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利用质粒载体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研究EGFP对rMSC体外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方法:以质粒为载体将EGFP基因转染rMSC,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rMSC的表面标志物,并对转染EGFP的rMSC在体外向神经元方向诱导分化.结果:转染EGFP基因的rMSC与未转染的rMSC在细胞形态学和生长特性方面一致.转染EGFP基因的rMSC在细胞表面标志物上符合rMSC的特点,呈CD44(+),CD11b(-),CD45( -),经体外培养后可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并且2组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EGFP基因对rMSC在体外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无明显影响,EGFP可作为研究rMSC分化潜能机制的有效示踪标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正念团体训练对初中生拖延行为、自尊及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影响,为初中生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的120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名.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观察组采取正念团体训练.训练前和训练后评价两组的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非理...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酮IIA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用HPLC法进行分析。色谱柱为YMC C18(5 μm,ID 3.0 mm×150 m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74∶26∶1);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内标为4-氯联苯。结果线性范围为0.05 mg·L-1~6.40 mg·L-1,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L-1。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9%,102.1%和100.4%。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结论本方法稳定、简便、可靠,可用于丹参酮IIA的血药浓度分析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5.
儿童坐骨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肌注部位不准确或肌注药物刺激神经所致。笔者从 1 995年~ 2 0 0 3年采用针刺加推拿手法治疗本病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般资料本组 48例肌注后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患儿 ,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 3个月~ 1 2岁 ;男性 36例 ,女性 1 2例 ;病程 7天~ 3个月 ;所注射的药物为青霉素者 2 8例 ,氨基比林者 8例 ,氨苄青霉素者 8例 ,庆大霉素者 4例。患儿多数在注射次日或即刻出现哭闹、跛行等症状 ;属腓总神经损伤者 1 9例 ,胫神经损伤者 1 9例 ,混合性损伤者 1 0例。所有患儿均在发病后经肌电图…  相似文献   
106.
正青少年腰椎滑脱是指在骨骼发育成熟前,头侧椎体相对于相邻尾侧椎体发生移位,常见于腰骶结合部位的L5/S1节段,可伴有相同节段峡部骨缺损或发育异常~([1、2])。既往研究表明,青少年腰椎滑脱的发生、发展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椎体滑脱造成局部应力改变、干扰腰骶椎形态的正常发育、破坏腰骶部的生理序列,进而影响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状态;另一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肾肿瘤穿刺活检(renal tumor biopsy,RTB)诊断小肾肿瘤(small renal mass,SRM)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经我院CT或MRI发现肾脏占位、且行B超引导下RTB的SRM患者,所有患者活检后均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或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比较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的诊断结果以分析二者的符合率,同时记录穿刺活检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41例患者入组,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4~75岁,平均56.10岁;肿瘤最大径1.3~4.0cm,平均3.1cm。RTB的诊断率为95.12%(39/41)。与术后病理比较,对于恶性SRM组织学亚型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90.91%(30/33),只有24例活检组织获得组织学分级,诊断正确率为60.61%(20/33),有4例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较活检病理升高。结论:RTB正确率较高,安全性良好,对于影像学难以诊断的SRM,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行后路长节段矫形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胸段CS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10~18岁,平均12.6±3.0岁。随访24~96个月,平均42.4±27.3个月。收集术前MRI资料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收集患者性别、年龄、Risser征、体重指数(BMI)、骨移植材料、融合节段,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远端附加现象(末次随访时术后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满足以下之一者:术后最下固定椎偏离骶骨中垂线10mm以上;最下固定椎以下第一个椎间隙成角增加5°以上;最下固定椎下第一个椎体偏离骶骨中垂线5mm以上),将患者分为远端附加现象组与非远端附加现象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主弯矫正幅度、头侧代偿弯Cobb角、尾侧代偿弯、冠状面平衡距离、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肩高度、顶椎偏距、远端固定椎位置、远端固定椎椎间隙成角、术后主弯/尾侧代偿弯比、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等可能对远端附加现象发生有影响的因素。应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远端附加现象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相关危险因素的最佳截断点。结果:共7例发生冠状面远端附加现象,发生率为8.97%。两组比较,术前冠状面平衡距离(-0.3±1.6mm vs 2.3±2.7mm)、LIV是否触及稳定椎(59/12 vs 0/7)、术后主弯Cobb角(19.0°±7.8°vs 28.7°±9.5°)、术后头侧代偿弯Cobb角(5.9°±3.6°vs 9.1°±7.4°)、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0.9±1.6mm vs 3.4±1.7mm)、术后LIV椎间隙成角(1.4°±1.7°vs 3.5°±3.1°)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比(32/29 vs 3/4)、年龄(12.5±2.8岁vs 13.2±5.2岁)、Risser征比(18/53 vs 2/5)、体重指数(17.8±3.8kg/m2vs 18.5±5.1kg/m2)、融合节段数(7.9±3.4个vs 8.3±3.0个)、自体骨移植/人工骨移植(40/31 vs 4/3)、术前主弯Cobb角(47.4°±14.0°vs 55.1°±12.0°)、术前头侧代偿弯Cobb角(16.5°±12.6°vs 24.5°±13.7°)、术前尾侧代偿弯Cobb角(19.1°±12.3°vs 26.1°±14.3°)、术前肩高度(0.4±1.4mm vs 0.0±1.4mm)、术前顶椎偏距(1.7±2.7mm vs2.0±2.7mm)、术前Pfirrmann分级(64/7 vs 4/3)及术后尾侧代偿弯Cobb角(5.9°±5.0°vs 8.4°±6.3°)、术后冠状面平衡距离(0.7±0.9mm vs-1.1±1.2mm)、术后肩高度(0.2±2.3mm vs 0.7±0.9mm)、术后顶椎偏距(1.0±1.2mm vs 2.2±1.8mm)、术后主胸弯/尾侧代偿弯比(5.8°±6.7°vs 6.8°±12.2°)、主弯矫正幅度(28.4°±17.0°vs 34.5°±15.1°)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端附加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后远端固定椎椎间隙成角过度(LIV disc angle)(OR=1.72,P=0.003),远端固定椎未触及稳定椎(OR=2.31,P=0.007),术后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过度(pre-post CBD)(OR=1.21,P=0.014)。ROC曲线显示,术后LIV椎间隙成角最佳截断点为8.05°(敏感性71.4%,特异性81.7%,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669~0.972,P=0.005),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最佳截断点为3.45cm(敏感性85.7%,特异性8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95%CI:0.808~0.999,P0.001)。结论 :LIV未触及稳定椎、术后LIV椎间隙成角过大和术后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过度是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凸行后路长节段矫形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过大鼠的体外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探讨了五味子和甘草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雄性SD大鼠口服 6d五味子或甘草水煎液 ,剂量为生药 1 g或 3g/kg ,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分别给予蒸馏水和苯巴比妥钠 ( 0 .1 2 g/kg) ,制备各给药组肝微粒体并测定P450 水平。以利多卡因为探针药物 ,以给予五味子、甘草或苯巴比妥钠 6d的大鼠肝微粒体研究其体外代谢速率 ;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 ,大鼠先口服 6d五味子、甘草或苯巴比妥钠 ,第 7天静脉给予利多卡因 ( 1 0mg/kg) ,测定血浆和尿液中利多卡因的浓度 ,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结果 :五味子组和甘草组大鼠P450 水的平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P450 水平与剂量和时间呈相关性。第 6天 ,与空白对照的P450 水平 ( 0 .695 μmol/g)相比 ,五味子组、甘草组和苯巴比妥钠组分别增加了 5 8%、91 %和 2 70 %。在服用了五味子、甘草和苯巴比妥钠的大鼠肝微粒体中利多卡因的代谢速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 ,而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也明显改变。在五味子组和甘草组中 ,利多卡因的半衰期分别缩短了 2 8%和 39% ,总清除率增加了 76%和 5 9%。表明五味子和甘草对P450 同工酶具有诱导作用。因此 ,当其他药物与五味子或甘草合用时 ,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将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不同粒径二氧化钛(TiO2)对小鼠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四蒸水)、50 nm TiO2组(5 g/kg)、120 nm TiO2组(5 g/kg).灌胃染毒后观察1周,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肝、肾、皮层及海马各组织中钛元素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织细胞中ROS的含量.结果 各组小鼠一般状况良好,饮水量、进食量未见明显改变,体重增重及肝、肾、脑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20 nm TiO2处理后,小鼠肝、肾、皮层、海马各组织中T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0 nm处理组的Ti含量明显高于120 nm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20 nm TiO2组小鼠肝脏、肾脏和皮层组织细胞中ROS水平(273.2±32.5、160.2±28.5、74.9±8.9,159.4±15.9、64.4±7.5、41.2±5.6)与对照组(74.9±6.4、24.9±2.8、32.8±3.1)相比明显升高;50 nm处理组小鼠海马细胞中RO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0 nm组各组织中ROS水平明显高于120 nm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粒径TiO2经口急性染毒后Ti元素可以分布于小鼠肝、肾、脑组织中,使小鼠肝脏、肾脏、皮层和海马细胞中ROS生成增加,且 50 nm TiO2的作用明显大于120nm Ti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