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朱荣华 《吉林医学》2013,(35):7408-7409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在门诊或住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2.
采血时间的选择对CD4~+ 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组综合征,HIV主要侵犯人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其数量上的减少和功能缺陷,使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因而,对HIV感染者和AIDS  相似文献   
63.
目的:基于"上调MDR(multiple drug resistance)基因、诱导P-糖蛋白(P-gp,P-glycoprotein)外向转运解除中枢抑制药物中毒"的机制研究,对临床中毒多发的中枢抑制药物建立P-gp底物谱,明确适合该解救治疗方案的药物(毒物)。方法:采用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性测试法确定待测中枢抑制药物是否为P-gp的底物。结果:舒必利、齐拉西酮、佐匹克隆、氯米帕明、西酞普兰及吗氯贝胺均为P-gp底物。舒必利、齐拉西酮与西酞普兰为非浓度依赖的ATP酶抑制剂,佐匹克隆、氯米帕明与吗氯贝胺浓度依赖的ATP酶双向调节子。结论:该研究结果将为新的中枢药物中毒解救方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急性大失血的疗效,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我院治疗的急性大失血80例临床资料,按输注的成分不同分为A、B、C、D四组各20例,A组采用新鲜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B组采用冰冻血小板与冷沉淀输注;C组单纯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D组单纯输注冷沉淀。观察4组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比较4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A、B两组患者与C、D两组比较PLT、PT、TT、APTT、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PLT、PT、TT、APTT平均值较输注前降低明显,Fbg含量增高,优于C、D两组。结论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急性大失血可以明显的缩短出血时间,增快凝集,减少出血,降低悬浮红细胞的应用量,对患者的康复和缓解经济负担都有明显的帮助,可以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护理对策。 方法:总结对65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术,通过术前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穿刺点的护理。 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 结论:通过总结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护理方法,有效提高了介入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发结核双感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分析影响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探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各种因素对双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对重要性,为指导临床治疗、研究和卫生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对2007~2012年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的 HIV 并发结核双感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回顾分析。结果2007~2012年共登记治疗 HIV 并发结核双感患者82例,结核病治愈59例,治愈率为71.95%;死亡20例,失访 2例,拒绝治疗1例。男女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4,P <0.05);以是否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分组,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8,P <0.05);以痰涂片结果分组,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痰涂片结果、年龄、抗结核治疗基线 CD4检测值是双感染患者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病死率与 CD4基线数值呈负相关(Pear-son 相关),相关系数 r=-0.37(P <0.01)。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监测患者的 CD4检测结果,CD4检测值与 HIV 并发TB 患者的生命质量存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非溶栓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神经内科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自由基清除剂、改善微循环药物、脑保护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0mg3,次/d,20d为1个疗程。2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4d后患者NIHSS及BI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明显,可较快速改善神经功能,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单次注射盐酸纳布啡后的药代动力学,为该药临床研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16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分为两组,采用随机、开放试验设计,试验分别单剂量注射10、20 m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5、10、15、30、45 min、1、1.5、2、4、6、8、12 h分别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纳布啡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注射10、20 m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后AUC0-12分别为(213.4±195.7)和(325.7±26.8) ng·h·mL-1,AUC0-∞分别为(218.1±200.7)和(332.0±25.8) ng·h·mL-1;t1/2分别为(2.2±0.4)和(2.2±0.2) h;V分别为(202.9±114.2)和(194.1±24.3) L;CL分别为(63.7±25.4)和(60.6±4.5) L·h-1;MRT0~12分别为(3.4±0.6)和(3.1±0.6)h。结论 两种剂量的清除率、体内滞留时间和药物消除半衰期相近;与给药剂量无关,结果符合线性药动学特征。经体重与剂量校正后各剂量组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AUC0-12和AUC0-∞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9.
增生性骨关节少有全身症状,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为X线所见。如唇样改变,赘及关节间隙变窄,我们应用直流电复方中药离子导入治疗600例,总有效率达96.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患者361例和住院患者239例,其中男306例,女294例,年龄7~76岁,40岁以下者81例,占13.5%;41~60岁450例,占75%;61岁以上69例,占11.5%,其中颈椎256例,占42.7%;腰椎196例,占32.7%;膝关节148例,占24.7%。1.2治疗方法应用南京炮兵学院生产的骨质增生治疗机及应用以川芎、当归、伸筋草为主的交合中药,用常规的离子导入法,由阳极导入。电流量80~30 mA,以患者耐…  相似文献   
70.
虽然右室梗塞在病理学上已有详细描述,但多年来右室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尚未被认识,因为实验资料多半否定其重要性。近十年来,随着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新的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技术的应用,右室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已被认识。本文综述右室梗塞的病理,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其非侵入性检查,此外讨论右室梗塞和慢性肺部疾患病人右室肥厚之间的可能关系。病理学的研究病理学研究证实5~34%穿壁性左室下壁梗塞的病人有右室梗塞。1948年Wartman在164心肌梗塞中发现22例右室梗塞,发生率13.8%。1978年Isner曾指出死于右室梗塞病人特征:(1)右室梗塞仅作为左室后壁梗塞的并发症出现;(2)室间隔后部的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