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放射增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甘氨双唑钠(sodium glycididazole, CMNa)在恶性肿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CMNa Ⅳ期临床研究的80例诊断明确的实体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或常规放疗,2 Gy/次,5次/周,中位照射剂量60Gy,同期应用CMNa 800 mg/m2,每周3次;观察肿瘤近期疗效和毒性作用。结果 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最好,有效率91.7%,其后依次是鼻咽癌85.7%、食管癌66.7%、肺癌54.5%、肝胆癌40%,全部有效率(CR+PR)62.6%,疾病控制率(CR+PR+SD)达到100%;黏膜、皮肤的不良反应最常见,但多为1~2级轻度反应,分别为51.3%和46.3%;血液毒性白细胞下降最明显,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9,P=0.061),对肝肾功能、心电图变化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放疗结合CMNa治疗恶性肿瘤有满意的近期疗效,无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232.
皮炎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不同致病性的皮炎外瓶霉在基因学上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试验菌株包括皮炎外瓶霉16株(模式株、标准株、临床及自然分离株),甄氏外瓶霉1株(标准株),丛梗孢外瓶霉1株(临床株).煮沸冷冻法提取DNA,常规PCR扩增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多序列分析方法等进行研究.结果:皮炎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较为保守,PCR-RFLP对于该菌种的鉴定具有较大意义;DNA序列分析显示,不同来源、不同致病性的皮炎外瓶霉分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提示不同群落致病性的差异存在一定的遗传学基础.结论:皮炎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序列保守,对于该菌种的分类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3.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嗅沟脑膜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6例,年龄29~59岁,平均48岁。行CT检查3例,MRI检查8例,均为增强扫描。分析CT、MRI影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瘤灶起源于颅前窝嗅沟,多数密度或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均匀增强;少数不均匀增强,大部分病例出现脑膜尾征,少数伴钙化、坏死、囊变。邻近颅骨受累时引起骨质增生或受侵。结论:起源于嗅沟的脑膜瘤均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嗅沟骨质及其脑膜影像改变的显示,对瘤灶起源具有重要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MRI优于CT,但CT对钙化和骨质改变显示优于MRI。  相似文献   
234.
李东明 《现代保健》2010,(27):60-61
目的总结小儿EB感染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儿科收治的138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经过精心治疗,138例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均消失,达到临床治愈,有效率为100%。住院时间7~41d,平均14d。结论对症支持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35.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3基因(rAdp53)注射液在不可切除晚期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2012年间共收治不可切除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76例,其中rAdp53+放疗、热疗(p53组)41例,放疗、热疗(对照组)35例。rAdp53瘤内注射或腔内灌注,1 次/周,1~2×1012 VP/次,平均8次。放疗2 Gy/次,5 次/周,平均PTV剂量p53组为(56.3±5.3) Gy,对照组为(58.1±4.2) Gy (P>0.05)。热疗采用浅部或深部热疗,2 次/周,平均8次。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OS期及不良反应。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余用χ2检验。结果 p53组较对照组疗后2个月获益率(PR+CR+SD)和LC率明显提高(85%∶54%,P=0.003和49%∶23%,P=0.020),疾病进展时间及OS明显延长(12个月∶5个月,P=0.010及48个月∶31个月,P=0.049)。除一过性发热外,未见加重的放疗及热疗不良反应(P>0.05)。结论 软组织肉瘤采用重组人p53基因注射液结合放疗、热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6.
目的探讨南宁地区孕妇感染TORCH[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单纯性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检出率,做好优生优育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妇产医院2014年1~2月2 155例孕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TORCH-IgM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中978例进行TORCH-IgG抗体检测,对350例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和1 805例正常妊娠孕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测发现TORCH-IgM总阳性率为7.61%,其中CMV-IgM、TOX-IgM、RV-IgM、HSV1-IgM、HSV2-IgM阳性率分别为2.01%、1.11%、1.62%、1.48%、1.30%。TOX-IgG、RVIgG、CMV-IgG、HSV1-IgG、HSV2-IgG阳性率分别为4.60%、89.2%、94.9%、87.8%、14.4%。有不良孕产史孕妇血清TORCH-IgM总阳性率为14.57%,高于正常妊娠孕妇(P0.05)。结论 TORCH感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应加强对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期TORCH筛查。  相似文献   
237.
目的研究PRR13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不同染色程度所代表的意义与结直肠癌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以及该基因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可能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6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肿瘤标本和包含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类型、p TNM分期、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及生存预后等信息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病灶中PRR13蛋白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PRR1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PRR13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单因素回归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在结直肠正常组织中PRR13蛋白大部分在细胞核中表达(142/145,97.9%),仅少部分正常组织标本细胞质中存在该蛋白(27/145,18.6%);在癌组织中,PRR13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明显降低(30/145,20.7%),大部分是无表达(131/145,79.3%),而在细胞质的表达较正常组织的表达明显升高(61/145,42.1%)。PRR13基因表达的高低,与肿瘤的分化类型、p TNM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P 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黏液结构、浸润深度等因素无相关性(P 0.05)。此外,PRR13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结直肠癌中PRR13基因表达的强弱,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相应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且PRR13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38.
【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学表现,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影像确诊的12例肩关节米粒体滑囊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X线、CT检查主要观察肩关节的骨性结构,有无骨质侵蚀;MRI检查主要观察米粒体、滑膜的信号特点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12例患者X线、CT均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密度不均匀,4例伴肱骨头局限性骨质破坏,边缘未见明显硬化。与骨骼肌相比,所有米粒体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稍高信号,米粒体直径为2~7mm,周围有增生滑膜,10例米粒体位于肩峰下滑囊,滑膜增生以肩峰下滑囊为主,可伴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3例)、喙突下滑囊(3例)、肩关节囊滑膜增生(4例)。骨质侵蚀患者病变显示清楚,周围不伴骨髓水肿表现。关节积液较少。结论:肩关节米粒体滑膜炎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依据X线、CT、MRI表现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39.
目的探讨并评估不同胼胝节段切开术式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行胼胝体前部2/3切开术,观察组患者行胼胝体全节段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3.88%、79.59%,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执行与视结构技能、注意与集中、延迟记忆、计算和定向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胼胝体前部2/3切开术相比,胼胝体全节段切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40.
临床病理对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伊始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灶中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形态的变化来实现,随着学科的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成为了病理诊断中的重要辅助手段,至今已是病理诊断中的一项常规病理技术,尤其体现在肿瘤的诊断中。做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质量控制才能够保证准确的病理诊断结果。然而,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因素众多,因此,本研究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前、中、后质量控制进行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