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1995年11月至2006年4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28例、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24例和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3例。结果手术时间1.0~4.5h,平均2.5h;术后24~72h即可开始进食流质。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6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贲门失弛缓症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腹腔镜手术适合用于处理胃食管结合部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第3、4段切除术的临床适应征及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11年8月,15例十二指肠第3、4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间质瘤6例,结核3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第3段损伤2例,腺癌2例,绒毛状腺瘤早期癌变1例,错构瘤1例。13例病理证实,2例手术确诊。重建术式:十二指肠空肠端端吻合术3例,空肠十二指肠端侧或侧侧吻合术11例,胃空肠吻合术1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1例死亡,其余13例均获治愈。随访平均时间为4年6月,2例发生肝转移,带瘤生存期分别为8、14月,1例胃空肠吻合术后发生吻合1:3溃疡,经吻合1:3切除,空肠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后治愈。结论需要手术治疗的第3、4段十二指肠良性、低度恶性病变,早期肿瘤,无法修复的十二指肠第3、4段损伤,适行十二指肠第3、4段切除术。空肠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是较佳的重建术式,胆总管引流,胃窦造口置管十二指肠腔内吸引减压.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病人,女,69岁。因外院胆囊切除术致胆漏后40d,进行性黄疸3d入院。病人因“胆囊结石”于2004年6月15日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第2天出现腹胀,查B超提示“腹腔内大量积液”,腹腔穿刺出黄色胆汁样液体。并于术后第3天行“剖腹探查”,术中右肝管外置管引流。每日引流胆汁300~600ml。但34d始引流管液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脾切除同步自血回输治疗闭合性脾破裂大出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同步自血回输治疗闭合性脾破裂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至2006年间收治的32例外伤性脾破裂出血行脾切除术患者,其中18例采用脾切除同步自血回输,14例异体输血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细胞学和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术后1、3、5d的丙氨酸转氨酶(GPT)变化,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脾切除同步自血回输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3、5d的GPT低于异体输血脾切除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血细胞学各项检查指标较输血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脾切除同步自血回输技术达到输血目的,而且操作简便,减少了肝功能损害及机体的急性损伤,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提高了外伤性脾破裂出血脾切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2)起初是Klar等在酵母转录基因研究中发现的一个影响酵母交配能力的Mar1基因[1],随后研究确定其参与交配型基因、端粒区和rDNA沉默、rDNA重组的抑制及DNA损失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结直肠恶变的风险大.保留直肠或部分结肠二期手术切除率高.临床上倾向于行全结直肠切除术,并在防止息肉复发、癌变上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较低,术后水电解紊乱、排粪失禁、反复腹泻或肛门湿疹等并发症时有发生。而且FAP也可表现为结肠外病变.结直肠全切除并不能防止结肠外病变的发生。因此.部分学者认为。保留直肠或部分结肠手术(结直肠次全切除)对轻中度病例也是可以选择的术式.在严密随访下.能改善术后排粪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如有癌变再二期行残留结直肠切除术。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2006年9月起.对轻中度FAP患者实施腹腔镜结直肠次全切除术,至2010年7月.成功实施4例,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乙状结肠急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7例特发性乙状结肠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17例中11例发病前有腹内压增高诱因,16例以腹膜炎表现就诊,1例以严重的不明原因休克就诊,7例合并感染性休克。全组行穿孔修补7例,局部肠切除10例,17例均行结肠造瘘;其中5例就诊较迟者(〉18小时)术后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另12例无重大并发症,恢复较好。结论特发性乙状结肠急性穿孔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尽早剖腹探查作恰当的手术处置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急腹症,由Broide于1827年首先报道。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和病死率高。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9例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患,术前均误诊。为降低误诊率,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对上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合并微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炎、肝硬化、肝癌被认为是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发展的三步曲,三者往往是相互并存的。在我国,原发性肝癌病人合并肝硬化者占53.9%~85.0%,甚至高达90%以上。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大肝癌,其中微小肝癌的疗效更佳。因此,建立完善的筛查体系,运用各种检查提高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合理地选择治疗手段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0.
胰头癌是临床上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一直作为胰头癌的标准治疗方式,近年来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PPD)在部分胰头癌或十二指肠乳头癌手术中被采用,但临床上对于PPPD的治疗胰腺癌的疗效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本院从1995年7月至2003年12月,对72例胰头癌病人分别行PD与PPPD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