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8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06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出版年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缬沙坦3种制剂的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缬沙坦 3种制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特征。方法 :2 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三制剂三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分别口服单剂量 80mg缬沙坦片剂 (被试制剂T 1)、胶囊 (被试制剂T 2 )和缬沙坦胶囊 (参比制剂R)。采用HPLC 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的缬沙坦浓度。结果 :T 1,T 2与R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2 .4±s 0 .8)h ,(2 .8± 0 .8)h和 (2 .2± 0 .5 )h ;Cmax(2 .2± 0 .8)mg·L- 1,(1.9± 1.0 )mg·L- 1和 (2 .0± 1.0 )mg·L- 1;AUC0 2 4 (12± 4 )mg·h·L- 1,(11± 4 )mg·h·L- 1和 (11± 5 )mg·h·L- 1;T12 β(6 .0± 1.1)h ,(5 .8± 1.0 )h和 (5 .9± 0 .9)h。相对生物利用度 :(117± 37) % (T 1)和 (10 4± 4 4) % (T 2 )。药动学参数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周期间与制剂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双单侧t检验表明接受T 1与R和T 2与R生物等效的假设 ,经计算 90 %置信区间均在规定值内。结论 :T 1,T 2与R 3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42.
贝凡洛尔和美托洛尔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贝凡洛尔和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1 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 1周药物洗脱期 ,2周安慰剂后 ,随机服用贝凡洛尔 1 0 0mg·d- 1 ,bid(治疗组 ,n =68)或美托洛尔 50mg·d- 1 ,bid(对照组 ,n =68)。 4周末坐位舒张压 (SeDBP)≥ 1 2 .0 0kPa者剂量分别加至贝凡洛尔 2 0 0mg·d- 1 ,bid或美托洛尔75mg·d- 1 ,bid ,继续服用 4周。血压和心率每 2周测定 1次 ,血脂每 4周检查 1次。结果 :二药降低血压和心率的幅度相似 ,均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影响 (P =0 .30 )。但美托洛尔组三酰甘油比用药前明显升高[由 (1 .63± 0 .96)升至 (2 .1 5± 1 .53)mmol·L- 1 ] (P =0 .0 0 5)。用药 8周后与用药前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一定差别 (P =0 .0 5)。贝凡洛尔组对三酰甘油水平无明显影响 [由 (1 .71± 1 .1 4 )升至 (1 .94± 1 .62 )mmol·L- 1 ] (P =0 .2 5)。结论 :新型 β 受体阻断剂贝凡洛尔与传统 β 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降压幅度相同时 ,贝凡洛尔对三酰甘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OATP1B1 A388G基因多态性对缬沙坦(抗高血压药)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 筛选23名OATP1B1 521TT野生型受试者,按OATP1B1 A388G基因型分组:388GG突变纯合子组14名,388AA-AG杂合子组9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缬沙坦80 mg,用HPLC-MS法测定血浆缬沙坦浓度.结果 缬沙坦药代动力学参数在2个基因组间显示出显著差异,388AA-AG组的AUC0-48和AUC0-∞较388GG组均高51%[(24.8±11.1)μg·h·mL-1 vs(16.3±4.3)μg·h·mL-1,P<0.05;(25.0±11.2)μg·h·mL-1 vs(16.5±4.4)μg·h·mL-1,P<0.05];Cmax较388GG组高39%[(3.6±1.4)μg·mL-1 vs(2.6±0.9)μg·mL-1,P>0.05];t1/2和tmax在2组之间未显示出差异(P>0.05).结论 在排除OATP1B1 T521C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后,A388G基因多态性是影响缬沙坦药代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蛋白质组学技术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极其活跃的学科。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比较疾病组织或血浆与正常对照之间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发现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特异的新的蛋白标记物,促进疾病早期诊断,这在肿瘤、神经系统等疾病诊断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尿液、唾液、脑脊液等蛋白质组学研究也相继开展,成为血浆蛋白质组学的有益补充。这些蛋白质不仅可以用来对疾病进行诊断,有的还可以在临床用药方面作为监测指标,以指导个体化用药。文中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及其临床用药指导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5.
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其治疗安全范围窄,剂量个体差异大,临床应用中容易出现抗凝不当所致的并发症。近3年来,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发现细胞色素P450酶4F2(CYP4F2)基因多态性(rs2108622)与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相关。本文综述了近3年来在不同人种中进行的有关CYP4F2*3(rs2108622)与华法林的维持剂量关系的研究。大多数研究发现CYP4F2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维持剂量存在相关性,其中突变的T等位基因与华法林高剂量相关;CYP4F2*3可以解释1%~10%华法林剂量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洗脱2周后,随机口服富马酸美托洛尔缓释片(95 mg.d-1,qd)或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00 mg.d-1,qd)8周。服药前和药后8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各1次,分析2组及全部患者的24 h时域和5 min频域指标。结果:2组患者药前、药后的长程时域指标和短程频域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94例全部患者药前/药后24 h平均心率为(76.27±8.18)/(69.29±6.48)次.min-1(P<0.000 1),药后长程时域指标PNN50显著增加(5.6±4.8)ms vs(8.5±7.2)ms(P<0.000 1);短程频域指标HF增加(88.8±92.8)Hz vs(127.3±127.1)Hz(P=0.007),LF/HF明显下降(2.9±2.0)vs(2.1±2.1)(P=0.002)。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有益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恢复,2种不同酸根美托洛尔缓释片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7.
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伊贝沙坦(irbesartan)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诊室血压(CBP)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伊贝沙坦(IRB)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谷/峰比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的方法,23例研究对象经1周药物洗脱期,2周安慰剂期后,服用伊贝沙坦每日一次150mg,4周末SeDBP≥90mmHg者加量至IRB每日一次300mg,继续服用4周。于安慰剂期末及伊贝沙坦治疗4,8周末测CBP、心率并记录体征;于安慰剂期末及治疗8周末各行ABPM和实验室检查一次。CBP结果显示8周末总有效率78%。4,8周末SeSBP/SeDBP分别下降(15.4±11.5/10.9±8.3)和(22.3±10.4/14.9±10.4)mmHg。ABPM结果显示8周末24h、日间、夜间血压分别下降(16.8±6.4/10.6±4.5)、(18.1±6.1/11.8±4.3)、(10.1±42.4/7.5±2.6)mmHg。降压T/P大于50%。无咳嗽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伊贝沙坦每日一次150~300mg为疗效确切、耐受性好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48.
服用抵克力得引起全血细胞减少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抵克力得(ticlopidine,Tic)系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Tic可以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并有效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及外科搭桥手术后的再狭窄[1],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皮疹,发生率约为10%~15%。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1.8%)及血小板减少(0.1%),肝功能异常约占4%。国外文献报道[2],Tic可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本文报道5例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服用Tic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49.
加强新药研究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使药物研究过程规范化,研究结果科学可靠,保证药物临床研究的质量,是药物临床研究人员的职责;而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是提高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科技期刊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从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探讨老中青优秀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团结进取的编辑部在办刊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高素质编辑对争创有核心竞争力期刊的责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