第2次给药后l小时造模,48小时后处死取材,取血液检测IL-1β、TNF、IL-4的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血中IL-1β、TNF浓度升高,IL-4降低,经药物干预后IL-1β、TNF降低,IL-4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L-1β、TNF师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L-4虽然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逐风合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机理为降低了体内的IL-1β、TNF,升高了IL-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