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对剖宫产术病人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6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80例。A组产妇入手术室后行自控耳穴电刺激,取神门穴,频率为1.5Hz,强度由产妇自己掌握,刺激30min后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中持续刺激至术后2h;B组不进行电刺激。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开始至胎儿剖出(T1)、胎儿剖出至子宫缝合完毕(T2)、探查腹腔至缝合皮肤切口(T3)、硬膜外腔给予吗啡至术后2h(T4)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术中甲氧氯普胺、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A组较B组T3、T4时间段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降低(χ2=6.135~17.670,P<0.05),甲氧氯普胺使用率降低(χ2=26.467,P<0.05);两组T1、T2时间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可明显降低剖宫产术中探查腹腔后与硬膜外使用吗啡后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但对麻醉开始至胎儿剖出时间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用于剖宫产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184例焦虑自评分(SAS)>30分的择期剖宫产产妇,拟行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3组;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简称A组,60例)、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眼点穴组(简称B组,60例)及对照组(简称C组,60例)。A组产妇入手术室后行自控电刺激耳神门穴,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B组刺激耳眼点穴;C组夹穴连线等与A组相同,不行电刺激。观察产妇入室后(T0)、刺激30min后(T1)、取出胎儿后(T2)、术毕时(T3)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产妇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 II)及皮质醇(Cor)水平;术中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及C组在T1、T2、T3时BIS、血浆Ang II及Cor水平升高(P<0.05),Ramsay镇静评分减少(P<0.05);T1时HR、MAP升高(P<0.05)与本组T0时比较,A组T1时BIS、HR、MAP、Ramsay镇静评分、血浆Ang II及Cor水平降低(P<0.05)。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用于剖宫产术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设盲原则,将5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组(A组,n=25),单纯七氟烷组(B组,n=25).麻醉诱导前,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穴30 min;B组在手术室静置30 min.插管后,A、B两组静脉连续输注瑞芬太尼,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BIS值在40~ 50,A组继续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别在穴位刺激前(T0)、切皮时(T1)、开腹探查时(T2)、开腹探查后30 min(T3)、开腹探查后60 min(T4),采静脉血监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浓度,手术开始后每10 min记录1次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结果 A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1.4±0.2)%,明显低于B组的(1.9±0.4)%(t =3.147,P<0.01);两组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在T1、T2时间点较T0明显升高(F=2.256、2.432,2.132、2.334,均P<0.05),两组T1~T4时间点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9、2.232、2.453、2.602,均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降低了上腹部手术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应激反应,与七氟烷具有麻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对剖宫产术不同时间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4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自控经皮耳穴电刺激耳神门穴组(A组,n =80)、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眼点穴组(B组,n=80)与对照组(B组,n=80).A组产妇入手术室后行自控耳穴电刺激,取神门穴,频率为1.5 Hz,强度由产妇自己掌握,刺激30 min后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持续刺激至术后2h;B组取耳眼点穴,刺激方法与A组相同;C组夹穴连线等与A组相同,只是不进行电刺激.观察时间段:麻醉开始至胎儿剖出(T1)、胎儿剖出至子宫缝合完毕(T2)、探查腹腔至缝合皮肤切口(T3)、硬膜外腔给予吗啡至术后2 h(T4).观察项目:①各时间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②术中胃复安、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③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出血量.结果:A组较B组及C组,在T3、T4时间段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在T1、T2时间段3组无差异(P>0.05);A组较B组及C组胃复安使用率降低(P<0.05);3组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明显降低剖宫产术中探查腹腔后与硬膜外使用吗啡后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但对麻醉开始至胎儿剖出时间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与眼点穴对剖宫产产妇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A组)和经皮电刺激耳眼穴组(B组),每组80例.A组产妇入手术室后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频率为1.5 Hz,强度由产妇自控,30 min后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持续刺激至术后2 h;B组电刺激耳眼穴,操作方法同A组.观察时间分别为开始麻醉至剖出胎儿(T1)、剖出胎儿至缝合子宫完毕(T2)、探查腹腔至缝合皮肤切口(T3)、硬膜外腔给予吗啡至术后2 h(T4).观察项目分别为①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②胃复安、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③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血量.结果 A组较B组在T3、T4时间段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在T1、T2时间段两组无差异(P>0.05);A组较B组术中胃复安使用率降低(P<0.01);两组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较眼穴具有更为明显的抗恶心呕吐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椎管内潜伏期镇痛不增加剖宫产率,不延长产程,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1-2];亦有研究发现,硬膜外镇痛本身可能引起分娩过程中胎位的不正常旋转而最终采取剖宫产分娩[3].对于已存在枕横位或枕后位的产妇往往在潜伏期迫切要求镇痛,临床上常进行体位管理以纠正胎方位异常.但剧烈的产痛使产妇难以配合,对此类产妇如何行潜伏期分娩镇痛应慎重考虑[4].有研究表明,双管硬膜外潜伏期分娩镇痛可加快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分娩质量[5].本文回顾性分析枕横位或枕后位初产妇的分娩资料,评价双管硬膜外潜伏期分娩镇痛联合体位管理对此类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旨在为双管硬膜外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与耳眼点穴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影响。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择期剖宫产产妇160例,术后均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S组,n=80)、经皮电刺激耳眼点穴组(E组,n=80)。S组术前行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E组术前行经皮电刺激耳眼点穴,强度由产妇自己控制,刺激30min后麻醉,术后4、10、22h各重复刺激1次。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6、12、24、48h(T1、T2、T3、T4)静息痛、宫缩痛及动态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EA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硬膜外镇痛复合液用量,术后48h内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甲氧氯普胺使用率,瘙痒发生率,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6h出血量,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与E组比较,S组术后T1、T2、T3、T4时静息痛、宫缩痛及动态痛VAS评分、PCEA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比值及镇痛复合液用量显著降低(t=2.788~5.021,P<0.01),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和甲氧氯普胺使用率显著降低(χ2=14.107~22.747,P<0.01),瘙痒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6h出血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其他相关副作用。结论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较耳眼点穴可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并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双、单管硬膜外阻滞对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60例拟行分娩潜伏期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双管阻滞组(A组)和单管阻滞组(B组)各130例。两组均观察以下指标:①产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②改良的Bromage评分;③产妇镇痛混合液总量、缩宫素使用率、总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④新生儿体质量、Apgar 1及5min评分;⑤分娩方式;⑥镇痛后宫缩规律、宫口开至5cm、宫口开至10cm及胎儿娩出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浓度(随机抽取白天分娩产妇40例);⑦产妇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产妇镇痛混合液总量减少,总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缩短,第二产程分娩时VAS评分降低(t=2.138~12.368,P0.05);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会阴侧切率、缩宫素使用率降低(χ2=4.279~43.547,P0.05);剖宫产指征中产妇胎位不正及第二产程阻滞发生率降低(χ2=5.308、4.368,P0.05);在胎儿娩出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皮质醇浓度降低(t=2.400、2.380,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皮质醇浓度较其他时间点升高(t=2.095~2.639,P0.05),A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双管硬膜外阻滞用于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优于单管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