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非正常工作时间就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入门至球囊(D2B)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治疗的120例ASTEMI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实际时间分为正常工作时间组(41例)与非正常工作时间组(79例).进行两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棘突球囊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120例134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应用棘突球囊进行扩张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资料,评估棘突球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134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行棘突球囊扩张治疗中失败5处,成功扩张129处,成功率为96.3%。129处中,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弥漫性病变、分叉病变、开口部病变和以及其他类型病变各为30、24、26、16和33处,成功扩张后,给以支架植入或应用药物球囊治疗。6例棘突球囊扩张后发生了内膜撕裂,均为A型夹层,发生率为5.0%(6/120),对其中5例行植入支架治疗。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及需要外科处理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棘突球囊临床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扩张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针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西安市杨凌示范区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LMWH治疗纳入对照组(n=52),采用尿激酶联合LMWH治疗纳入观察组(n=52),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疗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水平等相关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T-proBNP、D-二聚体、Ox-LDL、GSH-Px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x-LDL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SH-Px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出现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激酶联合LMWH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NTproBNP、D-二聚体及Ox-LDL水平,提高患者GSH-Px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体检测与彩色多普勒监测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价值.方法:60 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健康体检患者60 例(对照组) 都采用IgM 、IgG 抗体快速诊断和经颅多普勒(TCD) 监测.结果:观察组的脑脊液IgM 、IgG 抗体检测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Vs 、Vd 、Vm 、PI 在大脑前动脉分别为(62.3±9.6),(94.5±14.2),(48.0±7.2),(0.75±0.14).大脑后动脉分别为(62.8±9.5),(94.5±14.2),(47.9±7.2),(0.76±0.18).观察组:Vs 、Vd 、Vm 、PI 在大脑前动脉分别为(115.2±12.5),(143.8±52.2),(82.3±12.5),(0.65±0.20).大脑后动脉分别为(60.8±10.9),(97.5±14.2),(48.5±6.5),(0.75±0.18).观察组在前动脉的各指标值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明显差异(P均<0.05),而在后动脉中各指标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抗体检测与彩色多普勒监测对结核性脑膜炎都有很高的早期快速诊断价值,两者结合可取长补短,使诊断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66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四组:1组为冠状动脉正常组;2组为单支病变组;3组为双支病变组;4组为三支病变组(含左主干病变)。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UMA)测定,同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病史、家族史等相关资料,评价UMA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组尿微量白蛋白异常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②UM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两两比较,UMA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UMA>30 mg/L是预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早期指标,是冠心病的强有力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外周血管动脉硬化(包括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472例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者分为非CAD组和CAD组.CAD组又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分为非多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含左主干病变)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既往病史、胸病症状、心电图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生化检查等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照相、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的测量.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眼底动脉硬化程度、BaP-WV、ABI及其他相关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 (1)对CAD的预测价值:糖尿病、BaPWV>14 m/s、典型胸痛、超声心动室壁运动异常及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进入方程,其中典型胸痛(OR=7.220,ROC曲线下面积0.736±0.024,P=0.000)对预测CAD有统计学意义,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OR=3.969,P=0.056)、BaPWV>14 m/s(OR=2.846,P=0.061)、糖尿病(OR=2.769,P=0.063)及超声心动室壁运动异常(OR=2.513,P=0.070)对预测CAD无统计学意义.(2)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糖尿病(OR=3.210,P=0.054)、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OR=3.014,P=0.062)、BaPWV>14 m/s(OR=2.860,P=0.063)进入方程,但是对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均无统计学意义,将三者任意两两联合,则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联合BaPWV>14 m/s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OR=6.428,ROC曲线下面积0.736±0.024,P=0.041);而三者联合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也有统计学意义(OR=43.466,ROC曲线下面积0.736±0.024,P=0.000).结论 典型胸痛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关系密切,对预测CAD有重要价值;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及BaPWV>14 m/s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关系密切,三者联合对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世敬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3):356-356,F0003
2009年7月我科收治了1例因冠脉痉挛致反复心绞痛发作,导致心室纤颤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6岁,主因“间断胸痛7年,加重10天”于2009年7月29日入院。7年来患者间断胸痛发作,数月发作一次不等,近10天来患者无明显诱因胸痛发作频繁,每天发作2~3次不等,含服硝酸甘油症状可缓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高敏-CRP(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左心房内径(Lef tatriumdiameter,LAD)与房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房颤患者262例,非房颤患者115例;所有病例均行13C呼气试验测定、血浆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测定、Hs-CRP水平测定及超声心动检查。结果①心房颤动组13C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hs-CRP、左心房内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②心房颤动组13C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感染δ值、hs-CRP以及左心房内径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③首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以及永久性房颤5个亚组分别两两比较:永久性房颤组Hpδ值高于初发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p<0.05);永久性房颤组hs-CRP水平高于首发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p<0.05);长程持续性房颤组hs-CRP水平高于首发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p<0.05);永久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水平高于首发房颤组、阵发性、持续性房颤组(p<0.05);④综合HP感染、hs-CRP、左心房内径及其他危险因素后,发现Hp≥4‰、hs-CRP>5mg/L以及左心房内径≥36mm与心房颤动较强的相关性(p<0.05)。结论 HP感染、hs-CRP升高、左心房内径增大均可反应房颤的发生率;Hp≥4‰、hs-CRP>5mg/L、左心房内径≥36mm均是患者心房颤动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和心功能正常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4例,按超声心功能检查左室射血分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差异性。结果:两组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较心功能正常者低,这种变化有利于改善微循环灌注和心脏自身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AF)转复为窦性心律前后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功能1~2级的阵发性AF患者6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F前、AF时及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患者血浆BNP浓度,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BNP的差异。结果:AF前患者血浆BNP水平为(55.4±11.2)ng/L,AF时患者血BNP水平为(96.3±21.8)ng/L,转复为窦性心律时患者血BNP水平为(45.0±17.4)ng/L,其中AF前与AF后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AF前后与转复为窦性心律后BN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AF前BNP水平较与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略有升高但是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AF时病人血浆BNP的浓度增高,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时下降。提示BNP的浓度可能是AF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