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2例喉癌组织及46例癌旁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HIF-1α和VEGF在喉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和62.90%,均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P <0.05),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 P <0.05)。HIF-1α表达与TNM 分期和临床分期相关,VEGF表达则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05)。生存分析表明 HIF-1α、VEGF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显著( P <0.05)。【结论】HIF-1α和VEGF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两者存在相互协同作用。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导致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两者可作为判断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2.
杨念念  朱胜华 《中外医疗》2014,(13):130-132
目的探讨经鼻应用激素与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患儿均行腺样本切除与鼓膜置管术,术后对照组患儿给予减充血剂呋麻滴鼻液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的鼻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与中耳感染率,并开展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44例,总有效率97.8%,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气导听阈平均值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复发与感染比较中,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与感染率更低,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经鼻利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临床症状,增加治疗效果,并且不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短期治疗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5月217例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对照组(102例)。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抗病毒,季德胜蛇药片调醋外敷,新癀片或美林、冰枕等降温处理,治疗组加用地塞米松2mg~5mg静脉推注,每天1次,共用1次~3次。比较两组临床体温下降和腮腺、颌下腺肿痛消退时间,从而评价地塞米松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治疗作用。结果: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5.03±0.25)d,腮腺、颌下腺肿痛消退时间为(7.48±0.26)d;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11±0.43)d,腮腺、颌下腺肿痛消退时间为(5.64±0.22)d。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病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地塞米松在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中起促进作用,可明显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无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不明原因发热临床并不少见,现代医学认为发热病因绝大多数属感染性,少数为非感染性.感染原因以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最常见,以及某些急性传染病和其他系统的感染.非感染性发热如风湿热、过敏、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多将其归于中医学"内伤发热"的范畴,认为发热是人体正气与病邪抗争的保护性反应,是气血阴阳受损所致,与脏腑虚损相关.一般而言,内伤发热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临床疗效欠佳.朱良春教授强调辨治此类疾病从气血、阴阳,结合脏腑进行辨治,对临证者颇多启迪,现举一例验案共飨.  相似文献   
45.
<正>深度黄疸(CAH),病情较重,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尽理想。我们于1992~1993年7月采用低右加山莨菪硷治疗深度黄疸型慢活肝32例,与同期住院的采用苦黄注射液或茵栀黄等退黄治疗CAH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甲皱微循环的改变、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因素的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对南通市崇川区辅读学校80名不同智力程度的弱智儿童和核校15名任课老师,以及抽样85名北街小学学生用ELISA法检测了乙肝两对半抗原抗体系统,结果,弱智儿童的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25%,21.25%,28.75%,HBV总感染率达41.2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14.12%(P〈0.005),教师的HBV总感染率为60.00%,文章探讨了弱智与正常儿童HBV感染差异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对位置性眩晕(良性)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4例位置性眩晕(良性)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止晕,镇静及改善脑循环等对症疗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治愈68例(82.93%),好转9例(10.98%),无效5例(6.10%),总有效77例(93.90%);对照组,治愈53例(64.63%),好转12例(14.63%),无效17例(20.73%),总有效65例(79.2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治疗位置性眩晕(良性)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费用低,疗效佳等优点。应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