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61.
<正>脊柱退行性疾病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失稳、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患病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北京地区颈椎和腰椎退行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13.8%和9.0%,颈部和腰部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治疗目的是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功能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1]。  相似文献   
362.
巨大型腰椎间盘症(GLDH)作为腰椎间盘突出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目前临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而手术疗法目前存在着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等诸多困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普及,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后若未经手术干预会出现髓核自行回纳或减小的现象,没有出现明显神经损害的GLDH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以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促进突出物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免于承受手术的风险与负担,为其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中医药疗法治疗本病具有突出优势与特色,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突出物的减少。但目前对于如何预测突出物是否会发生重吸收以及非手术疗法的选择、预后判断等问题尚无定论,且各种非手术疗法缺少更高级别的循证研究以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363.
目的 探讨壮腰通络方延缓腰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佛波酯、干扰素γ和脂多糖将THP-1细胞诱导为M1巨噬细胞,与髓核细胞建立Transwell共培养体系。首先以胎牛血清作为对照血清,采用MTT法分析不同体积分数(5%、10%、15%、20%)壮腰通络方大鼠含药血清对M1和髓核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后续实验药物浓度。随后建立实验一,分为髓核细胞对照组、M1巨噬细胞对照组、髓核细胞+壮腰方组、髓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组、髓核细胞+TNF-α+壮腰方组、共培组、共培+壮腰方组,每组3个复孔。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 (IL-18)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髓核细胞中IL-1β和IL-18 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髓核细胞中Gasdermin D(GSDMD)蛋白表达。实验二利用TNF-α过表达质粒或TNF-α空载体质粒干预M1巨噬细胞,并在共培养条件下分为共培组、空载体质粒+共培组、空载体质粒共培+壮腰方组、共培+壮腰方组、过表达质粒共培+壮腰方组、过表达质粒+共培组,每组3个复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  相似文献   
364.
目的:观察益肾养髓方对慢性脊髓压迫大鼠模型受压脊髓组织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养髓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吸水膨胀材料压迫脊髓的方法进行造模,给药后分别通过斜板试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与CD86、CD206蛋白及IL-18、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各时间节点的中药灌胃组、模型组斜板试验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斜板试验结果均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可见假手术组神经元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模型组大量神经元细胞受损,细胞肿胀坏死,给药组神经元空泡样改变减少,细胞形态及数量有一定恢复。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各给药组CD86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CD206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365.
该文着眼老年人共病重大公共卫生热点问题,聚焦中医药在老年人共病防治领域的重要作用,认为应在老年人共病防治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观、辨证论治及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同时,顺应老年人群疾病谱系发生的重大转变、诊疗理念的日益革新,以及老年人共病群体对主动健康需求日益强烈和当前疗效评价标准更加注重“患者”本身的机遇期,不断深入开展老年人共病中医基础理论与基础实验研究、重视老年人共病临床研究并探索适宜的疗效评价体系、完善老年人共病中医药防治策略与综合干预方案、发挥中医药在老年共病患者康养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具体分析中医药在老年人共病领域的潜力,以期为后续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66.
目的 观察益肾养髓方对脊髓型颈椎病(CSM)大鼠脊髓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 5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造模组38只,采用吸水膨胀材料压迫脊髓法制备CSM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益肾养髓方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剂量药液灌胃,1次/d,连续4周。采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价大鼠运动功能,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神经元轴突变化,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降低(P<0.05),脊髓神经元髓鞘可见“洋葱皮”样松解,轴突退化萎缩,脊髓组织GAP-43 mRNA及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肾养髓方各剂量组大鼠BBB评分明显增加(P<0.05),髓鞘脱失、轴突退化有不同程度改善,益肾养髓方低、中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GAP-4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益肾养髓方可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367.
患者,女,51岁,62 kg,因子宫肌瘤失血性贫血入院,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术前常规检查:BP 130/80mm Hg,HR 70次/分,Hb 85 g/L,Hct 0.30,心肺无异常.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  相似文献   
368.
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的关键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药综合数据库搜集益肾养髓方中所有药物的化学成分,筛选其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提取脊髓损伤疾病相关基因。随后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并将其上传至在线STRING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关键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益肾养髓方化学成分1071个,有效活性成分139个,药物靶点217个,脊髓损伤疾病相关靶点1524个,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118个。根据PPI蛋白互作网络的结果得出,益肾养髓方治疗SCI疾病的关键靶点为STAT3、AKT1、JUN、MAPK1、IL6、RELA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提示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从整体层面初步预测了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69.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已成为影响全球疾病伤残调整寿命年及加重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LDH治疗一般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或西医药物治疗、手法牵引治疗、物理治疗等,旨在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等,适用于轻、中度LDH患者;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微创手术及开放手术,旨在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等,适用于重度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类型。在采取非手术及手术治疗该病时,中西医拥有各自优势特点及局限性。因此,针对该病不同类型及不同阶段,最大程度发挥中西医协同治疗作用,采取中西医结合阶梯化治疗措施,选择优选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本文从LDH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病理分型及证候类型、疾病评价等方面着手,系统总结了当前LDH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以期为今后该病阶梯化治疗思路及中西医优选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0.
目的:明确不同手法治疗青年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青年颈椎失稳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青年颈椎失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旋提组(60例,脱落3例)和理筋组(60例,脱落5例)。旋提组男25例,女32例;年龄22~44岁,中位数28岁;病程0.17~120个月,中位数22个月;采用旋提手法进行治疗。理筋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21~42岁,中位数27岁;病程0.23~180个月,中位数24个月;采用理筋手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隔日1次,共7次。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疗程结束后1年,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复发者纳入复发组,未复发者则纳入未复发组,统计可能影响症状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对经治疗无效的13例(旋提组4例,理筋组9例)不进行随访,99例经治疗有效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03~406 d,中位数359 d,所有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